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答題](案例分析題)
張華,女,44歲,有一個正在本地讀大學一年級的女兒,丈夫在女兒幼年時就因病去世。張華沒有正式工作,這么多年來一直靠做臨時工作維持家庭生活,比如做保姆、街道清掃員、家政員等。去年3月份,由于一次車禍,張華不幸失去了一條腿,住院沒多長時問,她就因無力支付醫(yī)藥費出院。至今她還無法接受這種巨大的生活變遷,整日悶悶不樂,脾氣也很暴躁,經(jīng)常對女兒發(fā)脾氣,有時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沒有好轉。后來在女兒的勸說下,她的情緒好一點,但她還是經(jīng)常想到自己是個廢人什么用處也沒有了,有時甚至想自殺,但又覺得不能讓女兒孤孤單單一個人在世上生活。現(xiàn)在,她幾乎不出門,不愿意和健全人說話,也不樂意和殘疾人交往。
問題:
1.請闡釋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含義及目的。
2.針對張華的情況,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參考解析:
答題要點:
1.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含義及目的
(1)殘疾人社會工作是圍繞殘疾人個人、家庭、群體以及相關的社會組織和社區(qū)開展的專業(yè)性助人活動。
(2)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強殘疾人的社會功能。具體而言,殘疾人社會工作是要通過處理殘疾人心理社會方面的問題,幫助殘疾人克服在康復、教育、就業(yè)、婚姻家庭生活、社會權益、文化生活和環(huán)境方面遇到的障礙,讓殘疾人因把損傷帶來的能力喪失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發(fā)揮潛能,有機會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
2.社會工作者采取的介入策:
(1)社會工作者借助醫(yī)療科技的基本知識,幫助張華取得合適的醫(yī)療康復服務。
(2)對張華進行心理輔導,提高其心理適應能力,使其能夠勇敢接受現(xiàn)實。
(3)幫助張華進行生活自理訓練,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在張華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之后,為其提供就業(yè)輔導,幫助她聯(lián)系力所能及的工作。
(5)評估張華的家庭狀況、經(jīng)濟條件以及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問題,幫助她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取得社區(qū)的支持,解決其生活困難。
(6)鼓勵張華走出家門,積極參與殘疾人之間以及殘疾人和正常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2[簡答題]趙剛與徐慧是大學同學,畢業(yè)后都留在了這個城市,趙剛考上了公務員,徐慧當了老師,結婚后他們有了自己的女兒歡歡,歡歡聰明伶俐、活潑可愛。一轉眼女兒到了上學的年齡,學校老師也夸贊歡歡學習努力,性格乖巧。正當他們憧憬美好未來人生的時候,不料徐慧在體檢時被查出官頸癌,夫妻倆竭盡努力四處求醫(yī),但兩年后徐慧還是撒手人寰。趙剛強忍悲痛與女兒度日,周圍不少人給他介紹女朋友,他都拒絕見面,其實他內(nèi)心擔心的是女兒的感受。
同單位的李麗一直對趙剛有好感,徐慧在世時她就對趙剛表達過愛慕被趙剛嚴正拒絕。
徐慧去世后.李麗想方設法接近趙剛,在趙剛出差或忙于工作的時候幫助他接送歡歡,慢慢的,趙剛由感激開始接受李麗的示好?李麗終于向趙剛明確表態(tài),希望做他的生活伴侶一趙剛提出女兒的顧慮,李麗表示一定會對歡歡好。不久兩人登記結婚,趙剛看到李麗對女兒關懷照顧很好內(nèi)心充滿感激。不久,他們又有了一個男孩樂樂。自從有了樂樂,李麗對歡歡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慢慢地開始討厭歡歡,把歡歡看成是樂樂得到爸爸全部愛的障礙,趙剛在家時,李麗裝出對歡歡好,只要趙剛不在家,李麗就折磨歡歡。趙剛職位提升后更無暇照顧女兒,歡歡的痛苦就來了,常常把歡歡鎖在家里不準外出,干很重的活,有時不給歡歡吃飯,而且經(jīng)常擰、打、掐歡歡,拿歡歡出氣,還恐嚇歡歡不許告訴爸爸,否則會更加折磨她。有一次.趙剛出差,樂樂摔倒了,就怪罪在歡歡身上,把她鎖在半地下室里,歡歡3天沒吃沒喝,鄰居家的小孩到地下室外玩耍,聽到歡歡敲窗求救,才發(fā)現(xiàn)了被關的歡歡。
問題:
1.歡歡的哪些需要被剝奪了?
2.作為社會工作者,你如何遵循危機介人的原則進行危機介入?
參考解析:
1.從兒童社會工作的角度看,兒童有四個方面的需要必須被關注,即生存的需要、發(fā)展的需要、受保護的需要和社會化的需要。本案例中歡歡的這四種需要都不同程度地被剝奪了,兒童生存的需要包括獲得基本生活照料、養(yǎng)育照料和可獲得的最高水平健康醫(yī)療照料。本案例中兒童歡歡的父親無暇照顧女兒,繼母經(jīng)常不讓歡歡吃飯,把歡歡關在地下窄3天沒吃沒喝。
兒童發(fā)展的需要也被稱為兒童的成長需要,是指兒童為了身心發(fā)展需要獲得的關愛、教育和引導。它主要包括:獲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得到父母的愛和適當管教,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擁有受教育的機會,有良好的教育和學習環(huán)境,滿足其探索和認知世界的求知欲;獲得足夠的休閑和娛樂。本案中的歡歡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和適當?shù)慕逃,沒有良好的親子溝通,更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反而是處于被壓迫的境況中。
兒童受保護的需要也被稱為兒童的免遭傷害需要,是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在身心兩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不受到任何人為的傷害,主要包括對兒童的虐待、忽視和剝削本案中歡歡受到父親的忽視和繼母的虐待和傷害,經(jīng)常被繼母經(jīng)常打罵,逼迫做重活等
兒童的社會化需要是指兒童逐步了解社會、掌握生存技能的過程,是人社會化過程中的第一步,它要求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個人和社會的交互作用獲得語言、思維、情感等能力和行為方式。本案中,繼母不讓歡歡出門,剝奪其和朋輩群體交往的機會等。
2.危機介入模式通常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減輕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二是利用危機事件幫助服務對象解決目前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同時提升服務對象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遵循危機介入的基本原則應對歡歡進行如下介入:
(1)及時處理。由于危機的意外性強、造成的危害性大,而且時間有限,需要社會工作者及時接案、及時處理,盡可能減少對服務對象及其周圍他人的傷害,抓住有利的、可改變的時機。本案例中應立即解救歡歡,社會工作者可以報警,與公安人員一起把歡歡從地下室里解救出來,做適當?shù)陌仓谩?/P>
(2)限定目標。危機介入的首要目標是以危機的調適和治療為中心,盡可能降低危機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響的擴大。本案中,危機介入的目標應首先集中在對歡歡的解救與安置上。
(3)輸入希望。危機發(fā)生之后,服務對象通常處于迷茫、無助、失望的狀態(tài)中,所以在危機中幫助服務對象的有效方法是給服務對象輸人新的希望,讓服務對象重新找回行動的動力。本案中的歡歡由于一個人在黑暗的地下室3天而沒有飲食,造成了生理和心理的極大傷害,此時應告訴歡歡悲劇結束了,有人在幫助你、支持你。
(4)提供支持。對歡歡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其走出陰影;對繼母進行介入,調整其認知,矯正其行為,引導其認識自己的惡劣行為,看其悔改態(tài)度決定是否進行刑事介入;與父親溝通,引導其認識到自己的失職和正確處理夫妻關系。
(5)恢復自尊。危機的發(fā)生通常導致服務對象身心的混亂,使服務對象的自尊感下降。社會工作者在著手解決服務對象的危機時,首先需要了解服務對象對自己的看法,幫助服務對象恢復自信。在對歡歡的輔導中,應注意引導她認識到被虐不是自己的錯,不是自己不好,幫助歡歡增強自信,重視自己、尊重自己。
(6)培養(yǎng)自主能力。危機是否能夠解決,最終取決于服務對象是否能夠增強自主能力。雖然服務對象在危機中自主能力有所下降,但社會工作者不能認為服務對象缺乏自主能力。實際上,整個危機介入過程就是社會工作者幫助服務對象增強自主、面對和克服危機的過程。本案中,幫助歡歡學會勇敢和自我保護、對欺凌學會抗爭。
【提示】本題考點涉及兒童需要、危機介入及社會工作實務通用過程注意事項;卮饡r,需要考生對兒童的4種需要、危機介入的含義和原則及運用通用過程模式應考慮的因素之一的“危機情況下可以進行直接的介入”等知識點的記憶,在此基礎上結合案例提供的信息進行做答。
3[簡答題](方案設計題)
小張,先天失聰,進入聾啞學校,成績一直很好,父母也很為他驕傲。從聾啞學校畢業(yè)后,他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小張性格內(nèi)向,不善與人交往,幾次面試都沒有被錄取。小張的母親也是一位聾啞人,無固定工作;父親文化程度不高,以小區(qū)保安工作謀生。一直以來,家人之間的溝通就很少。最近,小張時常一個人在房間里一待就是一天,情緒十分低落,父母十分焦急,希望社會工作者能夠為他們提供幫助。
問題: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請為其擬訂一份服務計劃。
參考解析:
答題要點:
1.問題的陳述與分析
本案例中的小張身體殘疾,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經(jīng)濟條件不穩(wěn)定。小張在與人交往上有自卑的情緒,與外界缺少聯(lián)系,性格內(nèi)向,導致了他在人際交往上存在障礙。因為溝通上的障礙造成小張雖然成績優(yōu)秀但沒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父母與兒子長期缺少溝通,使得親子關系出現(xiàn)問題,小張缺少來自家庭的支持與關心。
2.方案設計
根據(jù)上述問題,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個案工作的方法進行介入。
(1)接案階段。與小張和父母初次見面,協(xié)助他們了解此次會談的目的。運用專業(yè)技巧與小張建立良好的專業(yè)關系,同時會談選擇一個安全、溫馨、舒適的場所,幫助小張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說明事實情況,澄清期待。初步了解當事人的個人基本情況,相關問題的成因、程度、頻度,以及環(huán)境系統(tǒng)及其影響等。
(2)預估階段。進一步全面收集資料,確定當事人的問題與需要。資料收集可以從問題、人、環(huán)境三個維度考慮,同時關注小張的優(yōu)勢。初步判定小張的問題屬于心理和行為兩方面,主要是自卑情緒與溝通障礙。從環(huán)境維度考慮,小張的家庭環(huán)境也是造成他問題的重要原因。家庭成員缺乏溝通,讓小張的情緒得不到抒發(fā),也加重了他溝通障礙的問題。
(3)計劃階段。協(xié)助小張一起設定個案輔導的目標和計劃。個案的總目標是幫助小張掌握溝通技能,提高自信心,能夠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
(4)實施階段。根據(jù)計劃展開服務,并依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里可以圍繞3個方面進行:
①增強案主力量,處理小張的負面情緒,提高小張的自信;②教導其學習積極的溝通技巧與人際交往能力,參加各種活動多接觸社會;③改善案主環(huán)境,強化家庭對于小張的支持,促進其改變與成長。
(5)評估階段。對個案輔導進行成效評估、過程評估和滿意度評估。也可約見小張的家人詢問小張的改變狀況,以此分析個案輔導的效果。需要提前告知個案輔導即將結束。
(6)結案階段。與小張一起回顧個案輔導的整個過程,鞏固輔導效果。要能夠恰當處理可能發(fā)生的離別情緒。
4[簡答題] 麗芬是一位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丈夫長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經(jīng)常抽煙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錢回家,麗芬除了種地、養(yǎng)豬、養(yǎng)牛之外,還要照顧上學的女兒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經(jīng)濟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麗芬能再生一個男孩,可麗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沒有懷上。因此,丈夫和婆婆總是冷言冷語,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離婚來威脅,有時還會打她。麗芬得不到丈夫的關心,覺得自己很沒用,在村里抬不起頭來。
性 格內(nèi)向的麗芬找過村里要好的姐妹訴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這樣挨打的婦女有不少,但大家認為家丑不可外揚,都選擇了忍耐和沉默。麗芬曾找過婦聯(lián)主任 和派出所民警,他們都做過麗芬家人的工作,但沒有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對麗芬將家事告訴外人有些議論,也以“清官難斷家務事”為由,沒有給麗芬什么幫 助。
麗芬感覺活得很累。動過離婚的念頭,可是,父母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離婚帶著女兒能去哪里呢?她想過自殺,但一想到女兒沒了媽媽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她感到無助,自嘆命不好,不得不認命。
不久前,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麗芬所在的村莊開展服務。麗芬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望和了解,前來該機構求助。
問題:
1.根據(jù)增能社會工作的基本概論,麗芬個人的無力感是怎樣形成的?
2.從優(yōu)勢視角看,麗芬擁有哪些資源?
3.在本案例中,社會工作者應該如何運用女性主義社會工作的基本原則?
4.從個人、小組和杜區(qū)三個層面,提出解決麗芬問題的策略。
參考解析:
1. (1)麗芬是家里的經(jīng)濟支柱,照顧全家人的生活,因沒生男孩受到丈夫與婆婆的歧視,家庭關系緊張。(2)麗芬的遭遇獲得與其要好的姐妹的同情,但都無能無 為,婦聯(lián)主任和民警的調解也無法解決,傳統(tǒng)的性別歧視無法從根本上解決。(3)麗芬的性格內(nèi)向,因不能生男孩而感到自卑,想過離婚,但無處可去,擔心女 兒,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巨大壓力,讓麗芬產(chǎn)生了強烈的個人無力感。
2.(1)麗芬的生存能力強,種地、養(yǎng)豬、養(yǎng)牛等農(nóng)活都會做,是家里的支柱。
(2)麗芬在遭遇家庭暴力后,能夠敢于向婦聯(lián)和派出所求助。
3.(1)承認女性是獨立的個體,有她們獨特的生活經(jīng)驗。社會工作者應該與麗芬的丈夫講解“男女平等”的法律知識及計劃生育的國策,改變其傳統(tǒng)的觀念,尊重自己的妻子。
(2)承認社會上的權力分配不均及資源不足的現(xiàn)象。麗芬擔負了家庭全部的生活壓力,而其丈夫卻常年不在家,也沒為家里作過什么貢獻。社會工作者應該讓麗芬的丈夫看到、知道麗芬為家庭所做的努力與犧牲,使其悔悟。
(3)將婦女的困境提到社會改革的層面,將問題社會化。村里同麗芬一樣遭遇的婦女還有很多,社會工作者應號召她們團結起來,為爭取自己的幸福而敢于抗爭,共同構建美滿的家庭。
4.個人:①協(xié)助麗芬理清思路;②從優(yōu)勢視角幫助麗芬尋找資源。
小組:將村中相同遭遇的婦女組織起來,共同分析,獲得經(jīng)驗,從而解決小組中婦女個人的問題。
社區(qū):動員有相同遭遇的婦女的家人、親友、鄰里、朋友等,共同組成一個社會支持網(wǎng)絡,進行自救和互救,使問題得到解決。
5[簡答題] 陳某,男,36歲,小學五年級時因被懷疑偷同學的東西,遭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譏笑,回家后又不容分說被父親打罵,自此心情一直很壓抑,脾氣也很古怪,有時遇到很小的事情就表現(xiàn)出情緒暴躁,生怕自己受委屈吃虧。28歲時經(jīng)人介紹與梁某結婚。幾年后,因夫妻關系不好離異。離異是梁某主動提出來的,她說陳某疑心很重,老是懷疑周圍的人看不起他,夫妻之間幾句不經(jīng)意的玩笑話,常常被他錯誤理解為是對他的侮辱。他往往大動干戈,動手打人,而且每次出手很重,幾次把她打傷,親戚朋友勸了若干次都不起作用,無法忍受,只得離婚。離婚后留下兒子小力歸父親陳某撫養(yǎng)。這時的陳某沒有固定工作,靠用摩托車載客維持家庭生活。他自己省吃儉用,對兒子生活上很關心照顧,尤其對兒子的學習方面要求很嚴格,特別是當兒子考試成績不好時,常常毒打兒子,這使得兒子十分害怕父親。有一次鄰居聽到小力的哭叫聲跑了過來,把孩子從拳打腳踢中拉了出來,孩子身上多處是傷,在鄰居的勸說下才送往醫(yī)院。陳某一直不承認自己打兒子有什么過錯,因此這種情形在未來還有可能發(fā)生。
問題:
1.什么是家庭社會工作?它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2.作為家庭社會工作者,請對陳某的問題進行分析。
3.作為家庭社會工作者,你認為你該如何作出于預,請列出簡要的干預要點。
參考解析:
1.家庭社會工作的定義見《教材》。家庭社會工作在我國的主要內(nèi)容是:家庭的求助和幫扶、改善家庭親子關系的服務和改善夫妻關系的服務。
2.通過案例,我們發(fā)現(xiàn)陳某的問題大致如下
(1)個人方面:性格壓抑、脾氣暴躁、情緒不穩(wěn)定且自尊較低。
(2)家庭方面:對待妻子行為粗暴,并進而導致夫妻離異;在教養(yǎng)孩子方面缺乏能力與技巧,只會使用打壓的方式來進行教育。
(3)生活方面:無固定工作,且收入較低,在承擔撫養(yǎng)家庭時顯得力不從心。
3.對于案主陳某可以采取如下的輔導策:
(1)通過心理測量表的使用,正確評估案主的心理狀況。
(2)深入訪談,和案主一同分析和尋找問題的根源,尋求處理個人心理問題方面的輔導策。
(3)處理案主對前一段婚姻的情緒反應,適應離婚后單身帶孩子的生活。
(4)建議案主參加講座或輔導,或與孩子的老師聯(lián)系,學習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5)根據(jù)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查看案主是否符合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金,如符合,協(xié)助其申請,以實施家庭救助。
(6)處理案主與兒子的關系協(xié)調,即處理孩子和父親之間的親子關系。
(7)建議案主參加職業(yè)技能培訓,以增強個人的就業(yè)能力,尋找穩(wěn)定的工作。
關注"566社會工作者"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nèi)部資料、備考信息等!
微信搜索"566社會工作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