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9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考點匯總
地黃飲子
【組成】熟干地黃、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蓯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麥門冬、菖蒲、遠志。
【功用】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
【主治】下元虛衰,痰濁上泛之喑痱證。
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口干不欲飲,足冷面赤,脈沉細弱。
【配伍特點】本方配伍特點有三:一是上下兼治,標本并圖,尤以治下治本為主;二是補中有斂,開中有合,而成補通開合之劑;三是滋而不膩,溫而不燥,乃成平補腎陰腎陽之方。
腎氣丸
【組成】干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功用】補腎助陽。
【主治】腎陽不足證。
【辨證要點】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泄,舌淡而胖,脈虛弱,尺脈沉細,以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胞等。
【配伍特點】一是補陽之中配伍滋陰之品,陰中求陽,使陽有所化;二是少量補陽藥與大隊滋陰藥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氣。由于本方功用主要在于溫補腎氣,且作丸內服,故名之“腎氣丸”。
【方解】方用辛熱的附子溫壯元陽,辛溫的桂枝,溫通陽氣,二藥相合,溫腎助陽化氣,共為君藥。然腎為水火之臟,內寓元陰元陽,陽虛則陰不化,故重用于地黃滋補腎陰,用山茱萸、薯蕷(即山藥)補肝脾益精血,共為臣藥。君臣相伍,一陽一陰,陽得陰生則溫而不燥,陰得陽化則滋而不膩。即所謂“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方中補陽藥少而滋陰藥多,其立方之旨,在于“微微生火”,“少火生氣”之義。方中佐以澤瀉通調水道;茯苓健脾滲濕;牡丹皮清瀉肝火。此三味寓瀉于補,使邪去而補藥得力,并制諸滋陰藥可能助濕斂邪之虞。諸藥合用,助陽之弱以化水,滋陰之虛以生氣,使腎陽振奮,氣化復常,則諸癥自除。
一貫煎
【組成】生地黃(君) 當歸、枸杞(臣) 北沙參、麥冬、川楝子(佐、使)
【功用】滋陰疏肝。
【主治】陰虛肝郁證。
【辨證要點】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弱或虛弦。亦治疝氣瘕聚。
執(zhí)業(yè)醫(yī)師萬題庫下載丨微信搜"萬題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
2019年中西醫(yī)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醫(yī)學綜合筆試試題匯總
2019年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中醫(yī)基礎試題匯總
2019年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考前預習備考試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