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教你CET口語考試輕松過關(guān)
2011年四六級口語考試即將舉行,很多將要參加考試的考生都感到越發(fā)的緊張。其實,只要把握正確的應試技巧,在這段時間里多加練習,輕松過關(guān)還是不成問題的。這里就介紹應對CET口語考試的四大妙招,以期幫助各位考生順利過關(guān)。
一、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首先要明確口語考試的考查目的及試卷結(jié)構(gòu),做到心中有數(shù)。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口語考試(CET Spoken English Test,簡稱CET-SET)主要考查大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CET-SET報考對象為獲得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且成績達到一定分數(shù)線的在校大學生。教育部規(guī)定,四級筆試550分、六級520分以上的考生可以報名參加口試。四、六級口語考試為一年兩次,分別在5月和11月。考試地點在考生報名的考點,具體考場在考生報名后隨機編組確定。
CET-SET考試采用面對面的形式,每場考試由2名主考和3(或4)名考生組成。
CET-SET考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考生和CET授權(quán)的主考進行交談,采用問答的形式。時間約5分鐘。包括考生自我介紹、回答問題等。
第二部分包括1.5分鐘的考生個人發(fā)言和4.5分鐘的小組討論。時間共約10分鐘。
第三部分由主考再次提問以進一步確定考生的口頭交際能力,由主考老師進一步提問。時間約5分鐘。
二、充分練習,胸有成竹
口語測試是以“說”為考查重點的,因此,考前的練習,主要靠多說,多交流。大家可以通過如下幾個途徑練習:
1. 尋找同伴。找一個同樣要參加考試,或者熱衷英語口語的同學,要是舍友就更好了,兩個人利用一切在一起的時間進行口語練習。
2. 英語角。英語角是個練習口語的理想之地,在那里我們不但可以練習口語,還可以交流英語學習經(jīng)驗,開拓視野,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以上兩個途徑的口語練習都是要與人交流的,也是見效最快的,但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如下幾點:
(1)不要害羞,要敢于開口。很多人在說英語時,尤其是和自己的同學講英語時會有羞怯心理,怕自己說的不好被對方笑話。其實這大可不必,試想,大家都是在高考的應試教育中一路走過來的,誰比誰又能強多少、或者差多少呢?
(2)不要怕犯錯誤。很多同學在講英語時,開口之前往往先在心里把一個句子組織好,尤其特別注意保證語法的正確性,這樣就明顯降低了交流速度,從而影響交流效果。其實,語法我們自然要注重,但在口語練習初期,還是首先要強調(diào)流利的。而且,口語就是為了交流,只要你把意思能表達清楚,能讓別人了解你的意思,達到交流的目的,又何必拘泥于一兩處語法的不規(guī)范呢?現(xiàn)在很多的英語、美語慣用口語表達要細究語法的話,其實都不符合語法規(guī)則,而且,聆聽英語母語國家的人的說話,他們的語法也并不是百分百正確的。所以,要時刻銘記口語是以交流為目的,這也是口語考試的初衷。當然,低級的語法錯誤還是不要出現(xiàn)的,比如“she”、“he”不分,主謂單復數(shù)形式不一致等,如果出現(xiàn)這種基礎(chǔ)性的錯誤,分數(shù)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
(3)不要怕不會說或說不出來。如果用英語在日常生活中交流,很可能會感到,原來用漢語簡短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問題,用英語好幾句話也說不清楚,甚至壓根就不知該怎么說;還有一些我們常見物品的詞匯,用漢語指稱起來沒有任何問題,而英語就不知該怎么稱呼。就拿我們經(jīng)常吃的蔬菜來說,你知道“蘿卜”用英語怎么說嗎,“芹菜”呢?“韭菜”呢?交流中遇到這種不會說的情況不要泄氣,千萬不要看看這不會那不會就干脆不說了。建議大家遇到單詞不會的情況可以先把這個單詞跳過,記下來事后回去查一下;遇到不會表達的情況也可以先記下來,回去書中或網(wǎng)上查一下。其實,日常的表達就有限的一些場景與句式,慢慢的積累多了,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不會的越來越少,表達越來越順暢了。
如果找不到學伴或參加英語角的機會很少,那也沒有關(guān)系,有很多種方法可以自己練習口語,比如自己對自己講英語,自己開口描述所看到的景物、口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一定要“說”出來,而不是在心里默想!罢f出來”與“默想”是兩個不同的層次,很多人在心里想的很好,但一張嘴就又出錯了。
這里介紹一種非常有效且很容易堅持的自己練習口語的方法——口譯英漢對照的小說或其他讀物。
首先讀漢語部分,然后逐句直接口譯成英文,完成一小段后,去看書上的對應英文部分并與我們的口譯進行比較,這樣馬上就可以發(fā)現(xiàn)口譯的錯誤和缺點,在改進中獲得進步?梢詮谋容^簡單的讀物開始,而且要大量練習。剛開始時可能速讀較慢,費時較多,但慢慢的,你會覺得你的反應速度和口語流利度越來越高了。
相關(guān)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