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中,文章論述題占到了40%的分數,考生不能不對其予以相當的重視。要寫好申論文章,首先必須把握好文章論證的結構。結構是文章的骨架,只有結構恰當、思路出彩,文章才能有序、完整,論證才能豐滿、言之有物。許多考生因為論證的經驗不足,對于怎樣開頭,展開論述,怎樣過渡與收尾,心里沒譜。不清晰合理的結構安排往往給閱卷老師一種“不著邊際,找不到重點”的感覺。寧夏公務員考試網(http://nx.huatu.com/)就選取申論文章寫作中最出彩的三類范文,對其行文思路、論證方式進行點評,以幫助考生寫出思路出彩、行文流暢的華美文章。本文為考生講述駁論型結構思路作文。
駁論型和立論型都是議論文中常用的類型,很多考生可能對分析型和對策型的寫作更為熟悉,忽略了對駁論型文章的練習。其實,對材料中反映的社會不合理現(xiàn)象以及觀點進行駁斥,一樣可以把文章寫得很出彩、不落窠臼。
從結構形式上來說,通常在文章第一部分陳述錯誤觀點;第二部分對錯誤觀點進行批駁,分析其不合理性;第三部分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進行論述;結尾部分進行總結提升。
我們提醒考生應注意的是,使用駁論型結構的前提是存在一個錯誤觀點,且這一錯誤觀點是資料中明確出現(xiàn)的,考生不可憑空樹立。如2008年國家申論第六題“請以‘人與自然’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參考給定材料,觀點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生動。2.對在‘人與自然’問題上的某種錯誤傾向,應恰當闡述,給予澄清。3.總字數1000~1200字。(40分)”,據此題要求,文章適合寫駁論型結構。
駁論型結構文章重在“論”,對于材料中的錯誤觀點,自己要有正確而獨到的認識,并能結合給定資料、尤其是運用自身理論知識“撥錯反正”,因此,駁論型結構是一種理論性較強、對考生理論素養(yǎng)要求較高的文章結構。
【范文】
淺議“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
江西省宜黃縣政府某官員發(fā)表言論:“從某種程度上說,沒有強拆就沒有中國的城市化,沒有城市化就沒有一個‘嶄新的中國’,是不是因此可以說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
不可否認,地方有發(fā)展經濟的客觀需要,而開發(fā)土地經濟是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的有效且快速的途徑之一。居民拒絕拆遷勢必影響建設規(guī)劃的實施,影響城市建設進程特別是開發(fā)商的利益。如果開發(fā)商就此撤資,還會對當地GDP增長帶來影響。但假如以“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來理解“公共利益”,則顯然是對公共利益的無知。中央明確提出,“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衡量發(fā)展時,與某些地方干部所看重的工程項目、城市面貌相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當權益的維護更為重要。后者不僅是發(fā)展的最終目的,也是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保障和動力。任何一種發(fā)展,如果僅僅是為了“發(fā)展”而見物不見人,把人民利益、群眾意愿空洞化、虛無化乃至對立化,甚至以“發(fā)展成本”為借口,隨時“征用”公民權利、社會公平、媒體監(jiān)督,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發(fā)展的異化。
而從法律的角度看,公民房屋在取得法律產權后,已變成公民的私人財產,并不具有公共性。只要公民取得了房屋合法產權,在沒有達成拆遷協(xié)議之前,討價還價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要拆遷公民房屋,在拆遷之前雙方展開利益博弈,在充分尊重業(yè)主權利,雙方達成協(xié)議,辦理合法拆遷手續(xù)的基礎上,才能啟動拆遷程序。那么所謂的“釘子戶”影響人民群眾利益就是站不住腳的了,何況,商業(yè)開發(fā)是否屬于公共利益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如果政府、開發(fā)商不與住戶談判、協(xié)商,自定低價強拆公民房屋,顯然不是法治社會的應有之義。
“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是建立在一種落后、狹隘的發(fā)展觀與政治觀基礎之上的,對于中國經濟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與進步危害甚大。強拆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要從根本上調整拆遷思路。第一,只能因部分重要公共利益的需要,才可強制征地。且議價要依市場價,一個城市對這類用地要做比例控制。第二,對重要公共利益用列舉法界定。如高速公路、鐵路、城市主要道路、公共安全等設施的占地,才屬于重要公共利益需要的占地。其他如綠地、博物館、一般性政府辦公樓等,即使是公共利益的需要,也走市場化的路子,不搞強制征地。第三,要促進新《拆遷條例》的盡快出臺,盡快給野蠻強拆戴上法律金箍。而且,善法還要善施。與新條例相配套,改革政績評價體系,督促地方政府遵守法律。
中國的發(fā)展和城市化不會停止,但“強拆”顯然是開錯了藥方。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科學發(fā)展與和諧社會的要義——任何發(fā)展,都是為了人民的幸福和尊嚴,都離不開社會的公平正義,都不能容忍對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