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細胞在骨髓中生長,來自粒-單細胞祖細胞(CFU-GM)。原始粒細胞、早幼粒細胞及中幼粒細胞都具有分裂能力,屬骨髓分裂池。晚幼粒細胞不再分裂,發(fā)育成熟至分葉核后,積存于骨髓貯備池,等待釋放。血中粒細胞一半在循環(huán)池,另一半聚集在血管壁邊緣池。外周血粒細胞主要來自循環(huán)池。因此,循環(huán)池粒細胞的數(shù)量取決于:干細胞分化增殖能力,有效貯備量,釋放速度,血中破壞程度,流動細胞與血管壁聚集細胞比例,以及組織中所需細胞量。
按粒細胞動力學(xué),粒細胞減少可分下列幾型。(見表5-4-1)
粒細胞減少可有遺傳性、家族性、獲得性等,其中獲得性占多數(shù)。藥物、放射線、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細胞減少,藥物引起者最常見(表5-4-2)
表5-4-1 粒細胞減少癥的基本分型
型別 |
發(fā)病原理 |
Ⅰ型 |
粒細胞的生成減少,骨髓粒細胞系的增生低下或再生障礙。 |
Ⅱ型 |
粒細胞的無效生成,骨髓中粒細胞生成后壽命短,在釋放前即被破壞。骨髓粒系雖可有代償性增生,但成熟后細胞仍然減少。 |
Ⅲ型 |
外周血中粒細胞的壽命縮短,破壞增加,或/及體內(nèi)(組織內(nèi))粒細胞的消耗增高。 |
Ⅳ型 |
混合型,為Ⅰ~Ⅲ型的各種不同的混合。 |
Ⅴ型 |
假性粒細胞減少型,中性粒細胞的分布失衡,外周血循環(huán)池的粒細胞大量轉(zhuǎn)移到外周邊緣池,聚集于血管壁上,使血中中性粒細胞減少。 |
表5-4-2 可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常用藥物
類別 |
藥物 |
抗癌藥 |
氮芥、馬利蘭、環(huán)磷酰胺、6-巰基嘌呤、氨甲喋呤、阿糖胞苷、氟脲嘧啶、噻替哌、柔紅霉素、阿霉素 |
解熱鎮(zhèn)痛藥 |
氨基比林、安替比林、保泰松、安乃近、消炎痛 |
抗甲狀腺藥 |
硫氧嘧啶類、他巴唑、甲亢平 |
抗癲癇藥 |
苯妥英鈉、三甲雙酮、巴比妥類 |
磺胺類 |
磺胺噻唑、磺胺嘧啶、長效磺胺、磺胺異惡唑 |
抗生素 |
氯霉素、氨芐青霉素、鏈霉素、頭孢菌素 |
抗結(jié)核藥 |
異煙肼、異煙腙、對氨水楊酸、氨硫脲(TBI)利福平 |
抗瘧藥 |
奎寧、撲瘧奎啉、伯氨奎啉 |
抗組織氨藥 |
苯海拉明、吡立苯沙明(撲敏寧) |
抗糖尿病藥 |
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 |
心血管病藥 |
普魯卡因酰胺、心得安、甲基多巴、利血平、奎尼丁 |
利尿藥 |
汞利尿劑、利尿酸、乙酰唑胺、氫氯噻唑 |
其他 |
吩噻嗪、鉍、銻、有機砷、山道年、青霉胺 |
相關(guān)推薦:
2014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考試知識點匯總
2014年全國衛(wèi)生資格考試報考指南
2014年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考前沖刺試題附答案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