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
【性味】辛,熱。有小毒。
【功效】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主治病證】①脘腹冷痛、嘔吐泄瀉。
、谙x積腹痛,蛔、蟯蟲所致者尤宜。
【用量用法】2~6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使用注意】本品辛熱,能傷陰助火,故陰虛火旺者忌服。
丁香
【性味】辛,溫。
【功效】溫中降逆,溫腎助陽。
【主治病證】①脾胃虛寒之呃逆、泄瀉,脘腹冷痛。
、谀I虛之陽痿、宮冷。
【配伍】丁香配柿蒂:丁香辛溫,功能溫中散寒降逆;柿蒂苦平,功能降氣止呃。兩品相合,既溫中散寒,又降氣止呃,治虛寒嘔呃效著。
【用量】1~3g!臼褂米⒁狻课酚艚!
小茴香
【性味】辛,溫。
【功效】散寒止痛,理氣和胃。
【主治病證】①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脹痛,經(jīng)寒痛經(jīng)。
、谖负畤I吐,寒凝氣滯脘腹脹痛。
【用量用法】3~6g。外用適量。
高良姜
辛熱,入脾胃經(jīng),似干姜,散寒止痛,溫中止嘔。主治中寒腹痛、嘔吐、泄瀉。
蓽撥散寒止痛齲齒牙痛,中寒腹痛、嘔吐、泄瀉。
小結(jié)
附子、肉桂同為辛熱純陽之品,既均善補火助陽,治腎陽虛或脾腎陽虛所致諸證,又善散寒止痛,治寒邪直中、寒濕痹痛、胸痹冷痛等證。
不同:附子有毒力強,善于回陽救逆,治亡陽欲脫以及陽虛自汗、外感等,肉桂無毒力緩,長于引火歸元、益陽消陰,治下元虛冷,虛陽上浮等;又入血分,善溫通經(jīng)脈,治經(jīng)寒血滯通經(jīng)、經(jīng)閉及寒疝腹痛、陰疽流注。
附子、干姜,同為辛熱之品,均善回陽、散寒止痛,治亡陽欲脫、脾腎陽虛或外寒中直、寒濕痹痛等。相異的是:附子有毒力強,為回陽救逆第一要藥,故為治亡陽證之首藥;又善補火助陽,治命門火衰之陽痿、宮冷、遺尿、尿頻,以及陽虛水腫、胸痹痛等。干姜則無毒力弱兼通脈,治亡陽須配附子方效;又長于溫脾陽,善治脾陽不足之脘腹冷痛吐瀉;還能溫肺化飲,治寒飲咳喘。
干姜、高良姜,同源于姜科根莖,均辛熱歸脾、胃經(jīng),善于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但干姜長于溫脾陽,高良姜長于散胃寒;干姜又能回陽通脈,溫肺化飲,治亡陽欲脫與寒飲咳喘,高良姜不能。
小茴香、丁香,均辛香溫散,能散寒理氣止痛,治中寒氣滯脘腹脹痛。
不同:小茴香長于溫中理氣,又能暖肝溫腎、善治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脹痛及經(jīng)寒痛經(jīng)。丁香則長于溫中降逆,又能溫腎助陽,善治虛寒呃逆及腎虛陽痿。
附子、烏頭:同出一物,辛熱有毒。均散寒止痛治寒濕痹痛、心腹冷痛等證。
不同:附子善回陽救逆、補火助陽;烏頭善祛風除濕和麻醉止痛。
干姜、生姜同出一物,均味辛而能溫中散寒,治中寒諸證。
不同:生姜為當年的鮮根莖,微溫藥力較緩,既走表又走里,能發(fā)汗解表散寒,溫中止嘔開胃、溫肺止咳。干姜為往年之根莖,性熱而藥力較強,功專走里,善于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此外生姜能解魚蟹及生半夏、生南星之毒。
肉桂、桂枝,同出一物而為辛甘性熱之品,均能助陽散寒、溫經(jīng)通脈、止痛,均可治脘腹冷痛、風寒濕痹、陽虛水腫、痰飲、胸痹,以及經(jīng)寒血滯之痛經(jīng)、經(jīng)閉。所不同的是:肉桂為樹干之皮,力強而功專走里;又善補火助陽、引火歸原,治陽虛火衰諸證、下元虛冷虛陽上浮諸證、寒疝腹痛、陰疽流注等。桂枝為樹之嫩枝,力緩而走表走里;又善發(fā)汗解表,治風寒表證有汗或無汗。
吳茱萸:辛苦芳香,性熱而有小毒,主入肝經(jīng),兼入脾、腎經(jīng)。即善散寒特別是厥陰肝經(jīng)之寒邪而止痛,又善疏肝下氣,還能燥濕止瀉。
吳茱萸、蒿本 均味辛而善治巔頂頭痛。然吳茱萸辛熱有小毒,主入厥陰肝經(jīng),善于散寒止痛、燥濕助陽、疏肝下氣,主治中焦虛寒、肝氣夾痰濕上犯之巔頂頭痛;而蒿本主入太陽膀胱經(jīng),散風寒濕止痛,主治外感風寒及頭風所致巔頂頭痛。其次吳茱萸又治寒疝腹痛、肝胃不和之嘔吐吞酸、寒濕腳氣腫痛、陽虛久瀉、脘腹冷痛、經(jīng)寒痛經(jīng)及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蒿本又治風寒感冒、表征夾濕、風寒濕痹等。
例題:
1.稱為散陰寒、除風濕、止疼痛的猛藥是:
A.鹿茸B.干姜C.肉桂D.附子E. 吳茱萸
答案:D
2、功能溫肺化飲的藥物是
A、小茴香B、干姜C、花椒D、吳茱萸E、高良姜
答案:B
關(guān)注"執(zhí)業(yè)藥師"官方微信考前內(nèi)部資料、考后真題答案、成績查詢!
執(zhí)業(yè)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執(zhí)業(yè)藥師"
執(zhí)業(yè)藥師QQ群: |
---|
相關(guān)推薦:
2014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前最后沖刺試題及答案2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