文章責編:宋曉敏
看了本文的網(wǎng)友還看了學歷| 高考 中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外語| 四六級 職稱英語 商務英語 公共英語 資格| 公務員 報關員 銀行 證券 司法 導游 教師 計算機| 等考 軟考
工程|一建 二建 造價師 監(jiān)理師 咨詢師 安全師 結(jié)構(gòu)師 估價師 造價員 會計| 會計證 會計職稱 注會 經(jīng)濟師 稅務師 醫(yī)學| 衛(wèi)生資格 醫(yī)師 藥師 [更多]
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學檢驗部分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科目 |
一、緒論 | 1.微生物、微生物學與醫(yī)學微生物學 | (1)微生物的概念及特點 | 熟練掌握 | 1,3 |
(2)微生物的分類及在生物分類中的地位 | 掌握 | 1,3 | ||
(3)微生物的作用 | 熟練掌握 | 1,2 | ||
(4)微生物學、醫(yī)學微生物學、臨床微生物學概念 | 掌握 | 1 | ||
2.醫(yī)學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 | 概述 | 了解 | 1,2 | |
3.微生物及微生物學檢驗在醫(yī)學中的作用 | (1)微生物及微生物學檢驗的研究內(nèi)容 | 掌握 | 1,3 | |
(2)微生物及微生物學檢驗的任務 | 1,3 | |||
(3)臨床微生物學的性質(zhì)和任務 | 2,3 | |||
(4)臨床微生物學的思路與原則 | 2,3 | |||
二、細菌的形態(tài)與結(jié)構(gòu) | 1.細菌的大小和形態(tài) | (1)細菌的大小 | 了解 | 1,2 |
(2)細菌的形態(tài)與排列方式及代表細菌 | 熟練掌握 | 2,3 | ||
(3)影響細菌形態(tài)的因素 | 了解 | 2 | ||
2.細菌的基本結(jié)構(gòu) | (1)細菌壁 | 了解 | 2,3 | |
(2)細胞膜 | 1,3 | |||
(3)細胞質(zhì) | 2 | |||
3.細菌的特殊結(jié)構(gòu) | (1)莢膜 | 2,4 | ||
(2)鞭毛 | 2,3 | |||
(3)菌毛 | 1,2 | |||
(4)芽孢 | 3,4 | |||
4.細菌L型 | 概述 | 1,3 | ||
三、細菌的生理 | 1.細菌的化學組成和物理性狀 | (1)細菌的化學組成 | 了解 | 1,2 |
(2)細菌的物理性狀 | 了解 | 2,3 | ||
2.細菌的營養(yǎng)和生長繁殖 | (1)細菌的營養(yǎng)類型、物質(zhì)及機制 | 掌握 | 1,2 | |
(2)細菌的生長繁殖的條件 | 2,3 | |||
(3)細菌個體的生長繁殖 | 2,4 | |||
(4)細菌群體的生長繁殖 | 2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科目 |
(5)細菌數(shù)的測定 | 掌握 | 3 | ||
(6)細菌的生長曲線 | 掌握 | 2 | ||
3.細菌的新陳代謝 | (1)細菌的酶類 | 掌握 | 1 | |
(2)細菌代謝的能量來源 | 了解 | 1 | ||
4.細菌的分解代謝 | (1)糖類的分解 | 熟練掌握 | 2,3 | |
(2)蛋白質(zhì)的分解 | 掌握 | 4 | ||
(3)其他物質(zhì)的分解 | 了解 | 3 | ||
(4)細菌的合成代謝及其產(chǎn)物的意義 | 掌握 | 2,4 | ||
四、細菌的分布 | 1.細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 (1)土壤中的分布 | 了解 | 2 |
(2)水中的分布 | 3 | |||
(3)空氣中的分布 | 4 | |||
2.細菌在人體的分布 | (1)正常菌群 | 掌握 | 2 | |
(2)條件致病菌 | 4 | |||
(3)菌群失調(diào)的概念、誘因、常見菌類及檢查原則 | 3,4 | |||
五、外界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 1.基本概念 | 消毒、滅菌、防腐、無菌、無菌操作 | 熟練掌握 | 1,3 |
2.物理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 (1)高溫(濕熱、干熱) | 掌握 | 2,3 | |
(2)日光和紫外線 | 2 | |||
(3)電離輻射 | 了解 | 1 | ||
(4)超聲波 | 2 | |||
(5)濾過除菌 | 3 | |||
(6)干燥 | 2,4 | |||
3.化學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 (1)常用消毒劑的殺菌機制 | 掌握 | 1,3 | |
(2)常用消毒劑的種類 | 熟練掌握 | 2,4 | ||
4.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及監(jiān)測 | (1)影響因素 | 熟練掌握 | 2,3 | |
(2)效果監(jiān)測 | 熟練掌握 | 3,4 | ||
5.生物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 種類 | 了解 | 2 | |
六、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 1.遺傳變異的物質(zhì)基礎 | (1)微生物遺傳物質(zhì)組成結(jié)構(gòu)特點 | 了解 | 1,2 |
(2)細菌染色體 | 1,2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科目 |
(3)細菌質(zhì)粒 | 1,2 | |||
(4)細菌轉(zhuǎn)位因子 | 1 | |||
2.微生物變異的現(xiàn)象 | (1)概念與分類 | 掌握 | 2 | |
(2)形態(tài)與結(jié)構(gòu)變異 | 掌握 | 3 | ||
(3)培養(yǎng)特性變異 | 3,4 | |||
(4)毒力變異 | 2 | |||
(5)耐藥性變異 | 2,4 | |||
3.微生物變異的機制 | (1)概念 | 了解 | 1,2 | |
(2)突變 | 2,3 | |||
(3)基因物質(zhì)的轉(zhuǎn)移與重組 | 2,3 | |||
(4)病毒基因的相互作用 | 2,3 | |||
4.遺傳變異研究的實際意義 | (1)在臨床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的意義 | 了解 | 2,3 | |
(2)在細菌和疫苗研究中的意義 | 2,3 | |||
七、微生物的致病性與感染 | 1.概述 | (1)微生物致病性 | 掌握 | 1,3 |
(2)感染性疾病 | 2,4 | |||
2.微生物與宿主的關系 | (1)寄生 | 了解 | 1,2 | |
(2)病原體 | 3,4 | |||
(3)正常菌群 | 掌握 | 2,3 | ||
(4)菌群失調(diào) | 2,3 | |||
(5)機體對病原體的對抗力 | 了解 | 1,2 | ||
(6)抗細菌免疫 | 1,2 | |||
3.細菌的致病物質(zhì)及其作用 | (1)細菌表面成分 | 了解 | 1,3 | |
(2)細菌進入宿主細胞過程與歸宿 | 2,4 | |||
(3)細菌的毒力 | 熟悉 | 1,2 | ||
(4)細菌的侵入數(shù)量 | 掌握 | 2,4 | ||
(5)細菌的侵入門戶與感染途徑 | 2,3 | |||
(6)細菌感染的來源與類型 | 熟練掌握 | 3,4 | ||
4.機體的抗菌免疫 | 概念與類型 | 了解 | 2,3 | |
5.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 (1)概念 | 了解 | 1,2 | |
(2)細菌對病毒感染的反應 | 2,4 | |||
(3)免疫病理損傷 | 2,4 | |||
(4)病毒侵入途徑與傳播 | 2,4 | |||
(5)抗病毒免疫 | 2,4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科目 |
6.感染的種類與類型 | (1)傳染性與非傳染性感染 | 了解 | 2,4 | |
(2)外源性與內(nèi)源性感染 | 2,4 | |||
(3)社會感染與醫(yī)院感染 | 3,4 | |||
7.感染的臨床征象:病癥與癥狀 | (1)病程發(fā)展階段 | 熟悉 | 2 | |
(2)常見癥狀與體征 | 3 | |||
8.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則 | (1)微生物感染的免疫防治 | 了解 | 2 | |
(2)微生物感染的化學防治 | 2 | |||
八、細菌的分類與命名 | 1.概述 | (1)概念 | 1 | |
(2)分類法 | 1,2 | |||
2.微生物在生物化學分類中的地位 | (1)細菌與原核生物界 | 熟悉 | 3 | |
(2)真菌與真菌界 | 3 | |||
(3)病毒與病毒界 | 3 | |||
3.細菌的分類單位、系統(tǒng)和命名 | (1)細菌分類單位 | 掌握 | 1,3 | |
(2)細菌命名 | 1,3 | |||
(3)細菌分類系統(tǒng) | 了解 | 1 | ||
4.細菌的分類方法 | (1)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分類法 | 了解 | 2 | |
(2)遺傳學分類法 | 1 | |||
九、微生物學檢驗概述 | 1.臨床微生物學檢驗的目的與要求 | (1)臨床微生物學檢驗的目的 | 掌握 | 3 |
(2)臨床微生物學檢驗的要求 | 4 | |||
(3)診斷試驗的選擇原則 | 2,3 | |||
2.標本采集與運送 | (1)標本采集的一般原則 | 2,4 | ||
(2)標本的處理 | 熟練掌握 | 2,4 | ||
3.微生物學檢查 | (1)直接鏡檢 | 熟練掌握 | 4 | |
(2)快速診斷 | 掌握 | 1,3 | ||
(3)直接藥敏試驗 | 掌握 | 4 | ||
(4)常規(guī)檢驗 | 掌握 | 4 | ||
(5)報告 | 掌握 | 3 | ||
4.血清學診斷 | 方法及對應疾病的舉例 | 掌握 | 2 | |
5.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安全措施和質(zhì)量保證 | (1)實驗室感染來源 | 熟練掌握 | 2,3 | |
(2)感染性廢棄物的處理 | 熟練掌握 | 2,4 | ||
(3)微生物實驗室的室內(nèi)質(zhì)控 | 熟練掌握 | 3 | ||
6.動物試驗 | (1)動物試驗種類、原理 | 了解 | 2 | |
(2)試驗動物選擇原則和動物接種法 | 2,3 | |||
(3)動物試驗的應用 | 4 | |||
7.免疫檢測技術 | 概述 | 2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科目 |
8.發(fā)光分析技術 | 概述 | 2 | ||
9.鱟試驗 | 概述 | 2 | ||
10.分子生物學在病原微生物中的應用 | (1)分子生物學概念 | 1 | ||
(2)基因診斷概念 | 3 | |||
十、細菌形態(tài)學檢查法 | 1.顯微鏡檢查 | (1)普通光學顯微鏡 | 熟練掌握 | 3,4 |
(2)暗視野顯微鏡 | 3 | |||
(3)相差顯微鏡 | 了解 | 3 | ||
(4)熒光顯微鏡 | 4 | |||
(5)電子顯微鏡 | 2,3 | |||
2.不染色細菌標本檢查法 | 方法 | 掌握 | 3,4 | |
3.細菌染色標本檢查法 | (1)常用染料 | 熟練掌握 | 1,3 | |
(2)常用染色方法 | 1,3 | |||
十一、培養(yǎng)基 | 1.培養(yǎng)基的組成成分 | (1)營養(yǎng)物質(zhì) | 熟練掌握 | 1,2 |
(2)凝固物質(zhì) | 3 | |||
(3)抑制劑和指示劑 | 2,4 | |||
2.培養(yǎng)基的種類 | (1)基礎培養(yǎng)基 | 熟練掌握 | 2,3 | |
(2)營養(yǎng)培養(yǎng)基 | 3,4 | |||
(3)鑒別培養(yǎng)基 | 2,4 | |||
(4)選擇培養(yǎng)基 | 3,4 | |||
(5)特殊培養(yǎng)基 | 2, | |||
3.分離培養(yǎng)基的選擇 | (1)血平板 | 3,4 | ||
(2)巧克力血平板 | 3,4 | |||
(3)中國藍平板或伊紅美藍平板 | 3 | |||
(4)麥糠凱平板 | 4 | |||
(5)SS平板 | 3,4 | |||
(6)堿性瓊脂或TCBS瓊脂 | 3 | |||
(7)血液增菌培養(yǎng)基 | 4 | |||
(8)營養(yǎng)肉湯 | 3 | |||
十二、細菌的培養(yǎng)與分離技術 | 1.基本條件 | (1)細菌實驗室 | 掌握 | 2,3 |
(2)無菌實驗室 | 3,4 | |||
(3)基本設備和器具 | 2,4 | |||
2.細菌的接種與分離技術 | (1)平板劃線分離法 | 熟練掌握 | 3,4 | |
(2)斜面接種法 | 3 | |||
(3)液體接種法 | 4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科目 |
(4)穿刺接種法 | 3 | |||
(5)傾注平板法 | 4 | |||
(6)涂布接種法 | 3,4 | |||
3.細菌培養(yǎng)的方法 | (1)需氧培養(yǎng)法 | 熟練掌握 | 3,4 | |
(2)二氧化碳培養(yǎng)法 | 4 | |||
(3)厭氧培養(yǎng)法 | 掌握 | 3 | ||
4.細菌的生長現(xiàn)象 | (1)分離培養(yǎng)基上菌落的生長現(xiàn)象 | 熟練掌握 | 1,2 | |
(2)細菌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的生長現(xiàn)象 | 2,3 | |||
(3)細菌在半固體培養(yǎng)基中的生長現(xiàn)象 | 4 | |||
5.細菌L型的檢查 | (1)標本采集 | 了解 | 3,4 | |
(2)培養(yǎng)方法 | 3,4 | |||
十三、細菌的生物化學試驗 | 1.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試驗 | (1)糖(醇、苷)類發(fā)酵試驗 | 掌握 | 2 |
(2)氧化一發(fā)酵試驗(O/F試驗) | 3 | |||
(3)β—半乳糖苷酶試驗(ONPG試驗) | 1,2 | |||
(4)七葉苷水解試驗 | 1 | |||
(5)甲基紅試驗 | 2 | |||
(6)V-P試驗 | 2 | |||
2.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的代謝試驗 | (1)明膠液化試驗 | 3 | ||
(2)吲哚(靛基質(zhì))試驗 | 3,4 | |||
(3)硫化氫試驗 | 4 | |||
(4)尿素分解試驗 | 4 | |||
(5)苯丙氨酸脫氨酶試驗 | 1 | |||
(6)氨基酸脫羧酶試驗 | 2 | |||
3.碳源和氮源利用試驗 | (1)枸櫞酸鹽利用試驗 | 3,4 | ||
(2)丙二酸鹽利用試驗 | 3 | |||
4.各種酶類試驗 | (1)氧化酶試驗 | 3,4 | ||
(2)過氧化氫酶試驗(觸酶試驗) | 3,4 | |||
(3)硝酸鹽還原試驗 | 2 | |||
(4)脂酶試驗 | 1 | |||
(5)卵磷脂酶試驗 | 1 | |||
(6)DNA酶試驗 | 3,4 | |||
(7)凝固酶試驗 | 2,3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科目 |
(8)CAMP試驗 | 3,4 | |||
(9)膽汁溶菌試驗 | 3,4 | |||
5.抑菌試驗 | (1)O/129抑菌試驗 | 1,3 | ||
(2)桿菌肽試驗 | 2,3 | |||
(3)奧普托欣(Optochin)試驗 | 2,4 | |||
十四、血清學試驗 | 1.血清學鑒定 | 簡述 | 了解 | 1,2 |
2.血清學診斷 | 簡述 | 熟悉 | 2,3 | |
十五、動物實驗 | 1.實驗動物的分類 | (1)遺傳學控制分類 | 了解 | 1,2 |
(2)微生物學控制方法分類 | 1,2 | |||
2.實驗動物的選擇 | 簡述 | 熟悉 | 2,3 | |
3.接種途徑和方法 | 簡述 | 熟悉 | 3,4 | |
4.接種后的觀察與解剖 | (1)接種后的觀察 | 了解 | 3,4 | |
(2)動物解剖 | 2,3 | |||
5.動物采血法 | 簡述 | 熟悉 | 2,4 | |
十六、菌種保存與管理 | 1.保存菌種的方法 | (1)培養(yǎng)基保存法 | 掌握 | 3,4 |
(2)干燥保存法 | 2,3 | |||
(3)冷凍干燥保存法 | 1,2 | |||
2.菌種保管 | 簡述 | 熟悉 | 2,3 | |
十七、細菌檢驗的商品化、自動化設備 | 1.微量生化反應系統(tǒng) | (1)Micro-ID系統(tǒng) | 熟悉 | 2,3 |
(2)API系統(tǒng) | 1,2 | |||
(3)Minitek系統(tǒng) | 1 | |||
(4)腸桿菌科-MB12E系統(tǒng) | 2 | |||
(5)氧化發(fā)酵鑒定系統(tǒng) | 3 | |||
2.自動化裝置 | Automicrobic系統(tǒng) (AMS)McroScan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tǒng) 血培養(yǎng)系統(tǒng) |
熟悉 | 1,3 | |
2,4 | ||||
2,3 | ||||
十八、病原性球菌及檢驗 | 1.葡萄球菌屬 | (1)生物學特性 | 熟練掌握 | 3 |
(2)致病性 | 2 | |||
(3)微生物學檢驗 | 4 | |||
2.鏈球菌屬 | (1)生物學特性 | 熟練掌握 | 2,3 | |
(2)致病性 | 1,2 | |||
(3)微生物學檢驗 | 3,4 | |||
3.肺炎鏈球菌和腸球菌 | (1)生物學特性 | 掌握 | 2,3 | |
(2)致病性 | 2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科目 |
(3)微生物學檢驗 | 3,4 | |||
4.腸球菌屬 | (1)生物學特性 | 掌握 | 1,2 | |
(2)微生物學檢查 | 3,4 | |||
5.奈瑟菌屬 | (1)腦膜炎奈瑟菌 | 掌握 | 3,4 | |
(2)淋病奈瑟菌 | 3,4 | |||
6.卡他布蘭漢菌 | 簡述 | 熟悉 | 1,3 | |
十九、腸桿菌科及檢驗 | 1.概述 | (1)分類 | 掌握 | 2,3 |
(2)生物學特性 | 1,3 | |||
(3)致病性 | 2 | |||
(4)微生物學檢驗 | 3,4 | |||
2.埃希菌屬 | (1)生物學特性 | 熟練掌握 | 1,2 | |
(2)致病性 | 2 | |||
(3)微生物學檢驗 | 3,4 | |||
3.志賀菌屬 | (1)生物學特性 | 熟練掌握 | 1,3 | |
(2)致病性 | 2 | |||
(3)微生物學檢驗 | 3,4 | |||
4.沙門菌屬 | (1)生物學特性 | 熟練掌握 | 2,3 | |
(2)致病性 | 2 | |||
(3)微生物學檢驗 | 3,4 | |||
5.變形桿菌屬、普羅威登斯菌屬及摩根菌屬 | (1)生物學特性 | 掌握 | 1,3 | |
(2)致病性 | 2 | |||
(3)微生物學檢驗 | 3,4 | |||
6.耶爾森菌屬 | (1)鼠疫耶爾森菌 | 掌握 | 2,3 | |
(2)小腸結(jié)腸耶爾森菌 | 2,3 | |||
(3)假結(jié)核耶爾森菌 | 2 | |||
7.腸桿菌科的其他菌屬 | (1)枸櫞酸桿菌屬 | 掌握 | 3 | |
(2)克雷伯菌屬 | 掌握 | 1,4 | ||
(3)腸桿菌屬 | 掌握 | 2,4 | ||
(4)沙雷菌屬 | 掌握 | 3 | ||
(5)哈夫尼亞菌屬、愛德華菌屬及少見的腸桿菌科菌屬 | 熟悉 | 2,3 | ||
二十、弧菌科及檢驗 | 1.弧菌屬 | (1)霍亂弧菌 | 熟練掌握 | 3,4 |
(2)副溶血性弧菌 | 1,2 | |||
2.氣單胞菌屬與鄰單胞菌屬 | (1)氣單胞菌屬 | 掌握 | 3,4 | |
(2)鄰單胞菌屬 | 1,2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科目 |
二十一、彎曲菌屬和幽門螺桿菌及檢驗 | 1.彎曲菌屬 | (1)生物學特性 | 熟悉 | 1,2 |
(2)微生物學檢驗 | 3,4 | |||
2.幽門螺桿菌 | 簡述 | 熟悉 | 1,3 | |
二十二、厭氧性細菌及檢驗 | 1.厭氧菌的分類 | 簡述 | 熟悉 | 1,2 |
2.厭氧菌感染 | (1)厭氧菌在正常人體的分布及感染類型 | 掌握 | 2,3 | |
(2)厭氧菌感染的臨床意義 | 2 | |||
3.厭氧菌標本的采集與送檢 | (1)采集 | 掌握 | 3 | |
(2)送檢方法與處理 | 3,4 | |||
4.厭氧菌的分離與鑒定 | (1)培養(yǎng)基接種 | 熟悉 | 3,4 | |
(2)厭氧培養(yǎng)法 | 熟悉 | 2,4 | ||
(3)鑒定試驗 | 熟悉 | 3,4 | ||
(4)常見厭氧菌 | 熟悉 | 3 | ||
二十三、需氧/或兼性厭氧革蘭陽性桿菌及檢驗 | 1.棒狀桿菌屬 | (1)白喉棒狀桿菌 | 掌握 | 1,3 |
(2)其他棒狀桿菌 | 熟悉 | 2 | ||
2.需氧芽胞桿菌屬 | (1)炭疽芽胞桿菌 | 掌握 | 2,3 | |
(2)蠟樣芽胞桿菌 | 熟悉 | 1,2 | ||
3.產(chǎn)單核李斯特菌 | (1)生物學特性 | 熟悉 | 1,3 | |
(2)致病性 | 1,2 | |||
(3)微生物學檢驗 | 3,4 | |||
4.丹毒絲菌屬 | 簡述 | 熟悉 | 1,2 | |
5.陰道加特納菌 | 簡述 | 熟悉 | 2,3 | |
二十四、分枝桿菌屬及檢驗 | 1.結(jié)核分枝桿菌 | (1)生物學特性 | 熟練掌握 | 1,2 |
(2)致病性 | 2 | |||
(3)微生物學檢驗 | 3,4 | |||
2.非典型分枝桿菌 | 簡述 | 熟悉 | 2 | |
3.麻風分枝桿菌 | 簡述 | 熟悉 | 3,4 | |
二十五、非發(fā)酵菌及檢驗 | 1.概述 | 簡述 | 熟悉 | 2,3 |
2.假單胞菌屬 | (1)銅綠假單胞菌 | 熟練掌握 | 3,4 | |
(2)其他假單胞菌 | 掌握 | 1,3 | ||
二十六、其他革蘭陰性桿菌及檢驗 | 1.嗜血桿菌屬 | (1)流感嗜血桿菌 | 熟練掌握 | 2,3 |
(2)其他嗜血桿菌 | 掌握 | 3,4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科目 |
二十七、衣原體及檢驗 | 1.生物學性狀 | (1)繁殖周期與形態(tài)染色 | 掌握 | 1,3 |
(2)抗原成分 | 熟悉 | |||
(3)分離培養(yǎng) | ||||
(4)抵抗力 | ||||
2.臨床意義 | (1)沙眼衣原體 | 熟悉 | 2,3 | |
(2)鸚鵡熱衣原體 | ||||
(3)肺炎衣原體 | ||||
3.微生物學檢驗 | (1)直接鏡檢 | 熟悉 | 3,4 | |
(2)抗原檢測 | ||||
(3)核酸檢測 | ||||
(4)分離培養(yǎng) | ||||
(5)抗體檢測 | ||||
二十八、立克次體及檢驗 | 1.概述 | 立克次體共同特征與分類 | 掌握 | 1,3 |
2.生物學特性 | (1)形態(tài)與染色 | 熟悉 | 1,3 | |
(2)抗原構(gòu)造 | ||||
(3)培養(yǎng)特性 | ||||
3.致病性 | 概述 | 熟悉 | 2,3 | |
4.微生物學檢驗 | (1)標本的采集 | 熟悉 | 3,4 | |
(2)直接檢查 | ||||
(3)分離培養(yǎng) | ||||
(4)血清學檢測 | 掌握 | |||
二十九、支原體及檢驗 | 1.概述 | 概念和分類 | 熟悉 | 1 |
2.生物學特性 | (1)形態(tài)與結(jié)構(gòu) | 掌握 | 1,3 | |
(2)培養(yǎng)特性 | 4 | |||
(3)生化反應 | 熟悉 | 2,4 | ||
(4)抗原成分 | 1 | |||
(5)抵抗力 | 2 | |||
3.致病性 | (1)肺炎支原體 | 熟悉 | 2,3 | |
(2)解脲脲原體 | ||||
4.支原體的微生物學檢驗 | (1)肺炎支原體 | 掌握 | 1,4 | |
(2)解脲脲原體 | ||||
三十、病原性放線菌及檢驗 | 1.放線菌屬 | (1)生物學特性 | 熟悉 | 1,3 |
(2)致病性 | 2 | |||
(3)微生物學檢查 | 3,4 | |||
2.諾卡菌屬 | (1)生物學特性 | 掌握 | 1,3 | |
(2)致病性 | 熟悉 | 2 | ||
(3)微生物學檢查 | 掌握 | 3,4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科目 |
三十一、螺旋體及檢驗 | 1.概述 | 螺旋體概念及分類 | 掌握 | 1,3 |
2.疏螺旋體屬(伯氏疏螺旋體、回歸熱螺旋體、奮森螺旋體) | (1)生物學特性 | 熟悉 | 1,3 | |
(2)致病性 | 2,3 | |||
(3)微生物學檢驗 | 3,4 | |||
3.鉤端螺旋體 | (1)生物學特性 | 熟悉 | 1,3 | |
(2)致病性 | 2,3 | |||
(3)微生物學檢驗 | 3,4 | |||
4.密螺旋體屬 | 分類 | 熟悉 | 1 | |
5.梅毒螺旋體 | (1)生物學特性 | 掌握 | 1,3 | |
(2)致病性 | 2,3 | |||
(3)微生物學檢驗 | 3,4 | |||
三十二、病毒感染的實驗診斷 | 1.概述 | 概念 | 掌握 | 1,3 |
2.病毒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 | (1)病毒的大小、形態(tài) | 熟悉 | ||
(2)病毒的結(jié)構(gòu) | 掌握 | |||
3.病毒的增殖 | 病毒復制周期 | 熟悉 | ||
4.噬菌體 | 概述 | 熟悉 | ||
5.非尋常病毒 | (1)概述 | 熟悉 | 2,3 | |
(2)朊粒 | ||||
6.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 概述 | 熟悉 | 1,3 | |
7.病毒的實驗室診斷 | (1)標本采集運送 | 熟悉 | 2,3 | |
(2)處理原則 | ||||
(3)培養(yǎng)方法 | ||||
(4)鑒定基本原則 | ||||
(5)顯微鏡檢查 | ||||
(6)病毒抗原檢測 | ||||
(7)病毒抗體檢測 | ||||
(8)病毒核酸檢測 | ||||
8.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風疹病毒、) | (1)生物學性狀 | 掌握 | 1,2 | |
(2)微生物學檢查 | 3,4 | |||
(3)臨床意義 | 2 | |||
9.腸道病毒 | (1)生物學性狀 | 熟悉 | 1,2 | |
(2)微生物學檢查 | 3,4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科目 |
(3)臨床意義 | 2 | |||
10.輪狀病毒 | (1)生物學性狀 | 掌握 | 1,3 | |
(2)微生物學檢查 | 3,4 | |||
(3)臨床意義 | 2 | |||
11.黃病毒(乙腦病毒、登革病毒) | (1)生物學性狀 | 掌握 | 1,3 | |
(2)微生物學檢查 | 3,4 | |||
(3)臨床意義 | 2 | |||
12.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新疆出血熱病毒) | (1)生物學性狀 | 熟悉 | 1,3 | |
(2)微生物學檢查 | 3,4 | |||
(3)臨床意義 | 2 | |||
13.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 | (1)生物學性狀 | 掌握 | 1,3 | |
(2)微生物學檢查 | 3,4 | |||
(3)臨床意義 | 2 | |||
14.肝炎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 (1)生物學性狀 | 熟練掌握 | 1,3 | |
(2)微生物學檢查 | 3,4 | |||
(3)臨床意義 | 2,3 | |||
15.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 (1)生物學性狀 | 熟悉 | 1,3 | |
(2)微生物學檢查 | 掌握 | 3,4 | ||
(3)臨床意義 | 熟悉 | 2,3 | ||
16.狂犬病毒 | (1)生物學性狀 | 熟悉 | 1,3 | |
(2)微生物學檢查 | 3,4 | |||
(3)臨床意義 | 2,3 | |||
17.人乳頭瘤病毒 | (1)生物學性狀 | 熟悉 | 1,3 | |
(2)微生物學檢查 | 3,4 | |||
(3)臨床意義 | 2,3 | |||
三十三、真菌檢驗 | 1.真菌的基本特性 | (1)概念 | 掌握 | 1 |
(2)分類 | 熟悉 | 1 | ||
(3)生物學性狀 | 掌握 | 1,3 | ||
(4)致病性 | 熟悉 | 3,4 | ||
2.真菌微生物學檢查 | 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 掌握 | 3,4 | |
3.念珠菌 | (1)生物學性狀 | 熟練掌握 | 1,3 | |
(2)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 3,4 | |||
(3)臨床意義 | 熟悉 | 2,3 | ||
(4)治療原則 | 2,3 | |||
4.隱球菌 | (1)生物學性狀 | 熟練掌握 | 1,3 | |
(2)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 3,4 | |||
(3)臨床意義 | 熟悉 | 2,3 | ||
(4)治療原則 | 2,3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科目 |
5.曲霉菌 | (1)生物學性狀 | 熟悉 | 1,3 | |
(2)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 3,4 | |||
(3)臨床意義 | 2,3 | |||
6.其他真菌 | (1)毛霉菌目 | 熟悉 | 2,3 | |
(2)組織胞漿菌 | ||||
(3)卡氏肺胞菌 | ||||
(4)皮膚真菌 | ||||
三十四、臨床標本微生物學檢驗概述 | 1.臨床標本微生物學檢驗(血液、腦脊液、痰、尿液、糞便、性傳播疾病、創(chuàng)傷) | (1)常見病原菌 | 熟悉 | 2,3 |
(2)標本采集及運送 | 熟練掌握 | 3,4 | ||
(3)檢驗方法 | ||||
(4)臨床意義 | 熟悉 | 2 | ||
三十五、細菌對藥物的敏感試驗 | 1.抗菌藥物選擇原則 | 抗菌藥物分組原則 | 熟悉 | 1,3 |
2.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的體外抗菌藥物敏感試驗 | (1)KB法、稀釋法試驗原理 | 熟練掌握 | 1,2 | |
(2)KB法、稀釋法試驗方法 | 3,4 | |||
(3)KB法、稀釋法試驗結(jié)果解釋 | 2,3 | |||
(4)KB法、稀釋法試驗影響因素 | 3,4 | |||
(5)殺菌試驗 | 熟悉 | 2,3 | ||
(6)體外聯(lián)合藥敏試驗 | ||||
3.其他菌的體外抗菌藥物敏感試驗 | (1)厭氧菌體外藥敏試驗方法 | 熟悉 | 2,3 | |
(2)結(jié)核分枝桿菌體外藥敏試驗方法 | ||||
(3)真菌體外藥敏試驗方法 | ||||
4.體內(nèi)抗菌藥物的活性和濃度測定 | (1)原理 | 熟悉 | 1,3 | |
(2)方法 | ||||
5.耐藥菌株的監(jiān)測(ESBLs、MRS、HLAR、VRE、PRP、AmpC酶) | (1)耐藥機制 | 熟悉 | 1,2 | |
(2)耐藥表型檢測方法 | 掌握 | 3,4 | ||
(3)耐藥菌抗生素應用原則 | 熟悉 | 2 | ||
三十六、醫(yī)院感染 | 1.概述 | 概念 | 掌握 | 1 |
2.流行病學特點 | (1)概念 | 熟悉 | 1 | |
(2)特點 | 熟悉 | 2,3 | ||
(3)常見微生物種類 | 熟悉 | 2,3 | ||
3.醫(yī)院內(nèi)感染監(jiān)測 | (1)監(jiān)測內(nèi)容、類型 | 熟悉 | 3,4 | |
(2)細菌污染監(jiān)測 | ||||
(3)消毒滅菌效果監(jiān)測 | ||||
(4)保證措施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要求 | 科目 |
三十七、臨床細菌檢驗的質(zhì)量控制及實驗室安全防護 | 1.室內(nèi)質(zhì)量控制 | (1)對實驗室人員的要求 | 掌握 | 3 |
(2)實驗室手冊 | 熟悉 | 2 | ||
(3)常用儀器設備的監(jiān)測 | 熟悉 | 1 | ||
(4)培養(yǎng)基的質(zhì)量控制 | 掌握 | 3,4 | ||
(5)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zhì)量控制 | 掌握 | 3 | ||
(6)質(zhì)控標準菌株 | 掌握 | 2 | ||
2.室間質(zhì)量評價 | (1)機構(gòu)設置及作用 | 熟悉 | 2 | |
(2)評價方法 | ||||
3.實驗室安全防護 | (1)實驗室分類、分級 | 熟悉 | 2,3 | |
(2)生物安全柜 | ||||
(3)二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的安全設備和個體防護 | 掌握 | |||
(4)感染性廢棄物的處理原則和方法 |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