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藥劑學》章節(jié)復習精選匯總
第二節(jié) 表面活性劑
一、表面活性劑的基本性質及其應用
(一)表面活性劑的基本性質
1.膠束和臨界膠束濃度
膠束:表面活性劑在濃度高時,疏水部分相互吸引形成的締合體。
臨界膠束濃度(CMC):表面活性劑在溶液中開始形成膠束時的濃度。
臨界膠束濃度反映了表面活性劑的增溶能力。通常,表面活性劑臨界膠束濃度越小,其增溶能力越強。
2.親水親油平衡值
表面活性劑分子中親水、親油基團對油和水的綜合親和力,稱為親水親油平衡值(HLB)。
表面活性劑的HLB值愈高,其親水性愈強;HLB值愈低,其親油性愈強。
HLB值在15以上的表面活性劑適宜用作增溶劑;
HLB值在8~16的表面活性劑適宜用作O/W型乳化劑;
HLB值在3~8的表面活性劑適宜用作W/O型乳化劑;
HLB值在7~9的表面活性劑適宜用作潤濕劑。
3.起曇和曇點
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溶解度開始隨溫度升高而加大,當達到某一溫度時,其溶解度急劇下降,溶液出現渾濁或分層,但冷卻后又恢復澄明。這種由澄清變成渾濁或分層的現象稱為起曇,該轉變點的溫度稱為曇點。
含有能產生起曇現象表面活性劑的制劑,由于加熱滅菌等影響而導致表面活性劑的增溶或乳化能力下降,使被增溶物質析出或乳劑破裂,當溫度下降后可能恢復原狀,但有些則難以恢復。因此,含有此類表面活性劑的制劑應注意加熱滅菌溫度。
4.表面活性劑的毒性
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毒性一般較大,其次是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毒性相對較小。
靜脈給藥制劑中的表面活性劑的毒性比口服給藥大,外用表面活性劑的毒性相對較小,但仍以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對皮膚和黏膜的刺激性為最小。
(二)表面活性劑的應用
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可直接用于消毒、殺菌和防腐;
其他類型表面活性劑常用于增溶、乳化、潤濕、起泡與消泡等。
(1)增加難溶性藥物的溶解度,改善制劑的澄明度,提高制劑的穩(wěn)定性。
(2)用作乳劑或乳膏劑的乳化劑。
(3)提高飲片表面的潤濕性而促進浸提、提高片劑的表面潤濕性而加快崩解、提高混懸微粒的表面潤濕性而促進分散等。
(4)用作起泡與消泡劑。含有皂苷、樹膠及其他具有表面活性高分子化合物的飲片,在浸提、濃縮時產生穩(wěn)定的泡沫而影響操作。為了破壞泡沫,可加入少量親水性小的戊醇、辛醇、醚類、硅酮或其他HLB值為1~3的表面活性劑(消泡劑),替代泡沫表面原來的表面活性物質(起泡劑),使泡沫破壞。
二、常用的表面活性劑
表面活性劑按其解離情況不同可分為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其中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又分為陰離子、陽離子和兩性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1.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1)肥皂類:分為堿金屬皂、堿土金屬皂和有機胺皂等。
(2)硫酸化物:常用的有:①硫酸化蓖麻油,俗稱土耳其紅油;②高級脂肪醇硫酸酯類,如十二烷基硫酸鈉,又名月桂醇硫酸鈉等。
(3)磺酸化物:常用的有:①脂肪族磺酸化物,如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鈉(商品名“阿洛索-OT”)等;②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鈉。
2.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又稱季銨化物。常用的有苯扎氯銨(潔爾滅)、苯扎溴銨(新潔爾滅)等。
3.兩性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1)天然的兩性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主要有豆磷脂和卵磷脂。
(2)合成的兩性離子型表面活性劑:陽離子部分由胺鹽構成者即為氨基酸型,由季銨鹽構成者即為甜菜堿型。
4.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1)脫水山梨醇脂肪酸酯類(脂肪酸山梨坦類):商品名為司盤(Spans)。親油性較強,常用作W/O型乳劑的乳化劑或O/W型乳劑的輔助乳化劑。
(2)聚氧乙烯脫水山梨醇脂肪酸酯類(聚山梨酯類):商品為吐溫(Tweens)。親水性強,常為水溶性表面活性劑,主要用作增溶劑、O/W型乳化劑、潤濕劑和助分散劑。
(3)聚氧乙烯脂肪酸酯類:商品名賣澤(Myrij)。該類表面活性劑的水溶性和乳化性很強,常用作O/W型乳劑的乳化劑。常用的有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
(4)聚氧乙烯脂肪醇醚類:商品名芐澤(Brij)。常用的有西土馬哥、平平加O及埃莫爾弗等。
(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常用的有普朗尼克類(即泊洛沙姆),如普朗尼克F-68。
執(zhí)業(yè)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
2014年執(zhí)業(yè)藥師復習強化階段備考經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