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答案解析 |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答案】
1-5 D D B B C 6-10 D B A A A 11-15 C D A B C
16-20 C A A D D
二多項選擇題【答案】
21.ABCD 22.ABC
三、簡答題
23、答:(1)表象在知覺的基礎上產生,表現和知覺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心理學將表象看作已經貯存的知覺象的再現,或經過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Neisser認為,表象活動就是應用知覺時所用的某些認知過程,將表象看作是由相應的知識所激活的對知覺的期待。Kosslyn將視覺表象看成類似于視知覺的人腦中的圖畫,或者類似圖畫的信息表征。這些觀點都強調表象與知覺的等價機能。 (2)其不同點在于:①知覺形象鮮明生動;表象形象卻比較暗淡模糊。②知覺形象持久穩(wěn)定;表象形象不穩(wěn)定、易變動。③知覺形象完整;表象形象不完整。
四、綜合題
24:注意的理論
一、注意的選擇性理論模型
(一)過濾器理論模型
由布魯德本特(D.E.Broadbent)提出,認為注意相當于一個過濾器,它按照“全”或“無”的法則工作,接通一個通道,一些信息通過并得到進一步加工處理,其他通道被阻斷,信息不能通過,暫時貯存在短時記憶中,并迅速衰退。對選擇性注意的系統研究開始于E C Cherry(l953)對雞尾酒會效應的興趣。在一個雞尾酒會上,人們被各種談話的聲音包圍著;人們只聽到某些談話,而聽不到另一些談話。如果別人議論到你,提到了你的名字,你就會異常敏感地聽到它。1.Cherry(1953)的實驗研究2.Broadbent D.E.(1954,英國)的實驗研究。
過濾器模型較好地解釋了Cherry和Broadbent的實驗結果。
(1) 在Cherry的追隨實驗中;被試只接受了來自追隨耳的信息,由于過濾器的作用,對非追隨耳的信息幾乎完全消失。
(2) 在Broadbent的分聽實驗中,大多數被試傾向于先報告從一個通道進入的信息,后報告從另一個通道進入的信息,而不是按信息同時進入兩耳的時間順序進行報告。這種現象是由于,當被試先報告來自一耳的信息,后報告來自另一耳的信息時,他們只在兩個通道間進行了一次轉換,因而成績較好。相反,當被試按信息同時進入兩耳的時間順序進行報告時,他們必須在兩個通道間來回行多次的轉換,因而成績就差了。
模型的評價(局限性)
(1) 首先,模型是根據聽覺實驗的結果提出的,實驗所用的材料都是聽覺材料,因此信息的選擇與過濾只發(fā)生在同類性質的材料間。當材料的性質改變,信息輸入來自不同的感覺通道時,模型的預測力量就不強了。它只是一個單通道模型。
(2) 其次,模型只解釋了刺激的物理性質對信息選擇的作用,而無法解釋材料的語義聯系在信息選擇中的作用。事實上,當實驗是用有語義聯系的材料來做時,被試者對不注意的材料是能夠加工的。
(3) 第三,由于人們可能對語義進行加工,因此,假定注意選擇發(fā)生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階段是沒有根據的。
(二)衰減理論模型
由特瑞斯曼(A.M.Treisman)于1960年提出,認為不被注意或未被追隨的信息也可通過過濾裝置,但被衰減,其中重要的信息仍可以通過而得到高級加工,并反映到意識中。Treisman實驗結果的解釋,不被注意的通道也能通過某些信息。衰減作用模型不僅解釋了注意的選擇機制,而且解釋了單詞的識別機制,因而在認知心理學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衰減作用模型改進和發(fā)展了過濾器模型,它能解釋更廣泛的實驗結果,并對人的行為作出更好的預測。
兩個模型的共同之處:
(1)兩個模型都認為,人的信息加工系統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輸入的信息必須由過濾器加以調節(jié)。
(2)兩個模型都假定,過濾器的位置在知覺分析之前;蛟诔跫壩锢矸治雠c高級意義分析之間,耳不是反應選擇階段。
兩個模型的不同之處:
(1)假設不同。過濾器模型假設,注意選擇的基礎是對刺激物理屬性的分析;衰減模型認為,注意分析更為復雜,可能由語義加工組成。
(2)加工性質不同。過濾器模型假設,是“全或無”的方式;衰減模型認為,通道不是完全關閉的,而是關小或抑制。
(三)反應選擇理論模型
由多依奇(Deutsch)提出,后經諾曼(D.A.Norman)加以完善和發(fā)展。該理論認為,早期的信息加工是沒有選擇性的,信息都可得到識別,信息是否被注意,是根據信息的重要性做出的反應選擇。
(四)多階段選擇理論模型
約翰斯頓與漢斯等(Johnstone&Heinz)提出,認為選擇在信息加工的不同階段都有可能發(fā)生,在選擇之前的加工階段越多,所需的認知加工資源就越多,且選擇發(fā)生的階段依賴于當前任務的需要。
二、注意的資源分配理論模型
心理學家卡內曼(D.Kahneman)于1973年提出了第一個注意的資源分配模型,他認為,當人同時做幾樣活動時,如果活動不超過資源總量,這些活動就可同時進行,如超過,那么在進行第2、3項活動時,就會使第1項活動的反應退步。相關實驗:Lewis(1970)的研究發(fā)現,被試者能識別幾乎所有情況下的信息,即使信息呈現給非追隨耳也是如此。
早期(知覺)選擇模型和反應選擇模型的比較
(1)差別:瓶頸的位置不同。位置由作業(yè)性質決定,早期(知覺)選擇模型是再認前選擇,反應選擇模型是語義分析。
(2)相同:兩個模型中都存在瓶頸;兩個模型都承認注意的分配,幾個通道的信息可以同時受到注意。
(3)在研究方法上應加以改進:知覺選擇模型應多利用附加追隨程序的雙聽技術,比較兩個通道的作業(yè)情況;反應選擇模型應多用不附加追隨程序的雙耳作業(yè),使注意分配到雙耳。也應看到不同感覺道的特點,比較不同通道的差異。
三、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論
由特瑞斯曼(A.M.Treisman)(1982.1992)提出,她對物體的特征(如顏色、大小和特定朝向的線條)和物體本身進行了區(qū)分,并根據這一區(qū)分構建理論。這個理論著眼于注意的整合功能,將注意與知覺的內部過程緊密地結合起來,很有特色。該模型的核心是將客體知覺過程分成兩個階段:(1)早期的前注意階段和特征整合階段,對特征進行自動的平行加工,無需注意;(2)通過集中注意將諸特征整合為客體,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