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四六級口語的基本流程 (現(xiàn)在可能有變化 但還是按這個樣式來的)
第一部分 Quick Response 10%
(1)本大題中考生失分的原因往往是給予的應(yīng)答不對題,有些考生聽到近座考生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其實,在考試時,每位考生所聽到的題目并不完全一樣,跟著他人回答是 絕對吃虧的。如果考生沒有聽出題目的內(nèi)容便說,“Excuseme,could you repeatitagain?/Pardon?/Sorry,Ididn’t quite catch you,could you repeat it?”等,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能被判為正確的回答,理由是,類似的回答可適用于任何一個問題。所以,考生要避免此類回答。來源:考試大
(2)歷年曾經(jīng)出現(xiàn)“相互介紹”一類的述答題。一旦今年考試中碰到類似的題目,請考生千萬不要將自己的大名報出,屆時,考生可靈活地為自己起一個英語名字。例如: —Hi,nice to meet you.My name is Ellis.(情景)—My name is Jewette/Haya/David/…Nice to meet you,too.(考生)
第二部分Question Raising 20%
(1)本題要求考生對兩個情景分別提出一個一般疑問句和一個特殊疑問句歷年考試中,有些考生不是都提一般疑問句,就是都提特殊疑問句,這樣,在句子完全正確的情況下只能得一半的分數(shù),如果句子出現(xiàn)語法錯誤就不能得分,損失可想而知!
(2)在此,考生一定要注意聽懂或看懂原文,在確定其內(nèi)容和要求后再作應(yīng)答。不能避免在今年的考試中會要求考生提出兩個特殊疑問句,考生務(wù)必細聽而后說。
第三部分Reading 10%
(1)本題中,考生失分最多的地方是語音、語調(diào),相當(dāng)一部分考生讀破句和讀錯字。他們急于完成朗讀而忽視了語音語調(diào)。其實,在評分時,教師并不是將重點放在考生朗讀的量上,而是在朗讀的質(zhì)上。考生可以不慌不忙地讀,注意文章的停頓,讀出調(diào)子,注意失爆、連讀、語音的同化、弱讀和重讀等。盡管不能完成整篇的朗讀,考生也不會失分。當(dāng)然,這并不意味著考生可以以“驚人的”慢速度朗讀。
(2)以上提到的失爆、連讀、語音的同化、弱讀和重讀等必須是在一個意群(意思群體)中體現(xiàn),否則會出現(xiàn)讀破句的現(xiàn)象。試看下面例句: ①He told me/②that/③an American doctor/④went to visit him/⑤last night. 本句按意群分割成五小塊。第一塊Hetoldme中就有失爆,即told中的d猶如唱歌中出現(xiàn)的“休止符”,不發(fā)音但有簡短的停頓,第四、第五塊都存在類似的讀法。第四塊中的visithim則既有弱讀又有連讀。him弱讀成/im/,于前面visit中的t連讀成/tim/。同樣,an American doctor和went to中的an 和to都相對弱讀,American和doctor之間存在鼻音/n/的同化。當(dāng)然,類似的朗讀技巧需要通過正確的指導(dǎo)和不斷的操練方能練就,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考生不斷操練,一定會有不菲的收獲。
第四部分Topic Talking 30%
(1)歷年考試中,這些話題和第三部分的朗讀內(nèi)容有關(guān),所以在準(zhǔn)備朗讀時,考生要做個有心人,將文章的主題概括出來,充實本話題。
(2)如果本話題與朗讀的內(nèi)容無關(guān),則需要學(xué)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和運用所學(xué)的知識對話題展開評論。要做到這一點,還靠學(xué)生平時素材的積累,最好的捷徑就是從所學(xué)的課文中,從所閱讀的文章中和所做的練習(xí)中收集素材,這既復(fù)習(xí)了舊知識,為筆試做準(zhǔn)備,又操練了口語,一舉兩得,不亦樂乎?
第五部分Picture Describing 30%
(1)失分最嚴重的地方是離題和上下文不連貫。 圖片展現(xiàn)在考生眼前時,應(yīng)認真看一看,明白其大意后再根據(jù)圖片下方所給的開頭語敘述圖片。有些考生急于求成,開頭語不看就敘述起來,這樣很有可能出錯。所以,考生一定要“三看而敘”。來源:考試大
(2)有些考生盡管敘述比較完整,也比較連貫,但語句單調(diào),過于簡單,這樣也會酌情扣分,所以,考生要注意用些不同的連接詞,豐富自己的語言。
(3)再者,常有些考生出現(xiàn)時態(tài)、主謂等的不一致問題,這有可能受到母語(漢語)的干擾或平時不注意,沒有形成最基本的語感。其實,平時經(jīng)常注意就不會出現(xiàn)類似問題,考生不妨試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