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賣火柴的小女孩》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安徒生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段話:擁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擁有健美的心靈,什么樣的厄運也不能奪走你的幸福。那么,應該說,只要活著,就能體會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卻在這樣一段話(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jīng)看到過那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過渡):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嗎?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東西會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老師范讀,(讀時課件演示)學生思考:小女孩心中,幸福是什么?
(是因為小女孩擦燃火柴,在幻想中得到了火爐、烤鵝、圣誕樹,最重要的是,她還見到了親愛的奶奶。)
(三)深入研讀
1.為什么小女孩覺得有一個溫暖的火爐就是幸福的?請大家輕聲讀第5自然段,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四人一小組交流學習成果,全班交流,綜合意見。)
預設句一:“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因為她寒冷難忍,在迷迷糊糊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熱看得非常溫暖。)
預設句二:“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么溫暖,但是回到現(xiàn)實中,包圍她的只是這寒冷、漆黑的夜晚。)
預設句三:“她敢從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來……來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火柴是用來維持生計的,平日肯定舍不得用一根,但是她實在是被凍死了,課文有一句:“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說明了這一點。)
2.由于難忍的寒冷,小姑娘幻想得到火爐,那么她為什么會幻想到噴香的烤鵝呢?
(課件出示)一生朗讀,其他同學先聽,然后聯(lián)系實際說說體驗,從這段話中,你又領悟到了什么?
(富人和窮人的生活差別是那么大,當窮人還在忍饑挨餓時,富人卻能在布置精美的餐桌前享用豐盛的圣誕大餐。而小女孩眼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墻,冷酷的現(xiàn)實,隔絕了她和美好的幻想,當小女孩回到現(xiàn)實中來時,只會更加痛苦。)
3.當小女孩再次擦燃火柴,這個時候她又看到了什么?從這次的幻想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看到了自己坐在一棵圣誕樹下,然后這些快樂的場面她都不曾擁有,說明了小女孩對快樂的渴求。)
4.故事的結尾我們知道,小女孩最終在饑寒交迫中死去,但是為什么明明死了,卻要說她是“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為什么凍死了,嘴角還帶著微笑?
(教師可作適當提醒:小女孩活在人世時有哪些不幸?)
(小女孩活在人世遭受著饑餓、寒冷、他人的欺負;得不到親人的疼愛;沒有快樂和幸福。她這樣痛苦地活著還不如死了幸福,死了可以擺脫痛苦。)
5.當作者寫到小女孩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時,當他寫下兩個幸福時,他的心情會怎樣?
(同情、不滿)
6.點明個別學生指導朗讀,把作者的同情、不滿讀出來。
(例如讀到小女孩的想象的畫面時,可以讀得輕緩一點。)
(四)整體回顧,想象拓展
為大家介紹一個真實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她與課文中的小女孩相隔半個世紀,來自于西門子公司駐中國的代理拉貝1919年短暫回國期間寫下的日記。那時的德國已由皇帝專制改良到共和制,局勢動蕩,社會災難深重。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fā)生的。(故事略)比較兩個故事,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比較兩個小女孩的命運,說說感想。
(原原本本的生活見聞是不加任何想象、聯(lián)想的,知道什么寫什么,見到什么寫什么;而在童話寫作中就不一樣了,作者要使所反映的人物故事具有感染力,就要深入人物的心理,置身于人物的生活境遇中進行充分的想象補充,從而將故事表達得更為合情合理,更富于真實感。)
(五)小結作業(yè)
1.總結:師生共同總結。
2.作業(yè):閱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故事。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你是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
【參考答案】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而朗讀不是簡單、機械、生硬的強調,而要建立在恰當?shù)睦斫馍稀?/P>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寄寓在文字中的,“情動而辭發(fā)”。第一步是學生“潛入課文”,觸摸言語形態(tài),引起閱讀沖動,例如,在本堂課中,我首先帶領學生回歸到文本當中去體會小女孩的三次擦亮火柴的幻想;第二步感受形象,體察情感。抓住關鍵詞句,增強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第三步指導朗讀,帶著對文本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置身情景,體會作者的情感!案星椤币辉~由“感”與“情”所組成,朗讀先“感”(感知課文)而生“情”;再者,情用讀的形式來宣泄,變成“情感”了。綜上所述,我在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放在了學生對文本有了一定的基礎之上再行指導。
2.為什么要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樣?
【參考答案】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傳道授業(yè)解惑,良師猶甚。良師,或悉心以教,雛鳳清于老鳳聲;或點鐵成金,化腐朽為神奇;或指點迷津,柳暗花明又一村;或旁敲側擊,心有靈犀一點通?鬃釉唬骸皭壑,能毋勞乎,忠焉,能毋誨乎?”陶行知“愛滿天下”,并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良師選擇了太陽的事業(yè),就選擇了燃燒自己,他們甘當人梯,為人作嫁,鞠躬盡瘁,雖九死而未悔。
由此可見,教師這一職業(yè)所賦予的本意,而后在新的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里又將“愛”劃入重要的范疇——關愛學生,如何關愛學生,到底要關愛到何種程度,我認為一位老師就應該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去看待,只有保持好這樣一顆大愛之心,秉持好一位教師該有的專業(yè)態(tài)度,才能干好教師這個職業(yè),保證其教育不變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