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背景】
1、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政策一直處在演變中。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
一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口快速增長,民眾生育觀念仍是多子多福,政府則是主張“人多力量大”,“人越多越好”論占主流。經歷1959年-1961年的天災人禍,中國才開始注意人口控制問題,但直至1972年以前,基本還是放任自流。不過,在50年代,如馬寅初、潘光旦等人,就已經提出要限制人口增長,但這一派意見受到了嚴厲批判,很快就銷聲匿跡。
第二階段是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以后,國家逐步把計劃生育定為國策,實行嚴格的人口控制政策。這樣,自70年代后期開始,中國人口增長幅度明顯減小。在這一時期,是“人越少越好”論占主流,馬寅初及其《新人口論》得到平反,宋健、田雪原等人根據“適度人口”論提出中國的“適應人口”規(guī)模。這些觀念經過反復宣傳,逐漸深入人心,少生才好的思想意識逐漸普及,中國社會的絕大多數人,特別是年輕人,無不認為應該實行人口控制。
第三段大致是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人口總和生育率進一步下降,老齡化社會日益逼近。很多專家學者的注意力,不再聚集于人口過多,而是擔憂因生育失衡帶來的人口結構變化,可能給中國未來帶來的影響。
2、在經歷了迅速從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轉變之后,我國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增長過快,而是人口紅利消失、臨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齡化、出生性別比失調等問題。2015計劃生育新政策有哪些規(guī)定?
2015年10月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促進人口均衡發(fā)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這是繼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調整。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這是中央科學把握人口發(fā)展規(guī)律,站在中華民族長遠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促進人口均衡發(fā)展的重大舉措。”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主任李斌認為,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優(yōu)化人口結構,增加勞動力供給,減緩人口老齡化壓力;有利于促進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有利于更好地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促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
李斌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五中全會精神上來,做好政策的落實工作。下一步要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做好政策的銜接。要加強生殖健康、婦幼健康、托兒所幼兒園等公共服務的供給。要幫助有特殊困難的計劃生育家庭,要便民、利民,做好服務工作,把這件惠民生、利長遠、合民心、順民意的好事辦好。
【分析】
一、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原因
放開二孩政策的原因有哪些?出生率不斷下滑、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數量收縮等三原因是二孩政策變動的因素。
第一,出生率不斷下滑。獨生子女政策和其他一些變化導致中國新生兒數量不斷下滑。
第二,勞動力數量收縮。不斷下滑的出生率意味著適齡勞動力正變得原來越少。而此勢必阻礙經濟發(fā)展并快速推高薪酬,并造成公司將工廠遷至亞洲和其他一些成本較低的國家。
第三,人口老齡化。人口結構的變化意味著老齡人口不斷增長,從而限制勞動力規(guī)模,增加醫(yī)療保障成本,并加重年輕人贍養(yǎng)老人的負擔。
二、全面二孩政策的意義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根據人口形勢發(fā)展變化,在全國普遍實行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的基礎上,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調整完善生育政策順應群眾期盼,有利于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生育意愿發(fā)生明顯變化,“多子多福”的傳統(tǒng)觀念逐步淡化。
第二,調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穩(wěn)定適度低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
第三,調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勞動力數量和結構,促進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真題及答案、最新資訊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