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氣音與不送氣音的分辨
在塞音和塞擦音兩組音(bp;dt;gk;jq;zh;ch;zc)中各有3個送氣音,3個不送氣音。它們指的是氣流送出的狀態(tài)。送氣、不送氣是相對而言的,沒有不用氣就可以發(fā)出的聲音。氣流微弱且短的,自然流出的是不送氣音。用力噴出一口氣的叫送氣音。在普通話中它有辨義的作用。發(fā)送氣音時要注意控制分寸,以免氣流太強,有噪音。
2、平舌音與翹舌音的分辨
首先要能夠聽辨,其次要找出兩組音發(fā)音的區(qū)別在哪兒。共同點是舌頭整個呈現馬鞍形,即有兩個焦點,一個在前(舌尖與上齒齦),一個在后(舌面后部與硬腭),前高后低,舌面中部呈下凹形態(tài)。舌尖前音的第一焦點比舌尖后音靠前,但第二焦點舌尖前音比舌尖后音靠后。舌尖前音的舌面中部下凹度較淺,而舌尖后音的舌面下凹度較深。zh、ch、sh與z、c、s的辨讀
我們在普通話語音培訓中發(fā)現,很多學生存在平翹舌音不分的語音問題,有些是只有平舌音z、c、s,沒有翹舌音zh、ch、sh ;有些是平翹舌音不分,即便是能夠區(qū)分,在發(fā)音和字的歸類上跟普通話也不盡相同。那么如何掌握這兩組聲母的發(fā)音呢?
(1) 區(qū)分發(fā)音部位
平翹舌音對應的發(fā)音方法相同,區(qū)別主要在發(fā)音部位。zh、ch、sh是舌尖后音,發(fā)音時舌尖翹起并后縮,觸擊(zh、ch)或靠進(sh)硬腭前端,翹起的舌尖與硬腭前端構成阻礙,使氣流受阻摩擦成聲。z、c、s是舌尖前音,發(fā)音時舌尖平伸,觸及(z、c)或靠近(s)上齒背,舌尖與上齒背構成阻礙,使氣流受阻摩擦成聲。
(2) 增強翹舌能力
方言中沒有翹舌音的,要從發(fā)音動作和語音聽覺上反復訓練,首先要練習翹舌動作,初學時,可以夸張地把舌尖盡量后縮,以至舌尖的背面接觸到了硬腭后面。這樣可以找到、體會翹舌的感覺,反復操練,直到有了翹舌能力,再把舌尖前后位移,發(fā)出相對明晰的翹舌音。從聽覺上,可以試著讓舌尖依次抵住上齒背、上齒齦(上牙床),前硬腭、后硬腭,依次發(fā)音,細心體會、揣摩。舌尖平伸,發(fā)s;舌尖翹起,發(fā)成sh;舌尖平伸,又變成s,就象用耳語不斷地說“四十”。從音色上來講,平舌音音色窄而細,出氣不暢,翹舌音則相對寬而粗,出氣較暢。
(3) 發(fā)翹舌音主要存在的問題
、侔l(fā)音部位靠前。這種情況往往是應試者用舌尖抵住上齒齦發(fā)音。
、谏嗉膺^于后卷,或接觸上腭的面積過大,發(fā)音含混。
③舌尖肌肉過于緊張,舌葉上翹,,外部又同時伴有攏唇動作。
、苌嗉膺^于上靠,,帶有舌面音色彩。
發(fā)音是一種口耳技能訓練,正音是掌握漢字普通話標準讀音,屬于一種記憶的訓練,如果不知道哪些字讀翹舌音,哪些字讀平舌音,恐怕就不是找準發(fā)音部位的問題了。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