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教育的一般任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傳授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2)發(fā)展學生的能力、體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3)培養(yǎng)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4)關注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40. 課程實施的結構包括:(1)安排課程表。課程表的安排,要遵循整體性原則、遷移性原則和生理適宜原則。(2)分析教學任務。包括學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所要形成和發(fā)展的智力、能力和體力。學生所要養(yǎng)成的情感、態(tài)度、品德和個性心理品質。(3)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其獨特性、穩(wěn)定性、發(fā)展性和靈活性。(4)選擇并確定教學模式。(5)規(guī)劃教學單元和課。(6)組織教學活動。(7)評價教學活動的過程與結果。
四、論述題
41. 課程評價有助于改進課程計劃,從而提高學校教育的質量。課程的目標評價模式是課程評價的常用模式之一,這一模式是以目標為中心而展開的,評價原理包括:①確定教育計劃的目標;②根據(jù)行為和內容來界說每一個目標;③確定使用目標的情境;④設計呈現(xiàn)情境的方式;⑤設計獲取記錄的方式;⑥確定評定時使用的計分單位;⑦設計獲取代表性樣本的手段。
目標評價模式強調要用明確的、具體的行為方式來陳述目標,并以預先規(guī)定和界說的教育目標為中心來設計,組織和實施評價,從而確定學生通過課程教學所取得的進步,亦即確定學生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找出實際結果與課程目標之間的差距,并利用這種信息反饋作為修訂課程計劃或更新目標的依據(jù)。
這一模式便于操作,也易于見效,所以在很長時間里在課程領域占主導地位。但由于它只關注預期的目標,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遭到不少人的批評。
42. 隱含在這段文字中的教育思想有兩方面內容,一是隱含了教育終身化的思想,一是隱含了教育多元化的思想。
教育的終身化是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xù)發(fā)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質在于,現(xiàn)代人的一生應該是終身學習、終生發(fā)展的一生。它是對過去將人的一生分為學習階段和學習結束后階段的否定。把終身教育等同于職業(yè)教育或成人教育是不正確的。終身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和教育形式中。
教育的多元化是對教育的單一性和統(tǒng)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體表現(xiàn)為培養(yǎng)目標的多元化、辦學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