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銀行轉存12萬元后,發(fā)現(xiàn)到賬只有11萬元。當儲戶楊女士查詢時,發(fā)現(xiàn)其中一筆1萬元進了為她辦理業(yè)務的柜員個人賬戶。2月10日,該銀行負責人解釋,柜員將錢打入自己賬戶絕非故意行為,而是在操作時不慎將一筆轉賬款的轉入賬戶用成了自己的銀行卡。(2月12日 《華商報》)
將儲戶的存款存到經(jīng)辦人自己的個人賬戶,說是誤存,理由太過牽強。
5張存單、3本存折,匯入一個賬戶,連續(xù)8筆操作,應該是顯示的同一個戶主姓名,其中冒出一個不一樣的賬號,還予以確認,這個戶頭還是自己的姓名,還是無端得款,誤存的幾率首先在技術上都難以說通。
銀行的理由是,當時這名柜員因要收到自己保險理賠的匯款,銀行卡也在身邊。所以誤刷了自己的銀行卡,這個原因難以說服眾人。常言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為客戶辦理業(yè)務時,卻將自己的銀行卡放在工作臺面并穿插進去,導致客戶損失,從金融業(yè)規(guī)程來說,該銀行員工紀律、內部管理非常之不規(guī)范。
客戶發(fā)現(xiàn)短款后,即刻查閱存折流水,才發(fā)現(xiàn)存款不翼而飛,隨后銀行做了“沖正”處理,如此不了了之,讓客戶后怕:倘若該儲戶不細致、沒有打印了存折流水,又或者對存款的本金、利息計算不是那么清楚,又或者存的是部分現(xiàn)金,“當面點清,離柜不認”,這筆存款很可能就這樣憑空消失了。
銀行負責人解釋稱:“我們銀行工作人員絕對不會故意將儲戶的錢轉入自己的賬戶,這一點請大家放心!比欢,從近日不斷曝出的千萬存款失蹤案,銀行工作人員里應外合竊取儲戶存款案已令公眾心驚,這筆在客戶眼皮底下發(fā)生的誤存事件,更加劇了人們對銀行“保險箱”的不信任和社會不安。
對于此事是否觸犯了刑法,查閱相關法律條文,盜竊罪難以鑒定是否故意,而這筆錢又非公司財產(chǎn),而是儲戶私人財產(chǎn),也難以構成職務侵占罪,可見對于此類“誤存”,存在一定盲點。筆者認為,鑒于儲戶存款以私對公的特殊性質,不僅需要銀行賬目上的“沖正”,還需要法律上的“沖正”,而不能任由銀行單方面自說自話,一還了之,否則,“誤存”沒有犯錯或犯罪成本,錯誤不斷蔓延,會導致銀行態(tài)度偏執(zhí)、規(guī)則缺漏、信任流失,法律失去震懾力。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