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3 頁:寫作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人和動植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A.分子
B.細胞
C.組織
D.系統(tǒng)
【答案】B
【答案解析】細胞是指能進行獨立繁殖的有膜包圍的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一般由質膜、細胞質和核(或擬核)構成,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因此本題選B。
2.“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中的“佳節(jié)”說的是( )。
A.元宵節(jié)
B.端午節(jié)
C.中秋節(jié)
D.重陽節(jié)
【答案】D
【答案解析】“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句話出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容,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蔽覈r(nóng)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jié),有登高的傳統(tǒng)。因此本題選D。
3.引發(fā)高原反應的原因是( )。
A.海拔高
B.氣壓低
C.溫度低
D.紫外線輻射
【答案】B
【答案解析】高原由于海拔高,氣壓較低,氧氣稀薄,人體吸氧量減少,所以會引發(fā)高原反應。B項比A項更合適。
4.隔著門縫看人,看到的人( )。
A.和原來一樣
B.比原來扁
C.比原來寬
D.視門縫大小而定
【答案】A
【答案解析】人們常說“隔門縫看人——把人看扁了”,即小看人。這是人們的一種習慣誤導,即認為門縫是扁的,通過它就會把人看不全,實際上,根據(jù)光學原理,通過門縫看到的仍是和原來一樣的人。
5.下列關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qū)別的敘述,說法錯誤的是( )。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應試教育以考取高分為目的
B.二者教育對象不同,素質教育即精英教育,面對部分精英,應試教育則面對大眾
C.二者教育內(nèi)容不同,素質教育立足社會需求,應試教育主要是為了滿足學生考試和升學需要
D.二者評價標準不同,素質教育以多種形式全面衡量學生,應試教育以分數(shù)作為唯一評判標準
【答案】B
【答案解析】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qū)別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A、C、D三項所述都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區(qū)別。B項說法錯誤。素質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以一切學生為教育對象,應試教育才是精英教育。
6.教師( )是受聘任教、晉升工資、實施獎懲的依據(jù)。
A.學歷水平
B.業(yè)務水平
C.工作成績
D.考核結果
【答案】D
【答案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教師考核結果是受聘任教、晉升工資、實施獎懲的依據(jù)!币虼吮绢}選D。
7.下列屬于終身教育理念代表性人物的是( )。
A.葉圣陶
B.蔡元培
C.保羅•朗格朗
D.耶克斯利
【答案】C
【答案解析】所謂終身教育,即指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yǎng)的綜合,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動、一切教育機會和教育的一切方面。其代表性人物是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因此本題選C。
8.現(xiàn)代教師觀在教學活動中強調( )作用。
A.教師的權威
B.學生的主體
C.社會參與
D.教師和學生的共同
【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現(xiàn)代教師觀。為了克服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現(xiàn)代教師觀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本題選D。
9.文藝復興運動首先發(fā)生在( )。
A.英國
B.法國
C.意大利
D.美國
【答案】C
【答案解析】文藝復興是指13世紀末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之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因此本題選C。
10.下列不屬于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悲劇的是( )。
A.《哈姆雷特》
B.《奧賽羅》
C.《李爾王》
D.《羅密歐與朱麗葉》
【答案】D
【答案解析】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包括《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一般認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正劇。因此本題選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