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網校 - 萬題庫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導航
熱點搜索
學員登錄 | 用戶名
密碼
新學員
老學員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考試吧 > 考研 > 考研復習指導 > 考研政治復習指導 > 考研考點預測 > 正文

2010年考研《政治理論》最后沖刺考點狂背一

來源:恩波 2009-12-20 13:23:48 要考試,上考試吧! 考研萬題庫
2010年考研只有最后20天左右時間了,為幫助廣大學員更好的沖刺備考,考試吧特整理了“2010年考研《政治理論》最后沖刺考點狂背”,以供考生參考使用!預祝各位考試順利!

  第三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考點1實踐活動中的主體、客體與中介

  實踐活動的主體是指從事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客體是指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中介是指連結主客體的工具、手段以及運用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提示: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考點2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及相互作用的過程

  (1) 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從根本上說是認識關系和實踐關系。主體在認識和改造客體的過程中,在受到客體制約的同時,又能使主體自身得到發(fā)展,超越現(xiàn)實客體,從而使主客體同時得到改造、發(fā)展和完善。

  (2) 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過程的主要環(huán)節(jié):①確立實踐目的和方案;②實施方案,把方案變?yōu)閷嶋H的實踐活動;③通過反饋和調節(jié),使實踐目的、手段和結果按一定方向運行。

  考點3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1)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為認識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2) 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不斷提出新課題,推動著認識向前發(fā)展;為認識提供必要的條件;提高了主體的認識能力。

  (3) 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

  (4)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以更好地改造客體。

  總之,實踐是認識的起點和歸宿,是全部認識的基礎。學習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就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提示:認識來源于實踐并不否定人在生理素質上的差異對認識的影響,也不否認學習間接經驗的重要性。

  考點4認識、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1) 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①人的實踐活動受意識支配,不能離開認識的指導。②認識活動及其成果具有相對獨立性,能夠反作用于實踐。③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是多方面的。④正確的認識指導實踐,能夠達到預期效果;錯誤的認識指導實踐,會導致實踐失敗。

  (2) 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①理論是對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理應走在實踐前頭;②科學理論能預見未來,端正實踐方向;③科學理論能夠推動實踐創(chuàng)新。

  考點5認識的本質

  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考點6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

  (1) 唯物主義認識路線: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

  (2) 唯心主義認識路線:堅持從思想和感覺到物。主觀唯心主義認為認識是主觀自生的,客觀唯心主義認為認識是上帝的啟示或絕對精神的產物。

  考點7辯證唯物主義能動反映論與舊唯物主義直觀反映論的原則區(qū)別

  辯證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義都堅持反映論,但兩者有著本質區(qū)別。(1) 舊唯物主義即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識論,是消極被動的直觀反映論,把人的認識看成是消極地、被動地反映外界對象。它離開實踐考察認識問題,不了解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離開辯證法考察認識問題,不了解認識的辯證性質和過程,認為認識是一次性完成的。(2) 辯證唯物主義把實踐的觀點引入認識論,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的嚴重缺陷。

  提示:(1)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主要內容:①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②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一個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③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以實踐為中介而實現(xiàn)的。

  (2) 認識中介決定著不同時代人們認識活動的基本方式,主要由物質性認識工具、觀念(知識)性認識工具和語言工具所組成。

  考點8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相互關系

  (1) 感性認識是人在實踐中通過感官對事物外部形態(tài)的直接的、具體的反映;包括感覺、知覺、表象三種形式;特點是直接性和具體性;局限性是只反映了事物的現(xiàn)象。理性認識是對事物內部聯(lián)系的反映;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以及假說和理論等形式;特點是間接性和抽象性;局限性是造成認識脫離現(xiàn)實的可能性。

  (2)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辯證統(tǒng)一的,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①它們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質的區(qū)別。②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互相依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③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互相滲透。割裂二者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會導致唯理論和經驗論,在實際工作中就會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

  考點9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

  (1) 必要性:感性認識反映事物的現(xiàn)象,是表面的膚淺的;理性認識反映事物的本質,是內在的深刻的。只有實現(xiàn)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第一次飛躍,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

  (2) 必備條件:①勇于實踐,獲取豐富的、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②經過理性思考,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考點10認識過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觀、理性思維等能力,在認識活動中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為指導、解釋和預見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等,對人的認識活動起調節(jié)作用,主要體現(xiàn)為動力、誘導和激發(fā)作用。二者在認識活動中相互制約,共同推動認識活動的發(fā)展。

  考點11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1) 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是認識過程中更為重要的一次飛躍。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理性認識向實踐的飛躍是一個認識指導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在實踐中檢驗認識的過程。

  (2) 實現(xiàn)飛躍的必備條件:①從實際出發(f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②把關于客觀事物的認識同主體自身的需要結合起來,形成正確合理的實踐觀念。這是由理性認識向實踐飛躍的中介環(huán)節(jié)和決定性環(huán)節(jié)。③把理論的正確性與現(xiàn)實的可行性統(tǒng)一起來。④理論為群眾所掌握,內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考點12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

  (1) 反復性是指,人們對于事物的認識往往要經過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2) 無限性是指,人類的認識永無止境、無限發(fā)展,表現(xiàn)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無限循環(huán),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永無止境的前進運動。

  考點13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1) 認識和實踐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fā)展決定了認識和實踐的統(tǒng)一是具體的和歷史的。所謂具體的,即主觀認識要同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客觀實踐相符合;所謂歷史的,即主觀認識要同特定歷史發(fā)展階段的客觀實踐相適應。

  (2) 堅持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既要反對認識落后于實際的右的錯誤,也要反對認識超越實踐的“左”的錯誤。

  考點14真理及其客觀性

  (1) 真理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

  (2) 真理是客觀的: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的檢驗標準即社會實踐是客觀的。

  提示:(1) 一切唯心主義皆否認真理的客觀性,宣揚主觀真理論。其典型表現(xiàn):一是馬赫主義真理觀,認為真理是“思想形式”;一是實用主義真理觀,認為“有用即真理”。

  (2) 真理的客觀性決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即對于特定認識客體來說,真理只有一個。

  考點15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

  (1) 真理的絕對性或者說絕對真理的含義:真理的客觀性、世界的可知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認識發(fā)展的無限性也是絕對的。

  (2) 真理的相對性或者說相對真理是指人們在一定條件下的正確認識是有限度的,它只是對客觀世界的一定范圍的、一定程度的和一定階段的正確認識,有待擴展、深化和發(fā)展。

  (3) 二者辯證統(tǒng)一:①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同一客觀真理的兩重屬性。②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相互聯(lián)結、相互包含。絕對真理寓于相對真理之中,無數(shù)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③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辯證轉化。

  提示:(1)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辯證統(tǒng)一,同人的思維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辯證統(tǒng)一相一致。思維能力的至上性是指人類思維能夠認識無限發(fā)展著的物質世界;思維能力的非至上性是指認識受社會歷史的實踐水平、主觀條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

  (2) 承認真理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tǒng)一,既要反對片面擴大真理絕對性的絕對主義,又要反對片面擴大真理相對性的相對主義。絕對主義在實際生活中表現(xiàn)為教條主義和思想僵化;相對主義在實際生活中表現(xiàn)為懷疑主義和詭辯論。

  (3) 真理是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表明真理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時間、地點和條件下主觀與客觀的符合。真理的具體性所包含的內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歷史的,是有條件的。

  考點16真理與謬誤的對立與統(tǒng)一

  真理和謬誤相伴而生,既對立又統(tǒng)一。①真理和謬誤是性質不同的兩種認識,是對立的。②真理和謬誤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轉化,是統(tǒng)一的。

  考點17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所決定的。(1) 真理的本性是主觀和客觀相符合。檢驗一種認識是否為真理,既不能在純粹主觀范圍內解決,也不能在純粹客觀范圍內解決。(2) 實踐是溝通主觀和客觀的“橋梁”,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特點,能夠把主、客觀聯(lián)系起來加以對照,從而判明主、客觀是否一致。

  提示:邏輯證明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但不能否定邏輯證明的作用。邏輯證明是對實踐標準的一個重要補充。

  考點18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實踐標準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1) 確定性即絕對性是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 標準;實踐能夠檢驗一切認識。(2) 不確定性是指:具體實踐具有歷史局限性,不能充分檢驗某一認識的真理性;實踐檢驗真理不是一次完成,而是一個過程;已被實踐檢驗過的真理還要繼續(xù)經受實踐的檢驗。(3) 堅持實踐標準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防止唯心主義的隨意性,避免形而上學的絕對化。

  考點19實踐活動的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

  實踐活動是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統(tǒng)一。實踐的真理尺度是指在實踐中所必須遵循的反映實踐對象客觀規(guī)律和本質的真理。實踐的價值尺度是指在實踐中所必須遵循的以滿足人們需要為內容的特定的價值目標。

  考點20價值及其特征

  (1) 價值是指具有特定屬性的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意義,發(fā)生和形成于主體需要和客體屬性的關系中。

  (2) 價值的特性:①客觀性。價值關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客觀的。②主體性。客體屬性能否具有價值以人的需要為基準;同一客體對于不同主體價值不同,帶有主體個性特征;價值關系不是自然、現(xiàn)成的關系,而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關系。③社會歷史性。這是由于價值關系的主體具有社會性和歷史性。④多維性。每一主體的價值關系都具有多維性。

  考點21價值評價及其特點

  價值評價即對主體和客體的價值關系進行評判。主要特點:(1) 評價以主客體的價值關系為認識對象。(2) 評價結果與評價主體直接相關,依主體的特點而轉移。(3) 評價結果正確與否依賴于相關的知識性認識。

  提示:(1) 價值評價具有客觀性,不是一種主觀隨意性的認識活動。

  (2) 實踐是檢驗評價結果的標準。不同主體對同一事物的價值評價差異,并不說明價值評價沒有客觀標準。價值評價只有與人類整體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確的價值評價。

  考點22價值評價的功能

  價值評價具有激勵、制約和導向作用,是推動實踐不斷實現(xiàn)價值的精神驅動力量,是實踐發(fā)展的規(guī)范因素,是實踐活動發(fā)展的導向因素。

  考點23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的價值觀是先進的社會集團或階級在實踐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眾的要求,對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起著促進作用。

  考點24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1) 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是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真理原則是指人類必須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認識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從真理。價值原則是指人類必須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認識和改造世界,創(chuàng)造和實現(xiàn)價值。

  (2) 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的區(qū)別:真理原則側重于客體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動中的客觀制約性;體現(xiàn)了社會活動中的統(tǒng)一性。價值原則側重于主體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動中的目的性;體現(xiàn)了社會活動中的多樣性。

  (3) 真理和價值統(tǒng)一于實踐。①實踐以真理和價值的統(tǒng)一為前提。②價值實現(xiàn)以堅持真理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價值的。③真理和價值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相互制約、相互引導、相互促進。在實踐基礎上實現(xiàn)真理與價值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條基本原則。

  考點25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1) 從實際出發(fā),就是要從發(fā)展變化著的客觀實際出發(fā),從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出發(fā),按照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認識世界。所謂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從中找出其固有的規(guī)律作為我們的向導。所謂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觀實際的陳舊觀念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也就是實事求是。

  (2) 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辯證統(tǒng)一的:①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歸宿,二者目標一致。②二者著眼點不同,解放思想強調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事求是強調遵循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③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體現(xiàn)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guī)律性的統(tǒng)一。

  提示:(1)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要求。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2) 認識與實踐的統(tǒng)一原理,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真理,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貫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

  考點26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真理

  (1) 堅持認識和實踐的統(tǒng)一,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真理觀,努力做到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真理。

  (2) 人類的實踐和認識是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求我們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

  考點27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

  (1)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和變革的先導。

  (2) 對待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進行實踐創(chuàng)新和理論創(chuàng)新,做到堅持和發(fā)展的統(tǒng)一。

  考點28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辯證統(tǒng)一

  (1)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創(chuàng)造歷史的兩種基本活動。二者相互依賴,相互制約,辯證統(tǒng)一。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須正確地認識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是達到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徑。

  (2)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既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也是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3)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也就是從必然走向自由的過程。認識必然,爭取自由,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標。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相關推薦:2010年名師肖秀榮考研政治沖刺考前大預測
       2010年任汝芬考研《政治》最后沖刺卷10套
       任汝芬團隊:2010年考研政治十大預測分析題
文章搜索
萬題庫小程序
萬題庫小程序
·章節(jié)視頻 ·章節(jié)練習
·免費真題 ·?荚囶}
微信掃碼,立即獲。
掃碼免費使用
考研英語一
共計364課時
講義已上傳
53214人在學
考研英語二
共計30課時
講義已上傳
5495人在學
考研數(shù)學一
共計71課時
講義已上傳
5100人在學
考研數(shù)學二
共計46課時
講義已上傳
3684人在學
考研數(shù)學三
共計41課時
講義已上傳
4483人在學
推薦使用萬題庫APP學習
掃一掃,下載萬題庫
手機學習,復習效率提升50%!
版權聲明:如果考研網所轉載內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800@exam8.com,我們將會及時處理。如轉載本考研網內容,請注明出處。
官方
微信
掃描關注考研微信
領《大數(shù)據(jù)寶典》
下載
APP
下載萬題庫
領精選6套卷
萬題庫
微信小程序
幫助
中心
文章責編: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