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9年自考《經濟思想史》筆記串講匯總
第十六章 德國歷史學派的經濟學說
一、德國資產階級經濟學產生的歷史條件及其特點
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演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和階級斗爭的狀況。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必須是在資本主義生產已達到一定的發(fā)展水平,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斗爭沒有展開的歷史條件下才能出現(xiàn)。
德國歷史學派的發(fā)展時期;
(1)初創(chuàng)時期,以弗里德利!だ钏固貫橹饕砣宋。
(2)歷史學派時期,W.羅雪爾是奠基者,希爾德布蘭德為向下一階段過渡的中間繼承者,卡爾·克尼斯為其主要骨干。
(3)新歷史學派時期,主要代表人物是施莫勒。
二、歷史學派的一般特點
1.對于經濟學的研究,強調各民族經濟發(fā)展的特殊性,否認經濟規(guī)律在各國間的普遍意義。主張以研究各國特定經濟問題為對象的國民經濟學來代替古典的政治經濟學。
2.強調國家和精神道德因素在經濟中的決定性作用。
3.在經濟學研究方法方面,他們反對古典學派倡導的抽象演繹法,而主張以歷史性歸納方法代替之。
4.在經濟學研究中,否認理論概括的意義,強調對于具體經濟問題的資料收集、統(tǒng)計和初步整理工作。
5.他們在階級立場上,既為新生的資本主義制度辯護,也為涉及既得利益的封建殘余辯護,千方百計論證資產階級和地主貴族在階級利益上的一致性。
概括德國資產階級經濟學產生的歷史條件及其特點:
歷史學派是19世紀40年代,在德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特殊歷史條件下出現(xiàn)的、適應德國
資產階級需要的經濟與社會學說。該學說的最大特點是否定普遍規(guī)律的存在和抽象方法的可靠性,片面強調歷史方法的意義;其政策主張是對內提倡經濟自由,對外力主保護主義,從而為后起的德國資本主義發(fā)展開辟道路,該學說對德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進程發(fā)生了重大影響。歷史學派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兩個階段,19世紀40到70年代稱為舊歷史學派,70年代以后稱為新歷史學派。
三、學派的先驅者李斯特的經濟學說與主張
李斯特是歷史學派的直接先驅者,貿易保護主義的倡導者,是19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初期,德國新興工業(yè)資產階級最積極和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其主要著作是《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1841)。
1.李斯特經濟理論的核心:生產力理論
2.李斯特經濟政策的核心:實行保護關稅,反對自由貿易。
3.李斯特的方法論立場: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
4.李斯特關于保護關稅政策的論證:他以歷史事實證明,自由貿易政策只對經濟發(fā)達的先進國家有利,而對經濟后進國家有害。經濟先進國家都曾在發(fā)展之初也曾經在不同程度上實行過保護關稅政策。
5.李斯特關于保護關稅政策的理由:
實行工業(yè)保護關稅政策,反對自由貿易,以建立和發(fā)展德國的工業(yè),是李斯特最主要的經濟政策主張,也是他的經濟學的宗旨。在他的著作中,首先論述了歐美各國發(fā)展工商業(yè)的“歷史教訓”,而且提出自由貿易政策只對現(xiàn)今國家有利,而保護關稅政策對后進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四、李斯特的國民生產力理論
1.國民生產力的含義:
李斯特提出的“生產力學說”與古典學派的價值學說相對立。他指責古典學派只研究交換價值而忽視了生產力,以及把財富本身和財富的原因混淆起來。在他看來“財富的生產力比之財富本身不曉得要重要多少倍!
李斯特又把“國民生產力”分為四類
(1)人的生產力,包括精神和肉體的生產力;
(2)自然的生產力;
(3)社會的生產力;
(4)物的生產力。人的生產力和自然的生產力是不可分離的,否則無法發(fā)揮作用。另外,這兩者發(fā)揮作用時,又必須在一定的社會秩序條件下,即第三種生產力。
如果社會的生產力混亂,其他因素就不能發(fā)揮作用,國家也不會富裕。
李斯特的生產力理論中最受強調的是第四種,即物的生產力。他認為,主要是“物質的農業(yè)、工業(yè)和商業(yè)資本”的生產力。其中,“工業(yè)是國內外商業(yè)、海運以及改良了的農耕的基礎,從而也是文明和政治權力的基礎。”
針對斯密強調物質資本,李斯特強調了精神資本,并指出二者是因果和相互依存的關系。他認為斯密只把體力勞動看作唯一的生產力,其實,腦力勞動、管理、教育等都應包括在內,這是人類知識積累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是“現(xiàn)代人類的精神資本”。
他認為,生產力的發(fā)展必須以其自身的分工、協(xié)作和協(xié)調為條件!熬竦纳a者越能提高道德觀念、宗教虔誠、增進知識,越能普及自由和健全政治,保障國內的生命財產。
他又指責把價值的源泉僅僅歸結為勞動,而忽視了一系列社會的、政治的和精神的因素。把基督教、一夫一妻制、奴隸制與封建領地的取消,王位的繼承等都看成是生產力增長的豐富源泉。他特別把發(fā)展生產力的希望寄托在國家身上,他強調,國家政治上的統(tǒng)一、文化上的發(fā)展,國家對經濟發(fā)展的積極扶植,是使一國經濟順利發(fā)展的不可缺少的條件。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