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科學決策的標準有四:一是具有準確的決策目標;二是決策的執(zhí)行結果能夠實現(xiàn)確定的目標;三是實現(xiàn)決策目標所付出的代價小。四是決策執(zhí)行后的副作用相對少。其中第一、二條是是非標準,三、四條是優(yōu)劣標準
35.追蹤決策的非零起點特征:在一般決策中,決策對象和環(huán)境還未受人們決策的影響,處于一種狀態(tài),就此而言,這是以零為起點的決策。而追蹤決策面臨的對象和環(huán)境,由于受到決策方案實施后的影響,人、財、物有了一定的消耗,甚至有一了些階段性的結果,各種狀況發(fā)生大小不一的變化,這是一種非零起點的特征。非零起點的狀況一是要追蹤決策要盡力抓緊。二是要求追蹤決策需要倍加謹慎,否則決策就會出現(xiàn)錯上加錯的情況,后果更不堪設想
36.我國決策信息系統(tǒng)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的管理水平還很低,決策的信息系統(tǒng)還很不完善,信息處理的技術、方法和手段還比較落后,在信息處理上還存在著慢、粗、亂的問題。所謂慢,就是對實際變化和動態(tài)反映很慢,許多信息傳遞到決策部門時已成了歷史資料;所謂粗,就是反映實際情況的信息比較粗略,缺乏精確度;所謂亂,就是缺乏統(tǒng)一的信息中心,缺乏科學管理信息的方法,信息和管理混亂。這樣就難以保證決策所需要的準確、及時、適用的信息。因此極需改進以至建立新的信息系統(tǒng),以適應決策的要求
37.簡述決策的智囊系統(tǒng):就是由各種專家組成的參謀咨詢機構,它集中了專家們的集體智慧,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技術,為決策提供咨詢意見和方案,幫助領導決策,F(xiàn)代智囊團雖然脫胎于古代的智囊制度,二者卻有本質的區(qū)別,F(xiàn)代智囊系統(tǒng)具有集體性、科學性、相對獨立性三大特點
38.如何組織智囊團:為了發(fā)揮智囊團的作用,必須從組織上健全決策的智囊系統(tǒng),扶助智囊機構。組織上健全智囊系統(tǒng)的關鍵,在于挑選優(yōu)質的智囊團成員,使之成為一名符其實的智囊團;條件一應當是博才的專家,必須是既有一門專業(yè)知識,又是學識淵博、思路開闊、目光敏銳的人;條件二應當具有服從科學、服從真理,服從事實的品質,而不能是看著領導的眼色行事,報喜不報憂的人。除此之外,還應當注意到把不同的知識結構,不同經驗的專家集中在一起,相互補充,相互啟迪,形成一種最有利的決策的專家群體
39.領導者與智囊團的關系:領導者與智囊團的關系是多謀與善斷的關系,二者相輔相成而不能相互取代,一方面領導者必須保證智囊團的獨立研究,甚至允許其唱對臺戲;別一方面領導者又不能讓智囊團代替自己決策;其二,智囊團對方案的分析設計往往是從理想條件出發(fā),而現(xiàn)實又非那樣理想化,憑決策者的經驗、直覺,可能選出較為可行的方案?傊,在決策活動中:方案的設計分析,由智囊團負責,領導負責用人的責任;方案的選擇則由領導者自己負責。兩者是各負其責,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共同保證決策的科學性
40.領導者的基本職能就是決策:決策在整個領導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任何部門,任何層次的領導工作都離不開決策,沒有決策就沒有領導。決策又是貫穿于領導過程始終的活動,領導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不斷地制訂決策和實施決策的過程。決策還是領導者履行各項職責的基礎,領導者的責任在于制訂戰(zhàn)略、撰寫規(guī)劃、確定政策、組織管理、使用干部,而履行這些職責是以決策為基礎的。再則,決策的方向和措施,正確的決策引導事業(yè)的勝利前進,錯誤的決策則會導致事業(yè)的失敗倒退。最后,現(xiàn)代社會的變化,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地位更為突出。決策在領導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決定了決策是領導者的基本職能
41.決策的模式:決策模式分為理性決策的模式、漸進決策的模式和綜合決策的模式。理性決策的模式強調決策必須嚴格按照科學的程序進行,注意運用現(xiàn)代科學的手段、方法和技術來進行決策,注重決策過程中的定量分析,甚至不惜建立起復雜的數(shù)學模型。理性決策的模式建立在理想條件之上的,難以完全適應現(xiàn)實的決策問題。西蒙因此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決策模式。漸進的決策模式是由美國的林德布洛姆提出來的。強調決策的過程是各種政治力量、利益團體相互作用、相互協(xié)調的漸進過程。注意到決策的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和現(xiàn)實性。其缺點是默守成規(guī),較為保守。綜合決策的模式是美國的A.埃澤奧尼提出來的,綜合運用理性的決策模式和漸進的決策模式。
42.科學決策過程中的信息及其作用:信息是科學決策的依據(jù),只有在充分掌握了決策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基礎上,才有可能明確實際存在的問題,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目標,并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方案。領導也只有根據(jù)準確的信息,才有可能作出正確的抉擇。沒有信息,領導者在決策中就會碰壁,導致決策失誤,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作用:決策需要信息,科學的決策需要的是準確、及時、適用的信息;為了獲取準確、及時、適用的信息,通常要做到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一是信息的收集;二是信息的加工;三是環(huán)節(jié)是信息的傳遞。信息工作既是決策前的一項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又是貫穿于整個決策過程中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
43.科學決策的程序:一是明確問題,確立目標;這是決策過程 的第一大步驟;二是集思廣益,擬定方案:擬定的方案是準備提供給領導者最終抉擇的,因此又稱為備擇方案,它的數(shù)量和質量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決策結果。備擇方案必須具有齊全性,即把所有可能的方案全部擬定出來;還要有排斥性,各方案間要有原則性的差異并且互相排斥。三是分析評估,選擇方案;對方案進行不該做和選擇一是要有合理的評選標準,二是要有科學的評選方案。評選決策方案,首先要看能否實現(xiàn)決策的目標,這是徇決策方案優(yōu)劣最主要的標準;其次還要考慮實施方案所付出的代價相對較小、所承擔的風險相對較小,所產生的副作用相對較小。四是實施方案,完善決策。決策方案的實施階段應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編制實施計劃,把決策具體化;二是組織實施力量,保證決策方案的實現(xiàn);三是落實實施責任,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四是建立反饋系統(tǒng),及時檢查發(fā)現(xiàn)決策方案實施中的問題;五是糾正決策偏差,必要時進行決策修正或追蹤決策
44.人才的特點:一是創(chuàng)造性。人才必須是為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的進步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勞動,在某一方面做出了較大貢獻的人。這是現(xiàn)代人才的最基本的特征。二是歷史進步性,即人才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必須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歷史的進步起著推動的作用。三是社會性。人才只能生活在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四是專業(yè)性。這是現(xiàn)代人才的一個重要特點。五是相對性。人才與非人才之分是相對的,一般人才與重要人才之分也是相對的。
45.人行選拔的原則:必須堅持全面的、歷史的、發(fā)展的觀點,用辯證法的眼光去考察識別人才,在整個工作的過程中去考察識別人才,不能用形而上學的、孤立靜止的觀點去考察識別人才。具體應該堅持四個原則:一是察言與觀行相結合的原則;二是考察歷史與考察現(xiàn)實相結合的原則;三是發(fā)現(xiàn)人才的長處與認識人才的短處相結合的原則。四是組織考察與群眾評議相結合的原則
46.委任制的優(yōu)缺點及其具體原則:委任制又稱聘任制,是指有任免權的領導機關或領導者按照人事管理權限對人才授予一定職位的一種制度。其主要優(yōu)點在于權力集中、責任明確,指揮統(tǒng)一,行動迅速,效率、任命程序簡單明了等。缺點是難免人治現(xiàn)象和人治的作用。我國委任制的主要原則有四:一是先考察后任命的原則;二是工作需要與個人專業(yè)特長相結合的原則;三是集體討論決定的原則;四是嚴格審批程序的原則。
47.我國三種主要的人才選拔制度及其優(yōu)缺點:我國目前實行的人才選拔制度主要有選舉制、考選制和薦選制⑴選舉制是通過群眾投票表決選拔人才的一種制度,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種民主形式,也是民主選拔人才的一種重要制度。選舉的具體形式包括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較好地體現(xiàn)了選拔人才的民主性和法制性。但這種制度也只能在一定范圍內采用⑵考選制,是指通過公開考試,根據(jù)成績選拔人才的一種制度。實踐證明這種選拔人才的方法優(yōu)點很多,但是這種制度并不是萬能的,它只適用于選拔初、中級人才、對于高級人才的選拔,是不可能只憑一兩次考試來決定的⑶薦選制,是通過推薦的辦法來選拔人才的一種制度。在具體操作方面,有三種形式,即自薦制、他薦制和群眾推薦制。優(yōu)點:能夠把人才推薦者和人才選拔者兩方面的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各種具體制度健全的條件下,既有利于發(fā)揮人才推薦者的積極性,為人才選拔機關廣薦人才;同時,由于人才的選拔必須經過選拔者或選拔機關考察后才能確定,這就有效防止了非人才進入人才隊伍,保證了人才選拔的質量;缺點:一是人才選拔的范圍受到限制二是人才選拔缺乏硬性的客觀標準三是人才選拔缺乏程序化和法制化
48.思想政治工作對領導工作的重要意義:思想政治工作對領導工作的意義有二:其一,思想政治工作是領導者在領導活動中用以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調動人們建設社會主義積極性的一種重要手段。其二,思想政治工作是領導過程中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既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也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
49.思想政治工作是所有工作的生命線: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為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指明了正確的政治方向,保證其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夠不斷提高群眾的思想認識水平,使廣大群眾相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正確的。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夠改善領導與群眾、群眾與群眾的關系,造成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
50.在社會主義教育過程中,必須使受教育者認識到:其一,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最終勝利是不依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規(guī)律;其二,中國的歷史決定中國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其三,社會主義優(yōu)越于資本主義的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它能從根本上有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其四,中國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五,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盡管有困難,但最終一定會勝利。
51.民主與法制的教育問題上,必須注意到:⑴樹立民主和法制的觀念⑵劃清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同資本主義民主與法制的界限⑶明確民主與法制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⑷充分認識到學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廣大公民不但要自覺遵守法律,而且還要善于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監(jiān)督領導機關嚴格執(zhí)法,敢于與各種違法現(xiàn)象進行堅決的斗爭
52.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導方針:疏導是思想政治工作唯一正確的方針。疏導方針包括疏通和引導兩層含義。疏通就是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在發(fā)展民主的基礎上讓人們暢所欲言,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引導是指采用循循善誘,說服教育的方法,把各種不正確的思想引向正確的方向和軌道。與疏導相對立的是壓制;與引導相對立的是放任自流。疏通與引導是一個整體的兩個方面,兩者具有辯證關系,即疏通是引導的基礎,引導是疏通的目的和歸宿,疏通中有引導,引導中有疏通,但疏通不同于引導,引導不同于疏通,二者缺一不可。疏通是基礎,引導是目的,只有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構成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總方針。把疏導的方針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總方針,這是黨在長期的領導實踐中對思想政治工作經驗的科學總結。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導方針是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為科學根據(jù)的。
53.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原則有八:一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二是結合業(yè)務工作一道做的原則,三是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原則,四是表揚與批評相結合的原則,五是精神鼓勵與物質鼓勵相結合的原則,六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的原則,七是循循善誘、循序漸進的原則;八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強行政管理、嚴格組織紀律相結合的原則
54.領導體制的特征:一是時代性,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體制;領導體制是在一定的領導實踐基礎上產生和形成的。二是規(guī)范性,一般要依法或規(guī)章來確立;三是系統(tǒng)性,是一個體系;四是階級性
55.領導體制主要內容:一是領導組織結構;二是領導的層次和跨度;三是領導機構中各部門之間的職責與權限劃分;四是領導機關的組成要素;五是領導人員的配置與管理制度
56.領導機關的組成要素:一是決策中心;二是咨詢系統(tǒng);三是執(zhí)行系統(tǒng);四是監(jiān)督系統(tǒng);五是信息反饋系統(tǒng)
57.領導體制的作用體現(xiàn):其一,領導體制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建立聯(lián)系、發(fā)生作用的橋梁和紐帶;其二,領導體制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改造客觀世界的工具;其三,領導體制是領導者同社會發(fā)生聯(lián)系與作用的實體;其四,領導體制是否科學健全,直接影響著領導效能的高低并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
58.一長制和委員會制的優(yōu)缺點:⑴一長制就是在一個機關或單位中,將法定的決策權集中于一位主要負責人,由他個人對上級和監(jiān)督機關負責,用下級服從上級而不是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進行決策和處理問題。一長制也稱首長負責制。優(yōu)點在于權力集中,責任明確,指揮靈每敏,行動迅速,沖突較少,效率較高;它可以防止推諉和扯皮,消除或減少不負責任的現(xiàn)象。缺點是由于一個人各方面能力有限,考慮問題,處理事情,難免有失誤。如果一長制的首長選擇不當,就可能貽誤事業(yè),甚至造成獨斷專行、濫用職權。⑵委員會制,就是決策權屬于兩個以上的負責人或領導集體,按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進行決策和處理問題,又稱合議制。優(yōu)點在于能夠集思廣益,減少決策失誤;工負責,可以減輕主要負責人的負擔;互相監(jiān)督,可以避免個人專斷和濫用職權。缺點是權力分散,責任不明,行動遲緩,效率不高;決策中有時意見難于統(tǒng)一,使問題久議不決,坐失良機,貽誤大事。如果委員會不真正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就容易產生名義上是集體負責,實際上是個人說了算,或口頭上是集體負責,實際上無人負責等現(xiàn)象
59.科學處理層次制與職能制的關系:層次制,是指一個系統(tǒng)或單位,在縱向上劃分若干層次,每一個層次對上一層次負責,從指揮中心到基層形成一個像連續(xù)臺階那樣的指揮系統(tǒng),即形成直接指揮、監(jiān)督和控制的渠道。整個組織系統(tǒng)呈現(xiàn)出下大上小的金字塔結構,權力分布呈上寬下窄的格局。職能制,是指一個系統(tǒng)或單位,在橫向上按業(yè)務性質的不同平行高置若干的職能部門,輔助領導機關實施領導。層次制與職能制混合使用是目前各種大型組織普遍采用的領導體制。處理二者的關系,要注意三點:一是要處理好橫向管理幅度問題,即領導機關和領導者個人究竟以管轄多少部門和成員才算合適;二是要處理好縱向的領導層次問題;三是要合理劃分職能部門之間的職能權限。
60.我國領導體制的基本特征:一是人民的主人地位。二是共產黨領導的核心作用。三是中央集權式的統(tǒng)一領導與管理
61.我國領導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四大方面:一、轉變政府職能,實行政企分開,進行機構改革與機構精減,提高工作效率。二、建立健全民主決策的制度和程序,增強決策的科學性。三、加速組織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現(xiàn)代組織人事制度,包括健全領導人員的選拔任用制度,建立健全各類人員的分類管理制度。四、完善民主監(jiān)督制度,保證權力的正常運行,實現(xiàn)領導機關和公職人員的廉政和勤政
62.集權制與分權制的優(yōu)缺點及如何處理它們的關系:⑴集權制是指一切重大問題的決策權都集中在上級領導機關或上級領導者,下級機關或下級領導者沒有或很少有自主權,它只能按上級機關的決定和指示辦事。如軍隊的領導體制。優(yōu)點為大于能夠統(tǒng)一意志,集中力量,統(tǒng)一政令,指揮靈活,便于協(xié)調;能夠統(tǒng)籌全局,兼顧各方面利益,計謀長遠,利于重點建設。缺點是缺乏彈性和應變能力,不易因時因地制宜,靈活機動地處理問題,不易提高效率,容易束縛下級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致下級惟命是從,消極等待;弄不好易于導致官僚主義、個人專斷等弊病,影響領導機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⑵分權制是指下級機關或下級領導者在自己管轄的范圍內,有獨立自主地決定問題的權力,上級對下級在法定職權范圍內決定處理的事情不得進行干涉。優(yōu)點在于分級治事,分級負責,使下級機構富有彈性和靈活性,能夠因時因地制宜,增強應變能力,易于發(fā)揮下級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效率,增強效益。缺點是容易導致自立門戶、政令不一,各自為政,產生不顧大局的地方主義和分散主義等弊端⑶正確處理集權與分權的關系,從理論上說,就是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即既有中央、上級的必要的集中統(tǒng)一,又有地方、下級的相對的獨立自主,充分調動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兼顧兩方面的利益。在具體實際中,可以堅持六個原則:一是可能損失原則,可能產生嚴重損失的由上級決策;二是責任范圍原則,依法由上級承擔法律責任的由上級決策;三是決策范圍原則,需要做出一致規(guī)定的,由上級決策;四是監(jiān)督考核原則;五是業(yè)務性原則,業(yè)務性質相同的應由上級決策;六是地域規(guī)模原則,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計劃和戰(zhàn)略規(guī)劃應由上級來決定。
63.我國領導體制改革必須遵循的原則有五:一是黨的領導的原則,即改革必須有利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而不是否定和削弱黨的領導,改革必須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有步驟、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改革必須把堅持黨的領導與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二是民主管理原則,要加強各級人大的建設,加強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職代會工作,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特別是村民委員會的建設。三是法制原則。四是合理劃分權限的原則。五是活力與效率原則
64.領導者素質的特點是由領導工作的性質和職能所決定的。主要有三:第一是綜合性,它是由諸多因素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第二是動態(tài)性,即在相對穩(wěn)定的同時,處于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之中。第三是層次性,即對不同層次不同性質的領導者,在其素質要求上,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特殊的一面,不能一刀切
65.領導者素質的重要性(意義):首先,領導者良好素質是發(fā)揮領導功能、完成領導任務和提高領導績效的重要基礎;其次,領導者良好的素質是發(fā)動、團結、率領群眾開拓進取的保證。第三,領導者良好素質,是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的源泉。第四,領導者良好的素質,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關鍵
66.領導者的能力素質:能力素質是領導者素質的核心。領導者應當具備的能力包括:一是預測和決斷能力;二是組織指揮能力;三是交際協(xié)調能力;四是應變創(chuàng)新能力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