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頁:答案部分 |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型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從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你認為正確的答案,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用2B鉛筆填涂相應的答案代碼。答案寫在試題卷上無效。)
1.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有價值的創(chuàng)意原則”主要應用于直接投資項目(直接投資是指把資金直接投放于生產(chǎn)經(jīng)營性資產(chǎn)),而金融資產(chǎn)投資是間接投資(間接投資又稱證券投資,是指把資金投放于金融性資產(chǎn)),所以選項C的表述錯誤。(參見教材18頁)
【該題針對“財務(wù)管理的原則”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84168】
2.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經(jīng)營性流動資產(chǎn)增加=400/25%×(1-25%)-1000×(1-20%)=400(萬元),經(jīng)營性流動負債增加=500×20%=100(萬元),凈經(jīng)營性營運資本增加=400-100=300(萬元);經(jīng)營性長期資產(chǎn)增加=600-(120-100)=580(萬元),凈經(jīng)營性長期資產(chǎn)增加=580-50=530(萬元),經(jīng)營資產(chǎn)凈投資=300+530=830(萬元);稅后經(jīng)營凈利潤=400+30×(1-20%)=424(萬元),實體現(xiàn)金流量=424-830=-406(萬元);股權(quán)現(xiàn)金流量=80-100×5×(1-5%)=-395(萬元),債務(wù)現(xiàn)金流量=-406-(-395)=-11(萬元),凈負債增加=30×(1-20%)-(-11)=35(萬元),金融資產(chǎn)增加=300-35=265(萬元)。(參見教材90頁)
【該題針對“管理用財務(wù)報表”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84169】
3.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從無風險資產(chǎn)的收益率開始,做(不存在無風險證券時的)投資組合有效邊界的切線,就得到資本市場線,資本市場線與(不存在無風險證券時的)有效邊界相比,風險小而報酬率與之相同,或者報酬高而風險與之相同,或者報酬高且風險小。由此可知,資本市場線上的投資組合比曲線XMN的投資組合更有效,所以,如果存在無風險證券,則投資組合的有效邊界會發(fā)生變化,變?yōu)橘Y本市場線(參見教材133頁)。因此,選項A的說法正確;多種證券組合的機會集是一個平面,但是其有效集仍然是一條曲線(參見教材130頁),也稱為有效邊界。所以,選項B的說法不正確;只有在相關(guān)系數(shù)很小的情況下,才會產(chǎn)生無效組合,即才會出現(xiàn)兩種證券組合的有效集與機會集不重合的現(xiàn)象(參見教材130頁圖4-9),所以,如果兩種證券組合的有效集與機會集重合(即不存在無效組合),則說明相關(guān)系數(shù)較大。選項C的說法正確;資本市場線的縱軸是期望報酬率,橫軸是標準差,資本市場線的斜率=(風險組合的期望報酬率-無風險利率)/風險組合的標準差,由此可知,資本市場線的斜率代表風險的市場價格,它告訴我們當標準差增長某一幅度時相應要求的報酬率的增長幅度(參見教材132頁)。所以,選項D的說法正確。
【該題針對“投資組合的風險和報酬”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84172】
4.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公式“總期望報酬率=Q×風險組合的期望報酬率+(1-Q)×無風險利率”中的Q的真實含義是投資總額中投資于風險組合M的資金占自有資金的比例。所以,本題中Q=1+30%=130%,總期望報酬率=130%×15%+(1-130%)×5%=18%;總標準差=130%×10%=13%。(參見教材131頁)
【該題針對“資本市場線”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84173】
5.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在保持經(jīng)營效率和財務(wù)政策不變的情況下,股利增長率=可持續(xù)增長率=股東權(quán)益增長率,所以,股利增長率(g)為6%,股利收益率=預計下一期股利(D1)/當前股價(P0)=2×(1+6%)/20=10.6%,期望報酬率=D1/P0+g=10.6%+6%=16.6%。(參見教材149~150頁)
【答疑編號10084174】
6.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債務(wù)籌資包括選項A、B、C三個特點,正是由于這三個特點,債務(wù)資金的提供者承擔的風險顯著低于股東,所以其期望報酬率低于股東,即債務(wù)籌資的成本低于權(quán)益籌資。(參見教材163頁)
【該題針對“股利增長模型”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84177】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