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考試輔導資料精選匯總
第三產程的臨床表現及處理
(一)臨床表現
胎兒娩出后子宮迅速收縮,宮底降至臍平,宮縮暫停幾分鐘后又重出現,胎盤與子宮壁發(fā)生錯位而剝離,形成胎盤后血腫,剝離面不斷增加,最終胎盤完全從子宮壁剝離而娩出。胎盤剝離征象有:①子宮體變硬呈球形,宮底上升達臍上;②陰道口外露的一段臍帶自行延長;③陰道少量流血;④經恥骨聯合上方輕壓子宮下段時,宮體上升而外露的臍帶不再回縮。胎盤排出方式包括胎兒面娩出式(多見)和母體面娩出式(少見,胎盤娩出前先有較多量陰道流血)。
(二)處理
1.新生兒處理
、偾謇砗粑;②臍帶處理;③新生兒阿普加評分:用于判斷有無新生兒窒息及窒息嚴重程度,以出生后1分鐘內的心率、呼吸、肌張力、喉反射及皮膚顏色五項體征為依據,每項O~2分,滿分10分。8~10分為正常新生兒;4~7分為輕度窒息,需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吸氧及用藥等措施方能恢復;0~3分屬重度窒息,需緊急搶救,行氣管內插管并給氧。缺氧嚴重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后5分鐘、10分鐘時再次評分,直至連續(xù)兩次評分均≥8分。
2.協助胎盤娩出
3.檢查胎盤胎膜
4.檢查軟產道
若有裂傷應立即縫合。
5.預防產后出血
對既往有產后出血史或有子宮收縮乏力可能的產婦,可在胎頭或胎肩娩出時靜脈注射縮宮素10~20U,也可在胎兒娩出后立即經臍靜脈快速注入含縮宮素10U的生理鹽水20ml。如胎盤未完全剝離而出血多時,應行手取胎盤術。若胎盤娩出后出血較多,可經下腹部直接在子宮體肌壁內或肌注麥角新堿0.2~0.4mg,同時靜脈滴注加縮宮素20U的5%葡萄糖液500ml。
6.產后觀察
產后應在產房觀察2小時,協助產婦首次哺乳,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子宮收縮、宮底高度、膀胱充盈、陰道流血量、會陰陰道有無血腫等情況。
漏肩風
【病因病機】
多因體虛、勞損、風寒侵襲肩部,使經氣不利所致。感受風寒,氣血阻痹,或勞作過度、外傷,損及筋脈,氣滯血瘀,或年老氣血不足,筋骨失養(yǎng),皆可使肩部經絡氣血不利。不通則痛。肩部主要歸手三陽經所主,內外因素導致肩部經絡阻滯不通或失養(yǎng)而致肩痹。
【辨證】
主癥 肩部酸重、疼痛,夜間為甚,常因天氣變化或勞累而誘發(fā)或加重,患者肩前、后及外側均有壓痛,主動和被動外展、后伸、上舉等功能明顯受限,后期可出現肌肉萎縮。
肩前部疼痛明顯,為手陽明經證;肩后部疼痛明顯,為手太陽經證;肩外側疼痛明顯,為手少陽經證。
兼有明顯的感受風寒史,遇風寒痛增,得溫痛減,畏風惡寒,為外邪內侵;肩部有外傷或勞作過度史,疼痛拒按,夜間尤甚,為氣滯血瘀;肩部酸痛,勞累加重,或伴頭暈目眩。四肢乏力,為氣血虛弱。
【治療】
1.基本治療
治法 通經活血,祛風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和手陽明、手太陽、手少陽經穴為主。
主穴 肩髃 肩髎 肩貞 肩前 阿是穴
配穴 手陽明經證者,加合谷;手太陽經證者,加后溪;手少陽經證者,加外關。外邪內侵者,加合谷、風池;氣滯血瘀者,加內關、膈俞;氣血虛弱者,加足三里、氣海。
操作 足三里、氣海用補法,余穴均用瀉法。先刺遠端穴位,做較長時間的手法,行針后令患者活動肩關節(jié),肩部穴位要求有強烈的針感。
方義 肩髃、肩貞、肩髎是手三陽經穴,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均為局部選穴,可疏通肩部經絡氣血,活血祛風而止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