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頁:參考答案 |
二、材料分析題
1.【答案要點】
主要問題:教師缺乏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自以為是;不能正確(公正平等)地對待學生家長。 危害:導致教師與學生家長關系的難以正常發(fā)展;使家長與教師的聯系逐漸失去興趣和主動。進而切斷家長與教師的聯系;難以很好地共同交流和溝通對學生的教育問題,使家長在教師的鄙視冷漠下不能主動參與教育。
與家長應有的關系:社會地位的平等性,聯系交往的互尊性,教育過程的配合性的關系;因為這不僅是我國公民基本的社會關系所決定的.是社會公民道德的必然要求,也是搞好教育、提高教育效果的需要。
2.【答案要點】
(1)有違法行為。
(2)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吨腥A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必須使適齡的子女或者被監(jiān)護人按時入學,接受規(guī)定年限的義務教育!钡谌钜(guī)定“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招用應該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就業(yè)!睂αx務教育分別從家庭和社會方面作了法律保障。《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九條規(guī)定.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按照規(guī)定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第二十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3)違法主體是李某及個體戶。
(4)對李某:根據《義務教育法》第五十八條的規(guī)定,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法規(guī)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對材料中的個體戶:根據《勞動法》第九十四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l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
三、寫作題
【參考例文】
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
談起教師的形象.人們可以說出許多贊美之詞,如園丁、蠟燭、人梯等,但我認為,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有愛心。也就是愛學生。
優(yōu)秀教師在教育方法上是千差萬別、各有千秋的,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對學生的愛。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人類的希望,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教師要以滿腔的熱忱和高度的責任感去熱愛他們、關心他們,及時地培養(yǎng)和教育他們,細心地呵護他們,做他們的親密朋友和指導者。斯霞說:“人民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愛祖國、愛人民、愛教育事業(yè)的集中表現。”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共識。陶行知曾提出“愛滿天下”,因此他才能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正是因為教師有了無私的愛,教師在人們心中才變得崇高起來。我自任班主任以來,時時處處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課余時間加入學生行列,和他們一起做游戲、談心。給他們講英雄人物的故事。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我及時開導、教育他們,他們也樂意對我說心里話。在一次作文課上,我讓學生寫“你最敬佩的一個人”,結果全班學生競都是寫我這個班主任老師的。寫我如何關心他們,如何教育他們等。由此可見,愛學生的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
教師的愛不是一般的愛.它是嚴與愛結合的理智的愛、科學的愛。它體現的是黨和人民對下一代的關懷。師愛尤其體現在對后進生的愛上。好教師對后進生不是“頭痛”而是“心疼”,他們不歧視后進生。對后進生給予厚愛。記得剛接現在這個班時,班上有兩名學生,曾被許多老師認為是“朽木”,在全校是出了名的調皮蛋。但我并不因此而對這兩個學生斥責、挖苦。我通過觀察、家訪、個別談心等方式了解他們。發(fā)現他們并非“朽木”,而是由于家庭條件太差而影響了學習。為此,我首先給他倆買了一些學習用品,還發(fā)動全班學生向他倆伸出援助之手。兩個星期后.他倆的思想狀況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再沒有學生反映他倆搞破壞、違反紀律了。更可喜的是.一個月過后.他倆在一次語文測驗中竟考了六十多分.以后他倆的成績是穩(wěn)步上升。由此可見。教師的愛有巨大的感染力,它是教育的橋梁。有了愛,師生之間才能思想相通,情感交融。一般來說,教師的愛能吸引學生喜歡上課。師愛還有助于激活孩子的思維,在愛的氛圍中。人的想象就豐富了.思維就能達到較高的水平。
教師愛學生是教師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是教師形象的重要標志。假如一個教師討厭學生,對學生諷刺、謾罵,那他不但教育不好學生,而且還有損自己的形象。
愛學生吧,用我們的愛心、誠心、細心、耐心去換取家長的放心。學生需要教師的愛心,家長需要教師的愛心,人民需要教師的愛心,教師自身形象也需要愛心。毋庸置疑,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