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頁:參考答案 |
三、寫作題
【參考例文】
論如何提高教師素質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即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跨世紀人才的重要途徑,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要想改變過去那種死板、僵化、模式化的教學方式,必須變單一的應試教育為全面的素質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是主力軍。因為他們擔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任,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接觸機會最多,是空間和時間的擁有者。所以教師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素質的高低,那么如何提高教師素質、使教學與時俱進呢?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轉變觀念,全面培養(yǎng)學生
陳舊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難以適應未來社會,更難以滿足未來社會的發(fā)展需求。多年來,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片面追求升學率,只抓中上等生甚至尖子生,放棄中下等生及后進生,造成兩極分化,使一部分學生只好輟學過早地走向社會,給社會帶來很大的壓力;其他學生一心只為了高考,三更燈火五更雞,結果搞得生活沒有任何規(guī)律,身體素質明顯下降,過度疲勞,常常出現課堂“休克”現象。另外只注重成績的提高,忽視品德教育,結果青少年的犯罪率大幅度上升;更有甚者因成績不斷滑坡,受不了老師的逆耳“忠言”,自尋短見。事實充分地說明,在抓應試教育的同時,必須注重素質教育,沒有一個好的身體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想考出好的成績是絕對不可能的。只有把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應。同時切忌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打破陳舊的教學模式,加強全面的素質教育。
二、充分發(fā)揮教育的示范作用
常言道: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舉止言行時刻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低素質的教師無法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就道德素質而言,教師應做到人為本、德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質、良好的修養(yǎng)與人格去感化、影響所教育的對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教師嚴謹地治學,勤奮地工作,無私地奉獻,對學生必然產生一種無聲的教育。教師還要通過各種渠道,營造一種氛圍。通過課堂的主渠道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科學的人生觀及未來的生存觀教育。通過平時的言行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養(yǎng)成教育,在規(guī)范學生的不良行為時,杜絕簡單粗暴等現象,使學生在學校能感到集體的溫暖,對教師產生敬慕的感情。教師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他們的說教在學生那里就會擲地有聲,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調整課堂教學,實現真正的教學民主
教師應把學生看成是課堂的主人,是教學的積極參與者,是接受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發(fā)明者,而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必須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知識過渡自然,有密度、有梯度,重難點集中優(yōu)勢加以攻破。教師必須把握一節(jié)課的“一”是什么,如何“反三”;“類”是什么,又如何“旁通”?這“反三”和“旁通”到什么程度最適宜?另外,教師要明確一節(jié)課哪些知識自己講,哪些知識由學生根據教者的設疑、點撥、啟發(fā)去完成。把課堂變成學生用已學會的直接知識去認識探索新的間接知識的主要實踐活動,發(fā)揮學生自己最大的潛在資源,讓學生在探索中鍛煉毅力,品嘗勞動成果的甘甜,在探索中懂得群體的力量,實現真正的教學民主:
四、提高教師的創(chuàng)新素質
教育界的專家和有識之士認為:教師的素質亟待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師創(chuàng)新教育的能力,首先要讓教師樹立教育創(chuàng)新的觀念。只有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只有掌握豐富知識的教師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研究問題,通過請領導講座、專家報告、問題分析研討、參觀學習、典型引路等辦法從理論到實踐大力解放教師思想,跳出應試教育的圈圈,一切從21世紀教育需要來考慮。其次要抓教師的繼續(xù)教育,給全體教師提供定期進修培訓的機會,確保培訓次數和實效。再次要建立終身學習體系,鼓勵教師繼續(xù)深造學習,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五、苦練教師基本功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連基本功都不過關的教師,何談贏得學生的依賴,何談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來。沒有高水平的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就沒有根基;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所謂使命感、責任感就是一句空話;沒有獨立人格和主體性,也不可能真正有創(chuàng)新精神。這諸方面結合起來就是無窮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應注重內強素質,外練操作能力,開展教師大練基本功、大比武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我們能認識到教師的素質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通過自身知識的內化形成和積累的。
六、開拓教師業(yè)務學習渠道,拓寬學習內容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搞好教學,必須狠抓教師業(yè)務素質的提高。作為教師,想要受到學生的敬佩,得到學生的依賴,必須具有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由于社會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和知識的更新,教師必須勤奮學習,認真參加繼續(xù)教育等培訓活動,搞好自修,不斷地充實自己。在教學中開展教研教改,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要知道教育質量是教育事業(yè)的生命,提高質量離不開科研。所以教師要打破陳規(guī),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教師在業(yè)務學習中,除學習書本的理論外,還應注重注入有利于開拓性、打破常規(guī)舊框的思想,側重于案例分析、研討交流、收集信息資料、實地調研、實證性研究、現代教育理論、現代教學技術、國內外教學改革發(fā)展動態(tài)等。如,現代教師必備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要求現代教師能夠利用計算機這一現代的教育技術,革新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觀念、內容、手段和方法,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七、提高教師理論水平,指導實踐
提高教師理論水平,要組織廣大教師學習、領會與掌握古今中外教育大師的教育思想,探尋教育理念的源頭。運用教育名家的思想理論,解決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用布魯納的“發(fā)現學習”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師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嘗試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會、專題演講會等,使教師在讀書中系統(tǒng)地接受古今中外教育大師們教育思想的熏陶,把握教育思想脈絡,進入“源頭之水天上來,水滿溢漲理念生”的境界。
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之后,教師還要會運用、指導實踐。只有實踐才會發(fā)現問題,才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應與同行多學習、交流,汲取他人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在“請進來、走出去”的活動中,在感性上獲得他人的實踐經驗,提高.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意發(fā)現問題,學校教育一學期全天候向社會和家長開放,通過開放活動,轉變教師的觀念,使教師從“我是教師,你要上學,一切都得聽我的”,轉變?yōu)楝F在“我教學,你要上學,愿意讓我教你嗎”,使教師接受家長的監(jiān)督,征求家長意見。
通過專題研究,促進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教育科研課題的專題研究是在論證提出是否可行的教育實踐活動,在專題研究過程中,教師有一定的自主權和自由發(fā)揮度,大大提高了自身水平。
總之,提高教師的素質,才能適應培養(yǎng)21世紀高素質人才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開闊的思想、創(chuàng)新的理念,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與時俱進。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