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
1
[答案] CD
[解析] 選項A是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時通常使用的程序;選項B雖然可以達到增加審計程序不可預見性的目的,但是屬于對存貨所實施的特殊審計程序,不是針對銷售和應收賬款而言的,所以也不正確。參考教材P334。
2
[答案] ABD
[解析] 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對擬獲取審計證據(jù)的相關性、可靠性的要求越高,因此注冊會計師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范圍也應當越大;計劃獲取的保證程度越高,對測試結果可靠性要求越高,注冊會計師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范圍越廣;確定的重要性水平越低,注冊會計師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范圍越廣。教材P339~340。
3
[答案] ABD
[解析] 測試的時間選擇一般不會引起抽樣風險。參考教材P340。
4
[答案] ACD
[解析] 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zhì)是最重要的。
5
[答案] ABD
[解析] 在選項C中,如果在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時擬利用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tǒng)生成的信息,注冊會計師應當就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獲取審計證據(jù)。參考教材P338頁。
6
[答案] AD
[解析] 選項A中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對財務報表的影響越大,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剩余期間的補充證據(jù)越多;選項D中注冊會計師對相關控制的信賴程度越高,通常在信賴控制的基礎上擬減少進一步實質(zhì)性程序的范圍就越大。在這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剩余期間的補充證據(jù)越多。參考教材P346頁。
7
[答案] ACD
[解析] 控制測試采用審計程序的類型包括詢問、觀察、檢查、穿行測試和重新執(zhí)行。重新計算用于實質(zhì)性程序中。參考教材P343頁。
8
[答案] ABC
[解析] 除非系統(tǒng)(包括系統(tǒng)使用的表格、文檔或其他永久性數(shù)據(jù))發(fā)生變動,注冊會計師通常不需要增加自動化控制的測試范圍。參考教材P349頁。
9
[答案] BC
[解析] 選項A中控制的預期偏差率越高(一定范圍內(nèi)),則需要實施控制測試的范圍越大;選項D中審計證據(jù)的相關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高,對應的審計范圍越大。 參考教材P348~349頁。
10
[答案] AD
[解析] 當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控制測試
(1)在評估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時,預期控制的運行是有效的;如果在評估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時預期控制的運行是有效的,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控制測試,就控制在相關期間或時點的運行有效性獲取充分、適當?shù)膶徲嬜C據(jù)。(2)僅實施實質(zhì)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認定層次充分、適當?shù)膶徲嬜C據(jù)。參考教材P342頁。
11
[答案] BD
[解析] 選項A,在實施風險評估程序以獲取控制是否得到執(zhí)行的審計證據(jù)時,注冊會計師應當確定某項控制是否存在,被審計單位是否正在使用?刂茰y試主要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選項C,此時注冊會計師應當運用職業(yè)判斷確定是否在本期審計中測試其運行有效性,以及本次測試與上次測試的時間間隔,但兩次測試的時間間隔不得超過兩年。
12
[答案] BD
[解析] 注冊會計師評估的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需要實施實質(zhì)性程序的范圍越廣;如果對控制測試結果不滿意,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擴大實質(zhì)性程序的范圍。所以評估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和實施控制測試的結果是注冊會計師在確定實質(zhì)性程序的范圍時的重點考慮因素。
13
[答案] ACD
[解析] 注冊會計師評估的某項認定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注冊會計師越應當考慮將實質(zhì)性程序集中于期末(或接近期末)實施。
14
[答案] ABC
[解析] 選項D屬于實質(zhì)性細節(jié)測試時注冊會計師需要考慮的范圍,審計抽樣不適用實質(zhì)性分析程序。
15
[答案] ABCD
[解析] 選項A,了解內(nèi)控和實質(zhì)性程序是財務報表審計中必須的過程。小型被審計單位可能不存在能夠被注冊會計師識別的控制活動,注冊會計師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可能主要是實質(zhì)性程序;選項B,注冊會計師評估的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需要實施實質(zhì)性程序的范圍越廣;選項C,因為該重大錯報風險是由于舞弊導致的,所以通常將期中得出的結論延伸至期末而實施的審計程序通常是無效的,注冊會計師應考慮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實施實質(zhì)性程序;
選項D,注冊會計師在風險評估時對控制運行有效性的擬信賴程度越高,需要實施控制測試的范圍越大。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