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復習提要
本章介紹了心理健康的含義、小學生易產生的心理障礙類型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詳細說明了心理評估、心理輔導的意義、具體方法和目標。
知識點梳理
1.心理健康的含義
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對個體的心理健康做過這樣的描述: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與過程,表現(xiàn)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2.小學生中易產生的心理障礙
(1)兒童多動綜合征(簡稱多動癥)(2)學習困難綜合征(3)兒童過度焦慮反應
(4)兒童厭學癥(5)兒童強迫行為
3.心理評估及其意義
4.心理評估的方法
(1)心理測驗
心理測驗是為心理評估搜集數(shù)量化資料的常用工具。按照所要測量的特征可把測驗分成認知測驗、人格測驗和神經心理測驗。認知測驗包括智力測驗、特殊能力測驗、創(chuàng)造力測驗和成就測驗。人格測驗包括多相人格調查表、興趣測驗、成就動機測驗、態(tài)度量表等。
(2)評估性會談
會談是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為了使會談富有成效,除了要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外,輔導教師還要運用些專門的技術,如傾聽、鼓勵、詢問、反映。
(3)其他方法
、儆^察法②自述法
5.心理輔導及其目標
所謂心理輔導,是指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學校輔導教師運用其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給學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協(xié)助與服務;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環(huán)境,依據(jù)自身條件,確立有益于社會進步與個人發(fā)展的生活目標;幫助學生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增強與維持學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學習、工作與人際關系各個方面做出良好適應。
6.影響學生行為改變的方法
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原則、預防與發(fā)展相結合原則、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個別化對待原則、整體性發(fā)展原則。
(1)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示范法、暫時隔離法、自我控制法。
(2)行為演練的基本方法
、偃硭沙谟柧;②系統(tǒng)脫敏法;③肯定性訓練。
重點難點提示
本章的重點是掌握小學生易產生的幾種心理障礙類型、心理評估和心理輔導的方法。難點是結合實例闡述改變學生不良行為和消除心理障礙的策略和方法。
相關推薦:2009年山西教師資格認證考試全真模擬試卷及答案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