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說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好!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說說我執(zhí)教的《狼牙山五壯士》一課。
一、教材分析:
在反復讀文后,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我思考并寫了三首小詩。以饗共享。
詩(一):
七連六班五壯士,艱巨重任毅然接。
誘敵上山將敵阻,生死面前勇當先。
魚水情深化智慧,勇殲眾敵心無怯。
跳崖壯舉英雄堪,忠魂鏗鏘乾坤現(xiàn)。
詩(二):
七連六班五戰(zhàn)士,生死面前顯無畏。
艱巨重任毅然接,魚水情深化智慧。
誘敵上山將敵阻,狼牙山上灑血淚。
跳崖壯舉謂英雄,中華兒女盡吾輩。
詩(三):
長虹氣貫狼牙山,七連六班好兒男。
誘敵上山把敵殲,戰(zhàn)至最后一顆彈。
魚水手足化仇恨,視死如歸血猶殘。
跳崖壯舉謂英雄,倭寇不滅誓不還。
懸崖含笑一縱身,云天麗日憶忠魂。
《狼牙山五壯士》一課屬精讀課文。三首“小詩”都顯易地告訴我們:課文記敘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zhàn)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zhuǎn)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xiàn)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課文字里行間飽含著對五壯士的崇敬與頌揚,對敵人的入骨仇恨。課文中英雄事跡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鮮明。他們的感人事跡所體現(xiàn)的面對強敵毫不畏懼,英勇頑強,寧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祖國的精神,已成為全民族共有的極為珍貴的精神財富。
在細讀并感悟文本后,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兩點: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描寫五壯士“跳崖”的部分。⑵、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五壯士痛殲敵寇、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感受五壯士愛護群眾、仇視侵略者、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目標有了,課堂教學的方向就清楚了。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即,有感情地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尤其是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及片段的品味、感悟、誦讀與背誦,進一步感受五壯士的英雄形象及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二、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中,我重點采用了引導學生讀書和品析詞句的方法進行教學。有人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顯然,此語凸顯并強調(diào)了讀書的重要性,尤其是朗讀是小學生學習課文最根本的方法。就讀的形式而言,我力求多樣化。有凸顯自主的自由讀,有個性鮮明的示范讀,有情語兼容的齊讀,還有個別讀,分角色讀等等。讀書,在語文教學中,它既是一種手段,也是目的,即通過讀來引導學生明白語言文字淺層及背后的深刻內(nèi)涵,同時,又在讀中品,品中讀,來進一步提高讀的能力與水平。品析詞句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手段與途徑。因此,在這一節(jié)課中,我先后多處緊扣關鍵句,并抓句中的關鍵字詞深挖并體會文字背后的真正含義。引導學生明白“讀書要學會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文字,做到字字入目;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體會文字的內(nèi)涵!比绱,文字得到了訓練,課文也讀“深”了,讀“透”了。學語文,是為了什么?一句話,用語文,運用來自生活的語言,同時,又學會在生活中去運用語言。學法上,我主要采用引導學生讀書和引導學生品析、感悟的方法,旨在課堂中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
三、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教學過程大致分為如下七個環(huán)節(jié):
、、三讀課題,初識“壯士”。
課伊始,我引導學生“三讀”課題,目的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并感受“壯士”的英勇形象,同時,步步引導學生體會讀課題也有大學問——即,得做到“眼到”“心到”“情到”。何為眼到?即看準了,寫正確了。何為心到?即讀后有思考,理解了再讀。又何為情到?即,引領學生體會到一定的情感后,再帶著情感讀。如此,真正體現(xiàn)了讀書的層次性,而不是簡單、機械地反復讀“無用”之書。
㈡、整體讀文,誘啟情感。
學習任何一篇課文,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是十分必要的。假如課堂上沒有整體感知的環(huán)節(jié),我認為是不完整的。實踐證明,沒有學生充分地感知課文,就不可能有學生富有鮮明個性的感悟與體會。此環(huán)節(jié),我不僅將安排近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由且充分地讀文,還于讀后設計了“讀了課文后,你心里是什么心情?”這樣一個問題。如此安排,將會起到一石三“鳥”之效。其一,學生在自由讀文的基礎上,感知了課文的大意。其二,學生在自由讀文的同時,實踐著讀課題時提出的“眼到、心到、情到”三個不同層次的讀書要求。其三,讀文后,學生在訴說內(nèi)心情感的同時,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再識“壯士”作了一定的情感鋪墊。試想,學生心里究竟會是什么情感?我想,一定是充滿了對五壯士的敬與愛,對敵人的仇與恨。這兩種情感是相互的,交融的。也就是說,學生對五壯士的敬與愛越深厚,對敵人的仇與恨則越入骨。換言之,學生之所以對敵人有著入骨的仇與恨,是因為學生對五壯士有著深厚的敬與愛。
相關推薦:2010教師資格證認定小學語文說課稿:窮人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