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從1994年開始,B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用了整整4年的時間,做出了新立交橋的設計。1999年,投資2個億的嶄新的X立交橋拔地而起……僅僅過了兩年,這里成了B市最堵車的地方之一!某報記者為了解這一問題對多名司機調(diào)查詢問。
記者:您去過X立交橋嗎?
司機:去過。
記者:怎么樣?覺得那兒好走嗎?
司機:不好走,2001年繞了三圈,后來跟著一輛出租車繞下來以后,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路。
司機:因為它那個標志寫得不清楚。
記者:看不太清楚是吧?
司機:對,看不太清,確實不太明白那個。
司機:不是那么特醒目似的,一眼你看不明白,你得琢磨,琢磨你又不敢琢磨時間長了,容易造成堵車,尤其外地人更夠嗆。
一座立交橋真能繞暈這么多司機嗎?記者找來一位外地的司機,讓他開車從動物園前往北三環(huán)學院路。外地司機順利完成了指定的任務。緊接著記者讓他從動物園開車前往西二環(huán),正確通過立交橋只有一種走法,先直行,再繞三個大圈兒,就上到了西二環(huán)上,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很多司機反映,盡管走了多次X立交橋,但還是容易轉(zhuǎn)向,有些車需要走主路,有些車需要走輔路,還有些車需要走匝道,讓人感覺非;靵y。
4.“如果深圳這座城市沒有那么強的先鋒性,它的影響力會急劇下降。”都市實踐建筑事務所合伙人劉曉都,一個在深圳多年、參與了深圳無數(shù)重要建筑設計的資深建筑師,在最近參與的一次創(chuàng)意地圖展上如此說。
這段時間,路過華僑城OCT-LOFT創(chuàng)意園的市民可以過一把“藝術癮”了。“倉”字的“口”字部位設計成飛機窗口,“裂”字的“刀”字部位劃出墻的裂縫,“跡”字的“口”字部位踩出了一個腳印……這些現(xiàn)實與字體巧妙結合的創(chuàng)作,都出現(xiàn)在設計師區(qū)德誠“再發(fā)現(xiàn)OCT- LOFT”地圖創(chuàng)作邀請展的展出作品中。此外,還有木子小鬼&MIU以色彩繽紛的插圖形式表現(xiàn)的OCT地圖,也有藝術家通過簡單的鋼筆插畫形式、互動裝置形式表達自己眼中的OCT。而都市實踐提供的明信片作品則嘗試在二維平面中呈現(xiàn)園區(qū)空間的三維關系,將建筑的立面解放出來,這些明信片也免費供給參觀者。這些藝術家表示:“傳統(tǒng)地圖將內(nèi)容指向‘已知’的領域,我們試圖通過‘再發(fā)現(xiàn)’的過程,開拓出地圖‘未知’的領域!
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說:“近年來,大陸建筑山寨橫行,跟風攀比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薄弱、缺乏強制性管理措施,而且沒有調(diào)動群眾的參與積極性。而這次在生活空間里挖掘的創(chuàng)意元素的表現(xiàn)方式非常豐富,有建筑設計、裝置、影像、平面設計等等,還有一些創(chuàng)意衍生品。難得的是,這些創(chuàng)作與這里的居民有著很強的互動,在香港很少有社區(qū)能做這些活動。而且,這個地方之前就是個舊廠房,居住在這里的設計師、藝術家和居民們一起用創(chuàng)意來激活這個社區(qū),對香港以及其他城市都是一個啟發(fā)和借鑒!
5.張良皋,91歲,湖北漢陽人。1947年畢業(yè)于中央大學建筑系(今東南大學建筑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建筑系創(chuàng)始人之一,當代著名建筑遺產(chǎn)保護大師,榮獲2013年度中國民族建筑事業(yè)終身成就獎。
10月底的一個下午,記者走進張良皋教授的家中,感悟他思深語妙的學術論述和獨辟蹊徑的治學視角。一方斗室,家具簡單,書卻隨處可見。雖然已是鮐背之年,他心中仍一直期待:中國建筑的文藝復興,什么時候再次出現(xiàn)?
“在中國建筑史上,也是有文藝復興的!”他認為,武當山建筑群是中國第二次文藝復興的標志性建筑。他自豪地介紹,在武當山古建筑群里,大量使用了磚石、琉璃以及金屬建材,許多殿更是用琉璃所建,而著名的武當山金頂以全銅鑄造!爸钡浆F(xiàn)在,那個鎦金仍然金燦燦的,這一銅鑄技術在當時是極其先進的! 他贊嘆地說。此外,武當山的建筑與山形美妙結合,處處都讓人佩服。“它的傳承和發(fā)展都在中國原有文化基礎上進行,如果離開傳統(tǒng)、斷絕血脈,武當山建筑也就會迷失方向、喪失根本。”中國是五千年文化傳承下來的泱泱大國,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建筑風格,城市的建筑亦是如此,金茂大廈也好,央視新址也好,誰能跟我們的天壇、故宮、長城乃至江南園林媲美?
“武當山的建筑自1412年重修、1418年建成,到2018年就是整整600年了。而西方文藝復興之城佛羅倫薩的主教堂,于1419年重修成現(xiàn)在的形態(tài),到2019年也是整整600年。等到2018年時,希望有關方面在武當山舉行一個600周年紀念慶典,來一次與佛羅倫薩的對話,讓歐洲人看看,武當山作為中國建筑的文藝復興標志是否夠格。我們不能妄自菲薄,要有這樣的文化自信!”他說。
中國建筑藝術傳承被割斷,我們該如何“補課”?中國建筑新的復興之路在哪里?這是張良皋教授自己拋出問題。他沉思了一會兒,說:“應該多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習。但是現(xiàn)在,能做到這一點的建筑師太少了!
張良皋教授認為,為文藝復興“補課”,就是要讓中國建筑傳統(tǒng)參與競放之列,向國人、向世界展示中國建筑傳統(tǒng)的優(yōu)秀面,增強中國建筑師的自信。
讓他憂心的是,現(xiàn)在中國不少建筑,熱衷于山寨西式建筑體系,“山寨是一種缺乏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信和認同的心理表現(xiàn),那樣是不可能促進中國建筑藝術再次繁榮和復興的。我們當代年輕設計師往往陷入盲目的摩天崇拜,歷史傳統(tǒng)在被慢慢拋棄,我們祖先的智慧漸漸失傳了!薄傲暯娇倳浽谌涨罢匍_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去年,中央在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上也特別提出,新型城鎮(zhèn)化的規(guī)劃與設計,要讓老百姓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起鄉(xiāng)愁!睆埩几藿淌诤粲,規(guī)劃者、建設者應該明白,城市建筑要尊重文化、尊重歷史、尊重自然,要“保護和弘揚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延續(xù)城市歷史文脈;要依托現(xiàn)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只有“讓人記得起鄉(xiāng)愁”的建筑,才能引起全世界的矚目和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