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常識判斷 |
第 3 頁: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 7 頁:數(shù)量關(guān)系 |
第 10 頁:判斷推理 |
第 14 頁:資料分析 |
第 17 頁:常識判斷 |
41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跡罕至的地方,生長著一種花,名叫普雅花,花期只有兩個月,花開之時極為絢麗。然而,誰會想到,為了兩個月的花期,它竟然等了100年。100年中,它只是靜靜佇立在高原上,櫛風沐雨,用葉子采集太陽的光輝,用根汲取大地的養(yǎng)料……就這樣默默等待著,等待著100年后生命綻放時的驚天一刻,等待著攀登者身心俱疲時的眼前一亮。
以下最適合做上文題目的一項是( )。
A.美麗的堅持
B.沉默的力量
C.百年的等待
D.遲到的輝煌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文段主要說明了普雅花為了短短兩個月的花期堅持等待了一百年的事實。文段的關(guān)鍵信息有兩個:一為花開的絢麗,一為百年的等待。只有A項美麗的堅持完全涵蓋了這兩個信息。C項“百年的等待”迷惑性比較大,雖然文段也提到了“等待”,但它不如“堅持”更能表現(xiàn)普雅花那種堅韌的精神品質(zhì),且不如“美麗的堅持”醒目生動。故選A。
42難忘的是雨季,天潮潮地濕濕。小街是一架古老的琴。細細密密的雨點由輕而重,輕輕重重敲打著小街,低沉的節(jié)奏里自有一種寂寞與凄涼。時而有一股股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像一片片敲擊音與重滑音流過小街。______,想沖破這雨帷,想走在小街上。
填入上文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低沉的節(jié)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種單調(diào)
B.寂寞與凄涼的節(jié)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種煩悶與不安
C.煩悶與不安中又倏地增添了一種寂寞與凄涼
D.單調(diào)的節(jié)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種煩悶與不安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的連貫與得體。從上句的“像一片片敲擊音與重滑音流過小街”可知用“節(jié)奏”來銜接,排除C項;“寂寞和凄涼”不可修飾“節(jié)奏”,排除B項。再根據(jù)語意,前文說到“低沉的節(jié)奏里自有一種寂寞與凄涼”,故此處進一步講述“單調(diào)的節(jié)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種煩悶與不安”,銜接最恰當。故選D。
43領(lǐng)導干部讀書學習也應該有這三種境界:首先,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其次,要勤奮努力,刻苦鉆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堅持獨立思考,學用結(jié)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lǐng)悟真諦。
下列表述最能概括上述文字內(nèi)容的是( )。
A.讀書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堅持的恒心
B.讀書要和實踐相結(jié)合
C.讀書要講究方法和技巧
D.要愛看書、勤讀書和善讀書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本題屬于主旨概括題。文中三種境界分別說明三層意思,即首先要愛看書,其次要勤讀書,再次要善讀書。故選D。
44盡管通脹預期與現(xiàn)實的通脹還不是一回事,它通過不斷積累可以促使通脹發(fā)生,而且通脹預期帶來的行為將加劇通脹的壓力。如果不加以正確管理、引導和化解的話,它就可能被積累放大,形成通脹恐慌,最終導致通脹“實現(xiàn)”。
根據(jù)這段文字,“通脹預期”與“通脹”的關(guān)系是( )。
A.通脹預期將最終導致通脹
B.通脹預期可能導致通脹
C.通脹預期是通脹的前奏
D.通脹預期帶來的行為將加劇通脹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文中有表條件的關(guān)聯(lián)詞“如果”,就是說條件成立的話,結(jié)果才會實現(xiàn),所以我們可以排除過于絕對的選項。故選B。
45色盲也能成為天文學家么?事實上,天文學家日常所分析的照片多數(shù)都是黑白的,我們在雜志和其他彩色印刷品上看到的五彩繽紛的天文照片,其實也是通過把多張望遠鏡拍攝的不同波段的黑白照片加工合成而來的。而且這些波段未必都在人類可見光的范圍內(nèi),所以即使對于視力正常的人來說,這些圖片也并非天體真正的顏色。
下列說法與文意相符的是( )。
A.天文學家需要辨別可見光的顏色
B.彩色的天文照片科學價值相對較低
C.天文圖片是靠不同波段的彩色照片合成而來
D.視力正常的人也不能完全識別天體本來的顏色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此題為細節(jié)推斷題。A項與天文家日常分析的圖片大多數(shù)都是黑白的不符;B項文中未提及,屬無中生有;C項與原文的不同波段的黑白照片加工合成不符。故選D。
46在中國畫中,濃得化不開的工筆重彩,毫無疑問是美。但是在一張玉版宣上,寥寥數(shù)筆便經(jīng)營出一種意境的水墨畫,當然也是美。前者,所有景物統(tǒng)統(tǒng)呈現(xiàn)在眼前,一覽無余;后者,是一種省略藝術(shù),墨色有時淡得接近于無?杀砻骐m是無,并不等于觀者眼中的無,作者心中的無,那大片大片的空白,其實是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翱丈讲灰娙,但聞人語響”,沒畫出來的,要比畫出來的更耐人思索。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水墨畫比工筆重彩畫更美
B.水墨畫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種藝術(shù)
C.濃與淡相輔相成才能創(chuàng)作更好的作品
D.濃到好處,不易;淡而韻味猶存,似乎更難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文段分別論述了工筆彩墨畫和水墨畫的特點,最后一句提到水墨畫的淡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更耐人尋味。文段并未比較哪種畫更美,也沒有講到如何運用濃淡來創(chuàng)作以及創(chuàng)作難易的問題,故很容易排除A、C、D項,選出B項。文段寫工筆彩墨的濃是為了引出、突出水墨畫的淡,即水墨畫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種藝術(shù)。故選B。
47人的本性中有著天然暴力因子。莎士比亞的戲劇,自始至終的場景都是暴力,在暴力中顯出人性中的愛和懦弱。持槍文化最能體現(xiàn)美國文化特點:創(chuàng)新、冒險、勇敢。但另一方面,卻是殘忍、血腥。從未經(jīng)歷過此種流變的其他人的確無法理解,無法理解美國人這種血液中的東西,但是卻都能體會暴力。每個人一定都經(jīng)歷過暴力因子被激發(fā)的情況,是用暴力回敬過去,還是換一種方式解決,即選擇熱血,還是理智。
這段文字意在( )。
A.揭示人的本性中存在著天然暴力因子
B.剖析持槍文化最能體現(xiàn)美國的文化特點
C.提醒美國人舍棄槍支才是明智之舉
D.表明持槍文化是美國人無法舍棄的傳統(tǒng)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文段主要是講美國的持槍行為因為人本性中有著暴力因子而變得危險、血腥,所以美國人應該避免這一點,即舍棄槍支,用理智的方式去處理問題。A、D兩項說法片面,以偏概全;B項,偏離主題。故選C。
48美國有理由對中國未來的國內(nèi)發(fā)展軌跡感到困惑。一些人把中國視為巨人,它正在崛起為軟實力和硬實力兼?zhèn)涞娜蛑行。另一些人認為中國成功的經(jīng)濟增長會嚴重影響全球環(huán)境和初級產(chǎn)品的價格。還有人害怕中國會發(fā)生災難性的崩潰,從而引發(fā)難民、武器擴散等一連串問題。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 )。
A.國外一些人把中國視為巨人,它正在崛起為軟實力和硬實力兼?zhèn)涞娜蛑行?/P>
B.從國外的角度看來,中國將走向何方,目前尚不明朗
C.一些人認為中國成功的經(jīng)濟增長會嚴重影響全球環(huán)境和初級產(chǎn)品的價格
D.國外一些人害怕中國會發(fā)生災難性的崩潰,從而引發(fā)一連串問題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本題實際講述了兩種觀點:一種觀點對中國的崛起持樂觀態(tài)度;另一種對中國的崛起持否定態(tài)度,就是說國外對中國走向是不明朗的。本題的正確選項為B項;A、C、D三項都不夠全面,都排除。故選B。
49“樂天知命”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長久以來更是道家、儒家、佛教或禪宗所推崇的人生觀。“樂天知命”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自《易經(jīng)》的《系辭上傳四》。文中提到“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翻譯成白話,就是指一個人若能直道而行、不偏頗,就可以泰然處世;若能認識命運,就可以沒有憂慮。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樂天知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推崇的人生觀
B.“樂天知命”概念的來源
C.“樂天知命”的《易經(jīng)》解釋
D.“樂天知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題中A項是對文段首句的復述,文段首句引出“樂天知命”,后面著重介紹的是此概念的來源;B項是文段中談論的核心問題;C項是對文段后面部分的復述;D項中的“不容易”在文段中并未提及。故選B。
50將以下幾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
、龠@其中一脈相承地貫穿了中國傳統(tǒng)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歷史文化的延續(xù)性。
②主要原因在于歷史上杭州人將傳統(tǒng)山水文化的理念和西湖的治理融合在一起,并將這種融合延續(xù)下來,二者缺一不可。
、壑袊鴵碛泻吹某鞘泻芏,但為什么城市發(fā)展與景觀和諧并存的鮮而有之,而尤以杭州與西湖這一例凸顯了出來?
、苓@種天人合一的延續(xù)性,是中國其他城市普遍缺失的
、菸覀兎單骱臍v史,那就是一部保護與治理的歷史,就是城市建設(shè)與景觀建設(shè)相輔相成的歷史。
A.①④③⑤②
B.③⑤④①②
C.⑤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⑤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典型的語句排序題。通讀文段可知,①由代詞“這”引導,一般不做發(fā)語詞,提問的③句與說明主要原因的②句相順接,故可排除A、B兩項。①段末尾出現(xiàn)“天人合一的歷史文化的延續(xù)性”,而④句開頭則提到“這種天人合一的延續(xù)性”根據(jù)語義連貫性可知,正確的順序應當是①④,C項符合題意。故選C。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