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考生反映:考研數(shù)英語難,而英語又數(shù)翻譯難。那么,有沒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幫助考生做好考研翻譯呢?其實,就基本的句型結構(簡單句)或句子主干(主語、謂語和賓語)而言,英語和漢語基本上是相同的,可以相互直譯或順譯,這是兩者可以互譯的基礎。但是在實踐中,由于受不同的傳統(tǒng)習慣、思維方式、歷史文化等的影響,英語和漢語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并不能簡單地直接轉(zhuǎn)化,這是兩者互譯的困難所在。所以,除了掌握一些必要的翻譯技巧之外,要做好英譯漢的翻譯順利通過考試,還必須要通過大量的親身實踐,通過對英漢兩種語言的比較研究,掌握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及其處理方法,進一步加強自身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和對漢語的駕馭能力,從而提高翻譯的綜合能力。
對于考研翻譯來說,接觸過的考生都知道,它的五句話基本上都是復雜的長句,不但句子較長,而且句式復雜;A扎實的同學,或許還能理清結構,知道所要表達的意思,但即使如此,要想找到確切的漢語表達方式,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大多數(shù)考生認為,做考研翻譯就像但丁的三部曲:閱讀理解是地獄,轉(zhuǎn)化表達是煉獄,考分滿意是天堂。事實上,如果考生能夠?qū)τh兩種語言之間結構方面的差異有所了解,掌握兩者之間的一些轉(zhuǎn)化規(guī)律,再假以時日反復練習,做好考研翻譯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獲得天堂般的感受也是指日可待。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結合眾多語言學前輩的研究成果,在此總結出英漢語言在結構方面的一些主要差異,相信對各位考生必有所裨益。
一、英語重形合 漢語重意合
就整體結構和表達方式而言,英語是一種形合性的語言,而漢語則是一種意合性的語言。英語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結構和方式來組織和表達的,偏重于形式;漢語的句子則是按照其字詞的含義來組合和連接的,表達方式靈活多變,偏重于語意。英語句子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時態(tài)、標點符號、連接詞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漢語句子之間的關系則要靠句子本身的語意來表現(xiàn)。
【例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譯文】再試一次,你就會成功。/ 只要再試一次,你就會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個由and連接的簡單并列句,一般將來時態(tài)明確表明了兩句間的動作關系。但漢語譯文就比較靈活,句子之間的關系主要靠語意來表達,關聯(lián)詞可譯(括號內(nèi)譯文)也可不譯,習慣于不譯。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
【譯文】現(xiàn)在集成電路成了計算機的組成部分,使計算機的體積大大縮小,從而產(chǎn)生了新一代的可攜式微型計算機。
【分析】本句是由一個主句、一個定語從句和一個分詞狀語組成的主從復合句。主句用現(xiàn)在完成時,定語從句用一般現(xiàn)在時,再加一個由thus連接的現(xiàn)在分詞短語作狀語,通過時態(tài)、逗號、關聯(lián)詞和現(xiàn)在分詞短語把各句之間的關系表達得非常清楚。而漢語則在對各句簡單陳述的基礎上,通過調(diào)整語序和運用“使”、“從而”的詞意把各句之間的層層遞進的因果關系表達出來。
掌握“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的差異是做好英漢互譯的核心。英譯漢時,要盡量在理清英語各句關系的基礎上,打亂其原有的句式結構,按照“漢語重意合”的表達習慣和方式,重新組織句序;相反,在漢譯英時,要把漢語各個分句的關系盡量用連接詞、時態(tài)和標點符號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語的表達習慣組合成復雜的句子結構。例如,眾所周知的,雖然“l(fā)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了)這句典型的中式英語也廣為接受,但它是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是典型的不顧英語語法和句型結構的誤譯。其實,按照英語的語法結構,應該這樣表達:It's a long time since we saw.
此外,在做英譯漢時,要盡量避免“翻譯腔”。所謂“翻譯腔”,就是指英文的意思雖然勉強能懂,但直譯或硬譯的痕跡到處可見,“洋味”太重,可讀性太低。究其原因,一是實踐較少,經(jīng)驗不足;二是語言能力有限,重形式而輕內(nèi)容,沒有掌握英漢兩種語言的基本差別和一些必要的翻譯技巧,見到什么就翻譯什么。
【例3】 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 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 him to order without delay.
【譯文】(翻譯腔)當一位代表超過他的分配時間,主席將告訴他命令,不要推遲。
(改進)(如果)代表發(fā)言超過規(guī)定時間,主席應督促他遵守規(guī)則。
【分析】該句是一個when引導的主從復合句,看似一個簡單的"主將從現(xiàn)"句,但卻不能直譯成漢語(如第一句譯文)。When 從句其實表示一種假設,如果直譯成“當……時候”,就沒有表達出原句的邏輯關系;his這樣的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翻譯成中文時可以不譯;shall是個情態(tài)動詞,不是將來時;order是名詞,表示“規(guī)則”,不能硬譯為“命令”。
二、英語句長復雜 漢語句短簡練
英語是一種形合性的語言,注重句子的結構,句與句之間可以靠標點符號、連接詞、介詞等銜接而無限擴展,往往一句話可以包含多個意思,是一種“樹形結構式”的語言。但是,漢語則相反,它是一種意合性的語言,句與句之間的關系主要通過字詞的語意來表達,一句話一般只能表達一個意思,是一種“竹形結構式”的語言。這種長短句之間的轉(zhuǎn)化正是英譯漢的難點,所以考研的翻譯也主要是考查學生翻譯英語復雜長句的能力。例如:
【例4】 Plastics is made from water which is a natural resource inexhaustible and available everywhere, coal which can be mined through automatic and mechanical processes at less cost and lime which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calcinations of limestone widely present in nature.
【譯文】塑料是由水、煤和石灰石制成的。水是到處可以獲得的、取之不盡的一種自然資源;煤可以通過自動化和機械化來開采,成本較低;石灰可由煅燒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石灰石而得到。
【分析】原文是一個典型的英語復雜長句,由42個單詞組成,全靠一個逗號和幾個連詞結合成一個多層次的、內(nèi)容豐富的句子。主句的主干是:Plastics is made from water, coal and lime; water, coal和lime之后各有一個定語從句,其中的后兩個定語從句還是被動語態(tài)。所以,按照漢語的表達習慣,翻譯時要化整為零,可以把主句和各個定語從句分開譯成短句,其中的一些狀語比如at less cost也可以單獨處理成短句。
因此,在英譯漢時,遇到復雜的長句,首先要有耐心地分析句子成分,抽出主句和從句的主干,將其翻譯成獨立的分句;其次,一些狀語,比如分詞短語、介詞短語等,也可以譯成短句;最后,按照漢語的表達習慣,將這些分句連接起來。
三、英語多被動語態(tài) 漢語多主動語態(tài)
盡管英語和漢語中都存在被動語態(tài),但相比較而言,英語更喜歡使用被動語態(tài),特別是在一些正式的書面文體中,比如科技英語、醫(yī)學英語等。有時,漢語也會經(jīng)常使用一些由“被”引導的被動句,但是更多的時候是用主動表被動,比如由“讓”、“給”、“由”、“據(jù)”等詞語表達的句子。所以,在英譯漢時,要盡量把英語的被動句翻譯成漢語的主動句,尤其是一些習慣的表達方法,比如:it is said that...(據(jù)說……),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大家普遍認為……)等這些約定俗成的習慣用法。一般說來,可以把英語句子的主語變成漢語句子的賓語,再將被動語態(tài)部分翻譯成主動;如果英語句子有by引導的施動者,將其譯為漢語的主語;如果沒有,則可不要或根據(jù)需要予以補充。
【例5】 It was still thought unusual in some places that programs could be called up by viewers to be displayed on their TV screens at home.
【譯文】有些地方的人們?nèi)匀徽J為,觀眾打電話要求在自己家里的電視屏幕上播放節(jié)目是一件不平常的事情。
【分析】原文中有三個被動語態(tài)形式was thought, could be called up, to be displayed, 都譯成了漢語的主動語態(tài):“認為”、“打電話”和“播放”。其方法是:it was thought that...,按照漢語習慣,補充了主語,譯為“人們認為……”;could be called up,將by后施動者viewers譯成主語,被動部分譯成主動;to be displayed譯成主動修飾programs。
【例6】 New actions must be taken to prevent air pollution.
【譯文】必須采取新行動來阻止空氣污染。
【分析】原文是一個簡單的不需要指明施動者的被動語態(tài),所以直接將主語變成賓語,被動語態(tài)部分翻譯成主動就可以。
此外,在有些情況下,英語中的被動語態(tài)翻譯成漢語的主動語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都可以。例如:
【例7】 The famous hotel had been destroyed by the big fire.
【譯文】大火把這家著名的旅館毀掉了。(主動)/ 這家著名的旅館被大火毀掉了。(被動)
【例8】 She was caught in the downpour.
【譯文】她淋雨了。(主動)/ 她被雨淋著了。(被動)
· | 2022考研復試聯(lián)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