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轉錄:體系包括DNA模板、4種NTP、RNA聚合酶、某些蛋白質因子和必要的無機離子。
轉錄模板:模板鏈(Watson鏈)、編碼鏈(Crick鏈)。
原核生物RNA-pol:5個亞基,α2決定轉錄基因類型,β形成磷酸二酯鍵(催化),β'開鏈,σ辨認起始點。ρ因子終止。
真核生物RNA-pol:Ⅰ:核仁,→45S-rRNA;Ⅱ:核漿,→hnRNA→mRNA;Ⅲ:核漿,→tRNA、5S-rRNA、snRNA。
mRNA的轉錄后加工:首尾修飾(5'-加帽、3'-加尾),mRNA剪接(剪除內含子、連接外顯子)。內含子:被轉錄,不被翻譯。外顯子:被轉錄和翻譯。
52.翻譯:體系包括原料(20種氨基酸)、模板(mRNA)、適配器(tRNA)、裝配機(核糖體)、其他(多種蛋白質因子、酶等)。
密碼子有方向性、連續(xù)性、簡并性(一種氨基酸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密碼子)、通用性、擺動性(第一位堿基I對應mRNA上可C、U、A)。
起始密碼:AUG
終止密碼:UAA、UAG、UGA
無遺傳密碼的:羥脯氨酸、羥賴氨酸
只有1個密碼的:甲硫氨酸、色氨酸
密碼與起始密碼相同的:甲硫氨酸
氨基酸活化方式:生成氨基酰-tRNA。
肽鏈的合成:起始→延長(進位、成肽、轉位)→終止。
53.四環(huán)素、土霉素:抑制氨基酰-tRNA與原核生物核糖體小亞基結合。
紅霉素、氯霉素:與原核生物核糖體大亞基結合,抑制轉肽酶。
鏈霉素:與原核生物核糖體小亞基結合,致讀碼錯誤。
放線菌酮作用于真核,嘌呤霉素、伊短菌素作用于真核+原核。
蓖麻蛋白作用于真核生物大亞基。
白喉毒素主要抑制哺乳動物蛋白質合成。
干擾素活化蛋白激酶而使起始因子eIF-2磷酸化,從而抑制病毒蛋白質合成,誘導產生寡核苷酸2'-5'A。
54.基因組:來自一個生物體的一整套遺傳物質。
基因表達:轉錄和翻譯。并非都產生蛋白質。有時間特異性和空間特異性。
基因表達方式:基本表達(組成性表達)、誘導/阻遏。
管家基因:一個生物個體的幾乎所有細胞中持續(xù)表達,較少受環(huán)境影響,只受啟動程序或啟動子與RNA-pol作用的影響。
可誘導或可阻遏基因:易受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產物水平增高或降低,如DNA損傷時的修復酶基因、乳糖操縱子機制。
55.轉錄起始是基因表達的基本控制點。
原核基因表達調控:乳糖操縱子。
操縱子:原核生物絕大多數基因按功能相關性成簇地串聯、密集在染色體上,共同組成一個轉錄單位。一個操縱子含有一個啟動序列和數個編碼基因。轉錄水平調節(jié)。
乳糖操縱子=3個結構基因Z、Y、A+操縱序列O+啟動序列P+調節(jié)基因I+分解物基因激活蛋白CAP。
調節(jié)機制=阻遏蛋白負性調節(jié)+CAP正性調節(jié)。
P與RNA聚合酶結合。I編碼阻遏蛋白,與O結合。
CAP結合位點可與DNA、cAMP結合,產生正性調節(jié)。
能與阻遏基因結合使操縱基因關閉:色氨酸;使其開放:乳糖。
輔阻遏蛋白可使阻遏蛋白變構并促進其與操縱基因結合。
56.真核基因組:不連續(xù),大量重復序列,單順反子。
原核基因組:連續(xù),重復序列少,多順反子。
真核基因表達調控:順式作用元件(啟動子、增強子、沉默子)+調節(jié)蛋白(反式作用因子影響另一基因表達,順式作用因子影響自身基因的表達)。
啟動子:轉錄起始點+功能組件(TATA盒、GC盒、CAAT盒),與RNA-pol穩(wěn)定結合的一段DNA序列。
57.重組DNA技術的工具酶: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識別特異序列,切割DNA,Ⅱ類識別序列呈回文結構)、DNA連接酶(將目的基因與載體DNA拼接)、DNA聚合酶Ⅰ、Klenow片段(cDNA第二鏈合成,雙鏈DNA3'-末端標記)、反轉錄酶、多聚核苷酸激酶、末端轉移酶、堿性磷酸酶。
目的基因:cDNA、基因組DNA。
基因載體:質粒DNA、噬菌體DNA、病毒DNA。
質粒:小型環(huán)狀雙鏈DNA分子,有自我復制能力,可攜帶抗藥性基因,可含有克隆位點。
步驟:分→切→接→轉→篩→表達。
聚合酶鏈反應PCR:變性溫度96℃,引物退火溫度55℃,引物延伸溫度72℃。
基因工程技術:分子雜交技術,DNA探針技術,質粒重組技術。
分子生物學技術:DNA印跡技術(Southern),RNA印跡技術(Northern),蛋白質印跡技術(Western)。
58.癌基因:能編碼生長因子、生長因子受體、細胞內生長信息傳遞分子,以及與生長有關的轉錄調節(jié)因子的基因。
原癌基因:廣泛存在,高度保守性,無害必需,可致癌變。
病毒癌基因:存在于腫瘤病毒中,能使靶細胞發(fā)生惡性轉化。
抑癌基因:抑制細胞過度生長增殖從而遏制腫瘤形成。P53、Rb、P16、APC、DCC等。
fms、erbB、trk產物為生長因子受體。
59.第一信使:細胞間信息物質。第二信使:細胞內,環(huán)磷酸腺苷cAMP、環(huán)磷酸鳥苷cGMP、Ca2+、1,4,5-三磷酸肌醇IP3、1,2-二酰甘油DAG、神經酰胺Cer。第三信使:細胞核內外。
細胞信息物質:神經遞質、內分泌激素、局部化學介質、氣體信號。
受體:膜受體、胞內受體。受體配體結合有高度專一性(取決于結合域的構象和活性基團)、高度親和力、可飽和性、可逆性、特定作用模式。
G蛋白:鳥苷酸結合蛋白,偶聯的受體是蛇型受體。
60.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機制:
cAMP-蛋白激酶途徑:激素+受體→G蛋白→腺苷酸環(huán)化酶AC→cAMP→蛋白激酶PKA→生物學效應。
Ca2+-磷脂依賴性蛋白激酶途徑:激素+受體→G蛋白→磷脂酶PLC→DAG+IP3位于內質網(→Ca2+)→蛋白激酶PKC→生物學效應。激活的PKC能磷酸化的氨基酸殘基是絲氨酸/蘇氨酸。
cGMP-蛋白激酶途徑:激素+受體→G蛋白→鳥苷酸環(huán)化酶GC→cGMP→蛋白激酶PKG→生物學效應。
酪氨酸蛋白激酶通路:受體型PTK-Ras-MAPK途徑(細胞膜上)、JAK-STAT途徑(胞質中)。
胞內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途徑:類固醇激素、甲狀腺素,轉錄水平影響。
61.G蛋白游離的α亞基GTP可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G蛋白結合GDP后可使α亞基與效應蛋白解離。
鹽皮質激素能透過細胞膜并與細胞內受體結合。
胰島素通過細胞膜受體發(fā)揮作用,抑制腺苷酸環(huán)化酶,激活磷酸二酯酶。
磷酸二酯酶激活后直接引起cAMP濃度降低。
腺苷酸環(huán)化酶位于細胞膜;細胞內Ca+儲存于內質網;性激素受體位于細胞核。
62.血液占體重8%。重要陽離子:Na+、K+、Ca2+、Mg2+;重要陰離子:Cl-、HCO3-、HPO42-。
血清蛋白電泳分離陽極→陰極(快→慢):清蛋白(最主要),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γ球蛋白由漿細胞合成,其他均由肝合成。
清蛋白可維持膠體滲透壓(占總的75~80%),可結合運輸脂肪酸、Ca2+、膽紅素、磺胺。
63.血紅蛋白=珠蛋白+血紅素。
血紅素合成:原料:甘氨酸、琥珀酰CoA、Fe2+。關鍵酶:ALA合酶,輔酶:磷酸吡哆醛。鉛干擾其合成。
2,3-BPG是紅細胞能量儲存形式,調節(jié)血紅蛋白運氧能力。糖醛酸途徑為紅細胞提供NADH。
肌肉能量儲存形式:磷酸肌酸+糖原。腦組織中:磷酸肌酸。
64.肝的生物轉化:最常見部位在微粒體。意義:解毒排毒。
第一相反應:氧化、還原、水解,微粒體依賴的加單氧酶系最重要。
第二相反應:結合,葡糖醛酸結合反應最普遍。
65.膽汁:主要成分膽汁酸鹽。膽汁酸合成部位:肝細胞微粒體和胞液。
初級膽汁酸:膽酸、鵝脫氧膽酸及其與甘氨酸、;撬峤Y合的產物。
次級膽汁酸:脫氧膽酸、石膽酸及其在肝中的結合產物。
游離型膽汁酸:膽酸、鵝脫氧膽酸、脫氧膽酸、石膽酸。
結合型膽汁酸:甘氨膽酸、;悄懰、甘氨鵝脫氧膽酸、;蛆Z脫氧膽酸。
66.血紅素—血紅素加氧酶→膽綠素—膽綠素還原酶→膽紅素—還原→膽素原—氧化→膽素
膽色素=膽紅素+膽綠素+膽素原+膽素。
膽素原=d-尿膽素原+中膽素原+糞膽素原。
膽素=d-尿膽素+i-尿膽素+糞膽素。
膽汁主要色素:膽紅素。尿液主要色素:尿膽素。糞便主要色素:糞膽素。
尿液排出:尿膽素原+尿膽素。糞便排出:糞膽素原+糞膽素。
進行腸肝循環(huán),經腸道被腸黏膜重吸收:膽素原。
膽紅素血內運輸形式:膽紅素白蛋白;肝細胞存在形式:膽紅素配體蛋白;肝臟排出形式:膽紅素葡萄糖醛酸酯。
67.未結合(游離)膽紅素:未與葡糖醛酸結合,與重氮試劑反應慢、間接陽性,水溶性小,脂溶性大,不能經腎隨尿排出,對細胞膜通透性大,腦毒性大。
結合(直接)膽紅素:與葡糖醛酸結合,與重氮試劑反應迅速、直接陽性,水溶性大,脂溶性小,能經腎隨尿排出,對細胞膜通透性小,無腦毒性。
【生化】完結
磷脂:HDL>LDL>VLDL>CM
膽固醇:LDL>HDL>VLDL>CM
甘油三酯:CM>VLDL>LDL>HDL
顆粒直徑:CM>VLDL>LDL>HDL
高脂血癥:成人空腹12~24h血甘油三酯>2.26mmol/L、膽固醇>6.21mmol/L,兒童膽固醇>4.14mmol/L。高脂血癥中一般無HDL升高。
關注"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zhí)業(yè)醫(y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
關注考試吧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微信 讓你輕松通過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