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德育活動的基本原理
一、德育過程的含義
德育過程即思想品德教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借助于德育內容和方法,進行施教傳道和受教修養(yǎng)的統(tǒng)一活動過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協(xié)調發(fā)展的過程,是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guī)范個體化的統(tǒng)一過程。德育過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因素構成。
二、德育規(guī)律
(一)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tǒng)一發(fā)展的規(guī)律
1.知、情、意、行是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
2.知、情、意、行之間的關系
在德育過程中,它們是相互作用的,道德行為受道德認識、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調節(jié),同時又影響道德認識、情感和意志。其中,道德認識是基礎,道德行為是關鍵。
(二)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規(guī)律
1.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發(fā)展的
2.德育過程中的活動和交往的特點
(1)引導性、目的性、組織性。(2)內容、形式的多樣性。(3)對象的有限性。(4)科學性和有效性。
(三)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guī)律
德育過程的最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要實現(xiàn)矛盾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轉化,最根本韻是受教育者思想內部矛盾的轉化。
(四)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guī)律
三、德育原則
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導向性原則
它是指在進行德育時,以正確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為導向,指導學生形成發(fā)展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德育原則。貫徹這一原則,要求教育者做到:
(1)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2)把德育的理想性與現(xiàn)實性結合起來。
(3)學校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我國現(xiàn)行的方針政策、工作總任務和德育總目標的要求。
(二)正面教育原則
它是指在進行德育時,教育者以說理疏導的方式,來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性,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原則。
(1)堅持正面說理,疏導思想,以理解人。
(2)樹立先進典型,利用榜樣教育引導學生進步。
(3)以表揚、鼓勵為主、批評、處罰為輔。
(4)正面教育要與紀律約束結合起來。
(三)知行統(tǒng)一原則
它是指在進行德育時,把提高道德認識與培養(yǎng)道德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做到知行和諧發(fā)展的德育原則。
(1)聯(lián)系實際,講清理論。
(2)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去分析、評價、解決實踐中的德育問題。
(3)教育學生要言行一致;知行統(tǒng)一。
(四)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
它是指在進行德育時,把尊重、信任、愛護學生與合理、嚴格的要求相結合的德育原則。 (1)要尊重、信賴、愛護學生。(2)要根據(jù)學校德育任務和學生現(xiàn)有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合理的、明確具體的、序列化的德育要求。 (3)把尊重愛護學生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
(五)因材施教原則
它是指在進行德育時,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其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確定德育內容,選用德育方法和形式來進行針對性教育的德育原則。
(1)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年齡特點,承認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的過程性和差異性。
(2)要根據(jù)學生個人特點和品德現(xiàn)實水平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切忌采用成人化、一般化的做法。
(3)要從學生的實際思想狀況出發(f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德育。
(六)教育的一致性與連續(xù)性的原則
它是指在進行德育時,使各種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協(xié)調一致地對學生施加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連貫的教育影響的德育原則。
(1)校內各方面的教育影響要協(xié)調一致。
(2)統(tǒng)一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影響。
(3)要加強德育的計劃性。
四、德育活動的組織
(1)德育活動的計劃性;
(2)德育活動的教育性;
(3)德育活動的針對性;
(4)德育活動的合作性。
五、德育評價
(1)評價的多元化;
(2)評價的過程性;
(3)評價的質性化;
(4)評價的客觀性。
相關推薦:2010山東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重要考點(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