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報刊亭,最新理由是“沒人看報紙雜志了,報刊亭經(jīng)營不賺錢”。報刊亭承載著數(shù)萬人的生計,其生存權利不妨交給市場:如果不賺錢,自然沒人承租,如果有人愿意經(jīng)營,說明還被大家需要
最近,小區(qū)門口的報刊亭關門了。問為什么,老板說:“不讓干了!
回想起來,城市強制拆除報刊亭的消息這幾年就沒斷過。2008年到2012年間,全國僅郵政報刊亭就被拆了1萬多個。
拆除報刊亭,前兩年的理由多半是“影響市容”、“難以管理”,F(xiàn)在,又新添了個理由,稱“居民喜歡看電腦玩手機,沒人看報紙雜志了”,市場需求萎縮,經(jīng)營報刊亭不賺錢,不如拆掉。
人們真的不再需要報刊亭了嗎?有些人沒有固定通信地址,買報紙雜志只能去報刊亭;有些人經(jīng)常出差,在報刊亭零買比訂閱更劃算;對一些老人來說,晨練回來順手帶份報紙,已是多年形成的習慣……盡管新媒體越來越發(fā)達,但用平板電腦或手機上網(wǎng)花費不菲,對大多數(shù)中低收入者來講,報刊亭仍然無可替代。
退一步講,買報紙雜志的人少了,報刊亭就該被拆掉嗎?人們的閱讀習慣,和買書報是否方便有很大關系。報刊亭拆了,買報紙雜志不方便,閱讀的人會更少。有人統(tǒng)計,鄭州報攤“撤亭進店”后,報刊銷量下降了80%。百姓的閱讀習慣,體現(xiàn)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甚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國家民族的未來。單沖這一條,就不該強制拆除報刊亭。
如今的報刊亭早已不只是報攤,而是綜合便民服務臺了。超過1/5的郵政報刊亭安裝了信息化終端,除了賣報刊,還提供手機充值、代收水電煤氣費、自行車充電打氣、代賣機票郵品等服務,有的報刊亭還安裝了LED顯示屏,成了便民信息的義務宣傳員。最近,中國郵政還計劃在報刊亭開辦特快攬收、電商小包代投等業(yè)務。報刊亭正為老百姓提供著越來越多的便利。
更何況,報刊亭還承擔著上萬人的生計。目前全國共有郵政報刊亭3萬多個,按2人經(jīng)營1個算,直接解決了6萬多人的就業(yè)。加上一些城市還有市政報刊亭,靠報刊亭養(yǎng)家糊口的人不算少。而且,承租報刊亭的,多半屬于就業(yè)困難人群,以北京為例,1/3的承租人以前就是靠賣報為生,另外還有2/5是下崗職工、殘疾人員和“兩勞”人員。對這些人來講,報刊亭是維持生計的依靠,更是回歸社會、贏得尊嚴的依靠。個別城市強制拆除報刊亭時,可曾為這些人考慮?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將“生殺予奪”的權力交給市場。如果報刊亭不賺錢,自然沒人承租,不用強制要求,報刊亭自會關停;相反,如果還有人愿意承租,就說明報刊亭還在盈利,還被群眾需要,那就大可不必打著“市場萎縮”的旗號人為關停報刊亭。
當然,部分報刊亭也確實給一些人帶來不便。有的報刊亭設施破舊影響市容,有的報刊亭占道經(jīng)營阻礙交通……把生殺予奪的權力交給市場,并不意味著城市管理者就該對報刊亭不聞不問。影響市容和占道經(jīng)營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合理規(guī)劃和加強管理來解決。倫敦、巴黎、東京、紐約都有大量報刊亭,說明人口密集的現(xiàn)代都市一樣容得下它。
說來說去,城市管理者對報刊亭的態(tài)度,反映的是政府科學管理的水平。城市管理中,往往都是報刊亭這樣瑣碎復雜的小問題,看似眾口難調,卻也有秘訣:真正深入群眾了解訴求,真心從群眾的利益出發(fā),做出的決策就能得到群眾的真心擁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