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網校 - 萬題庫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導航
熱點搜索
學員登錄 | 用戶名
密碼
新學員
老學員

2011年心理學專業(yè)考研測試題及答案解析(4)

來源:萬學海文 2010-11-1 13:58:48 要考試,上考試吧! 考研萬題庫
考試吧整理“2011年心理學專業(yè)考研測試題及答案解析”供廣大考生備考使用。
第 1 頁:試題
第 2 頁: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答案】

  1-5 D D B B C 6-10 D B A A A 11-15 C D A B C

  16-20 C A A D D

  二多項選擇題【答案】

  21.ABCD 22.ABC

  三、簡答題

  23、答:(1)表象在知覺的基礎上產生,表現和知覺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心理學將表象看作已經貯存的知覺象的再現,或經過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Neisser認為,表象活動就是應用知覺時所用的某些認知過程,將表象看作是由相應的知識所激活的對知覺的期待。Kosslyn將視覺表象看成類似于視知覺的人腦中的圖畫,或者類似圖畫的信息表征。這些觀點都強調表象與知覺的等價機能。 (2)其不同點在于:①知覺形象鮮明生動;表象形象卻比較暗淡模糊。②知覺形象持久穩(wěn)定;表象形象不穩(wěn)定、易變動。③知覺形象完整;表象形象不完整。

  四、綜合題

  24:注意的理論

  一、注意的選擇性理論模型

  (一)過濾器理論模型

  由布魯德本特(D.E.Broadbent)提出,認為注意相當于一個過濾器,它按照“全”或“無”的法則工作,接通一個通道,一些信息通過并得到進一步加工處理,其他通道被阻斷,信息不能通過,暫時貯存在短時記憶中,并迅速衰退。對選擇性注意的系統研究開始于E C Cherry(l953)對雞尾酒會效應的興趣。在一個雞尾酒會上,人們被各種談話的聲音包圍著;人們只聽到某些談話,而聽不到另一些談話。如果別人議論到你,提到了你的名字,你就會異常敏感地聽到它。1.Cherry(1953)的實驗研究2.Broadbent D.E.(1954,英國)的實驗研究。

  過濾器模型較好地解釋了Cherry和Broadbent的實驗結果。

  (1) 在Cherry的追隨實驗中;被試只接受了來自追隨耳的信息,由于過濾器的作用,對非追隨耳的信息幾乎完全消失。

  (2) 在Broadbent的分聽實驗中,大多數被試傾向于先報告從一個通道進入的信息,后報告從另一個通道進入的信息,而不是按信息同時進入兩耳的時間順序進行報告。這種現象是由于,當被試先報告來自一耳的信息,后報告來自另一耳的信息時,他們只在兩個通道間進行了一次轉換,因而成績較好。相反,當被試按信息同時進入兩耳的時間順序進行報告時,他們必須在兩個通道間來回行多次的轉換,因而成績就差了。

  模型的評價(局限性)

  (1) 首先,模型是根據聽覺實驗的結果提出的,實驗所用的材料都是聽覺材料,因此信息的選擇與過濾只發(fā)生在同類性質的材料間。當材料的性質改變,信息輸入來自不同的感覺通道時,模型的預測力量就不強了。它只是一個單通道模型。

  (2) 其次,模型只解釋了刺激的物理性質對信息選擇的作用,而無法解釋材料的語義聯系在信息選擇中的作用。事實上,當實驗是用有語義聯系的材料來做時,被試者對不注意的材料是能夠加工的。

  (3) 第三,由于人們可能對語義進行加工,因此,假定注意選擇發(fā)生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階段是沒有根據的。

  (二)衰減理論模型

  由特瑞斯曼(A.M.Treisman)于1960年提出,認為不被注意或未被追隨的信息也可通過過濾裝置,但被衰減,其中重要的信息仍可以通過而得到高級加工,并反映到意識中。Treisman實驗結果的解釋,不被注意的通道也能通過某些信息。衰減作用模型不僅解釋了注意的選擇機制,而且解釋了單詞的識別機制,因而在認知心理學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衰減作用模型改進和發(fā)展了過濾器模型,它能解釋更廣泛的實驗結果,并對人的行為作出更好的預測。

  兩個模型的共同之處:

  (1)兩個模型都認為,人的信息加工系統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輸入的信息必須由過濾器加以調節(jié)。

  (2)兩個模型都假定,過濾器的位置在知覺分析之前;蛟诔跫壩锢矸治雠c高級意義分析之間,耳不是反應選擇階段。

  兩個模型的不同之處:

  (1)假設不同。過濾器模型假設,注意選擇的基礎是對刺激物理屬性的分析;衰減模型認為,注意分析更為復雜,可能由語義加工組成。

  (2)加工性質不同。過濾器模型假設,是“全或無”的方式;衰減模型認為,通道不是完全關閉的,而是關小或抑制。

  (三)反應選擇理論模型

  由多依奇(Deutsch)提出,后經諾曼(D.A.Norman)加以完善和發(fā)展。該理論認為,早期的信息加工是沒有選擇性的,信息都可得到識別,信息是否被注意,是根據信息的重要性做出的反應選擇。

  (四)多階段選擇理論模型

  約翰斯頓與漢斯等(Johnstone&Heinz)提出,認為選擇在信息加工的不同階段都有可能發(fā)生,在選擇之前的加工階段越多,所需的認知加工資源就越多,且選擇發(fā)生的階段依賴于當前任務的需要。

  二、注意的資源分配理論模型

  心理學家卡內曼(D.Kahneman)于1973年提出了第一個注意的資源分配模型,他認為,當人同時做幾樣活動時,如果活動不超過資源總量,這些活動就可同時進行,如超過,那么在進行第2、3項活動時,就會使第1項活動的反應退步。相關實驗:Lewis(1970)的研究發(fā)現,被試者能識別幾乎所有情況下的信息,即使信息呈現給非追隨耳也是如此。

  早期(知覺)選擇模型和反應選擇模型的比較

  (1)差別:瓶頸的位置不同。位置由作業(yè)性質決定,早期(知覺)選擇模型是再認前選擇,反應選擇模型是語義分析。

  (2)相同:兩個模型中都存在瓶頸;兩個模型都承認注意的分配,幾個通道的信息可以同時受到注意。

  (3)在研究方法上應加以改進:知覺選擇模型應多利用附加追隨程序的雙聽技術,比較兩個通道的作業(yè)情況;反應選擇模型應多用不附加追隨程序的雙耳作業(yè),使注意分配到雙耳。也應看到不同感覺道的特點,比較不同通道的差異。

  三、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論

  由特瑞斯曼(A.M.Treisman)(1982.1992)提出,她對物體的特征(如顏色、大小和特定朝向的線條)和物體本身進行了區(qū)分,并根據這一區(qū)分構建理論。這個理論著眼于注意的整合功能,將注意與知覺的內部過程緊密地結合起來,很有特色。該模型的核心是將客體知覺過程分成兩個階段:(1)早期的前注意階段和特征整合階段,對特征進行自動的平行加工,無需注意;(2)通過集中注意將諸特征整合為客體,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

上一頁  1 2 
文章搜索
萬題庫小程序
萬題庫小程序
·章節(jié)視頻 ·章節(jié)練習
·免費真題 ·模考試題
微信掃碼,立即獲取!
掃碼免費使用
考研英語一
共計364課時
講義已上傳
53214人在學
考研英語二
共計30課時
講義已上傳
5495人在學
考研數學一
共計71課時
講義已上傳
5100人在學
考研數學二
共計46課時
講義已上傳
3684人在學
考研數學三
共計41課時
講義已上傳
4483人在學
推薦使用萬題庫APP學習
掃一掃,下載萬題庫
手機學習,復習效率提升50%!
版權聲明:如果考研網所轉載內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800@exam8.com,我們將會及時處理。如轉載本考研網內容,請注明出處。
官方
微信
掃描關注考研微信
領《大數據寶典》
下載
APP
下載萬題庫
領精選6套卷
萬題庫
微信小程序
幫助
中心
文章責編: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