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guī)律。(P156)
答:(1)一個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經(jīng)歷一個反復的培養(yǎng)教育或矯正訓練的過程,是一個無止境地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特別是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需要長期反復培養(yǎng)、實踐的過程,是逐步提高的漸進過程。
(2)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既要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與變化,堅持長期抓反復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反復性,注意抓反復。
2、簡述我國中學德育的基本原則。(P157)
答: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3、簡述我國德育的途徑。
答: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勞動,共青團活動,班主任工作。
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
4、簡述我國德育的基本方法。(P160)
答:說服法,榜樣法,鍛煉法,陶冶法,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
5、簡述德育的認知模式。
答: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是當代德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它是由皮亞杰提出,后由科爾伯格進一步深化的。
認知模式是:(1)理論假設:a道德發(fā)展論;b道德教育論。(2)圍繞道德兩難問題的小組討論:a道德兩難問題及其設計;b道德討論中的引入性提問;c道德討論中的深入性提問。(3)簡要的評論:a認知模式的缺陷;b認知模式的特色及對我國學校德育改革的啟示。
6、簡述德育的體諒模式。
答:體諒模式是英國學校德育學家彼得?麥克費爾和他的同事所創(chuàng),風靡于英國和北美。與認知性道德發(fā)展模式強調道德認知發(fā)展不同,體諒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置于中心地位。
體諒模式是:(1)理論假設:a與人友好相處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幫助學生滿足這種需要是教育的職責。b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學生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體諒。c鼓勵處于社會試驗期的青少年試驗各種不同的角色和身份。d教育即學會關心。(2)圍繞人際-社會情境問題的道德教育:a設身處地。b證明規(guī)則。c付諸行動。(3)簡要評論:a體諒模式在理論上的缺陷。b體諒模式的特色及對我國學校德育改革的啟示。
7、簡述德育的社會模仿模式。(P169)
答:社會模仿模式主要是班杜拉創(chuàng)立的。
社會模仿模式是:(1)理論假設。(2)圍繞社會學習論的道德教育:a人類學習必須有個體品德參與才能完成。b道德判斷取決于社會學習而沒有固定發(fā)展階段。c道德教育應從人的人格形成出發(fā)。d榜樣對品德的作用。e提出環(huán)境、行為和人的交互作用論。(3)簡要的評論:a社會模仿模式在理論上的缺陷。b社會模仿模式的特色及對我國學校德育發(fā)展改革的啟示。
8、簡述班級管理的功能。
答:(1)有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2)有助于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班風。(3)有助于鍛煉學生能力,學會自治自理。
9、簡述班級管理的模式。
答:班級管理的模式有:常規(guī)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標管理。
班級常規(guī)管理是指通過制定和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jīng)常性活動。
班級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
班級民主管理是指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
班級目標管理是指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然后轉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目標體系,以此推進班級管理活動、實現(xiàn)班級目標的管理方法。
10、簡述當前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P176)
答:(1)由于受到分數(shù)壓力和教師權威的制約,班主任對班級實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專斷型。(2)班級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程度較低。
相關推薦:2010山東教師中學教育心理學重點知識匯總(26日更新)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