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12月23日新四級完形填空分析
作者:上海新東方 靳萌
第二次新四級考試面紗終于揭開,作為傳統(tǒng)項目的完形填空題目,在6月24日第一次考試中動向初露端倪之后,形勢更加明朗。新四級考試,相對于老四級,充分體現(xiàn)了選拔性考試的特點。
本次考試仍然選擇了對于考生來說難度較大的議論說明類文體,而不是老四級中考生更容易應對的另一種文體――記敘描寫類文章,這從一個側面顯示了新四級命題人在保持有效“淘汰率”的基礎上力圖“選優(yōu)”的決心。
同六月份的首次新四級考試考試一樣,本次完形填空的題目難度層次分明,既有基礎性的送分題目,也有難度相當大的題目,其用意很明顯,就是讓英語語言應用能力較強的優(yōu)秀考生脫穎而出,也讓扎實掌握基礎知識點的同學在考場上獲得應有的回報。
難度較低的題目主要集中在老四級詞匯題中?己诵脑~匯和固定搭配考點,如67題考察set A apart from B與set off from, set up, set down之間的辨析,72題考察固定搭配lie in,76題考察句型固定搭配whether… or… ,79題考察one… another…,82題考figure out等。要做到牢固掌握這類基礎考點并不難,需要的僅僅是考生實實在在的知識積累和努力。
完形填空和老四級中的詞匯單選題一樣,選項中出現(xiàn)的詞,不管是否正確選項,都需要考生完全掌握。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完形填空的難詞辨析類題目中,歷年常考詞仍然占有相當大的分量。如83題選項中的identify, reveal, discover, 69題選項中的transmit, transfer, 78題選項中的aspect, abstract, assumption,以及contain, combine, define, justify, interpret等,都是歷年詞匯單選題,甚至完形填空中的熟悉面孔;再比如77題選項中以pro為前綴的一組易混淆詞 process, progress, product, prospect這組詞,在6月份的考試中剛剛出現(xiàn)過,數(shù)月之后再次登場,可見四級考試命題委員會對其的青睞程度。廣大考生可以由此得到啟發(fā),在老四級中反復出現(xiàn)的類似的同前綴系列?荚~,如以pre、re、con、trans等為前綴的一系列詞,以后出現(xiàn)在考卷上的可能性也相當大,值得考生引起足夠重視。而利用詞根詞綴記憶詞匯的方法,將幫助考生大幅度提高記憶此類易混淆詞的效率。
本次考試中出現(xiàn)的體現(xiàn)“選優(yōu)”目的的考題包括需要考生正確理解上下文句子邏輯關系的關聯(lián)詞題目,如68題language i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____ is much more than that. 考生需要正確理解more than 這個比較結構的含義、代詞that的指代對象,以及和前句之間形成的邏輯發(fā)展方向,才能正確選出答案;69題和80題需要考生具備一定的縱觀全文、瞻前顧后的能力,如果考生具備一定的全局關,從上下文的反復提示中獲得啟發(fā),分別選出正確答案communicate和spoken (language),其實并非難事;71題則是在兩個相對復雜的分句之間,設置了一個在往年完形填空中反復出現(xiàn)的even表示“甚至”的遞進邏輯關系題目;86題考察了一個較難的固定舉行考點 (but) once引導時間狀語從句,once 意為“一旦”等。另外一道難度較高的題目是 73題
… the unit of meaning, words, can be ____ together in different ways
選項為 rung, stuck, consisted, strung, 四個選項都是以被動語態(tài)過去分詞的形勢出現(xiàn),意思似乎有幾個詞都說得通,而正確答案則涉及到“string words together”這樣一個許多考生從未見過的固定用法。雖然從題目到選項并未出現(xiàn)超綱單詞,但是如果要想到將詞“串聯(lián)成句”的表達,著實需要考生在考試的巨大壓力下仍能有一定的想象力和靈活應用語言的技巧乃至勇氣。所謂藝高人膽大,雖然是超綱表達,相信相當一部分語言應用能力較強的考生還是能夠順利做出答案。
總而言之,本次考試又一次清楚地傳遞了這樣的信息:新四級考試給優(yōu)等考生充分提供了出類拔萃的機會,但是并沒有像許多同學擔心的那樣,變成英語的“奧林匹克智力競賽”,考生只要扎實掌握最近十到十五次的老四級考試詞匯考點,一定能在這個項目上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