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3 頁:答案 |
參考答案
1.C解析:核異質是指上皮細胞的核異常,主要表現為核增大,形態(tài)異常,染色質增多,分布不均,核膜增厚,核染色較深,胞質尚正常。重度核異質又稱癌前核異質,其染色質增多,呈網狀,分布不均,偶見染色質結節(jié),核邊增厚,核有中度以上畸形。
2.E
3.A解析:血清與血漿的差別在于:血清中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凝血因子V、凝血因子Ⅷ等。
4.B解析:正常成人血量約為70±10ml/kg體重,成人約4~5L,約占體重的6%~8%。
5.D解析:血細胞內外各種成分有梯度差,溶血后會造成紅細胞計數、血細胞比容、葡萄糖等含量減低,而造成乳酸脫氫酶、血
鉀、AST、ALT、膽紅素等含量增高。
6.C解析:乙二胺四乙酸(EDTA)鹽與Ca2+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抗凝作用,阻止血液凝固;草酸鹽解離后形成草酸根離子,與Ca2+形成草酸鈣沉淀,使Ca2+失去抗凝作用,阻止血液凝固;枸櫞酸鹽與Ca2+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抗凝作用,阻止血液凝固;肝素加強抗凝血酶Ⅲ(AT-Ⅲ)滅活絲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從而阻止血液凝固。
7.C
8.A
9.C解析:發(fā)生大細胞性貧血或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時,紅細胞計數與血紅蛋白濃度不成比例。大細胞性貧血的血紅蛋白濃度相對偏高,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血紅蛋白濃度減低,但紅細胞計數可正常。缺鐵性貧血屬于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10.C
11.E解析:染色血涂片中紅細胞明顯大小不等,直徑相差一倍以上,大者可達12μm,小者僅2.5μm,與骨髓粗制濫造有關。見于嚴重的增生性貧血,如巨幼細胞性貧血。
12.A解析:嗜多色性紅細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胞質內尚存少量的嗜堿性物質RNA,見于骨髓造血功能活躍,如溶血性貧血或急性失血性貧血。
13.A解析: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比色法是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推薦,并經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確認為血紅蛋白測定的參考方法,其原理是:血液在血紅蛋白轉化液
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種Hb均可被高鐵氰化鉀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Hi,再與CN-結合生成穩(wěn)定的棕紅色氰化高鐵血紅蛋白HiCN。在特定的標準條件下,毫摩爾消光系數為
44L/(mmol•era),根據標本的吸光度,即可求得血紅蛋白濃度。
14.B
15.E
16.B解析:網織紅細胞胞質中殘存嗜堿性物質核糖核酸RNA,經活體染色后形成呈深染的顆粒狀或網狀結構。
17.A解析:正常中性粒細胞以三葉核為主,若五葉核超過3%,稱為“核右移”,為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原料缺乏所致。常見于營養(yǎng)性巨幼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抗代謝藥物應用后。在疾病過程中突然出現,為預后不良之兆。
18.C
19.B
20.D解析:毛細血管采血法如血流不易流出,可于傷口遠端稍加壓力或重新穿刺,切忌用力擠壓,以免混入大量組織液,使血液稀釋,影響檢驗結果,且血液易凝固。
關注"566衛(wèi)生資格"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2015報名、精華資料、內部資料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