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六級今年聽力考聽寫還是繼續(xù)考短文?
答:我個人認為今年六級考復合式聽寫。
問:老師,我覺得我沒有掌握足夠的六級詞匯,屬于很少的那種,四級也是磕磕碰碰才過的那種。我做詞匯題的時候是不是應該適當做放棄。請問像我這樣的學生在詞匯的答題中應該花多少時間??謝謝。
答:如果這位同學詞匯掌握的不好,可以適當做放棄。這部分畢竟總分才15分,如果能省下這部分的時候做閱讀理解題,可以加倍拿分率,一般詞匯題花7~8分鐘就可以了。
問:老師好。我可能最擔心的還是作文感覺,到了考場的環(huán)境,一是緊張,二就是,把一些句型什么的,全部都忘了~~~~~~郁悶的事啊可能還是我自身的水平不夠。不夠熟練吧老師覺得,最可能,是最最可能哦,作文考哪方面題型捏?
答:作文是好多同學的弱項,今年的作文,我個人認為考應用文和圖表作文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同學對這兩種作文的體裁還不熟悉,可以抓緊最后的時間去看看范文。尤其要注意這兩種體裁的基本寫作方法以及基本句型等等。
問:現(xiàn)在閱讀,趨向于,哪種體裁了呢?
答:現(xiàn)在閱讀理解基本上還是以兩種體裁為主,即議論文和說明文。議論文,分立論和駁論。議論文一定要把握文章的主旨以及發(fā)展的脈絡,具體的論壇方法如列舉、列證、比較對照、因果推論。說明文應對文章體裁的特點往往描述比較客觀,所問的問題基本上也是細節(jié)題,所以說明文不一定要閱讀整篇文章,可以直接用定位的方法到原文中找到相關的部分和句子,然后開始選答案。
問:老師好,作文,用什么顏色筆寫最好?
答:最近已開始試點網(wǎng)上閱卷,為保證掃描過程中字跡比較清楚,最后用黑色的簽字筆書寫,保證字跡的清晰以及容易辨認。以免因為字跡不清而丟失分數(shù)。
問:經(jīng)常有考58、59分的同學,心態(tài)非常重要,您覺得在考試之前,心態(tài)應該怎么調(diào)整?
答:考試之前保持適度的緊張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過度的緊張。我認為考前要保證足夠的睡眠和營養(yǎng)。要適應六級考試下午3點開考的時間段。盡量休息好,考前不必做大量的題目,不妨把一些要點,自己平時容易出錯的地方再看一看,歸納總結,弄明白為什么出錯。喝杯綠茶或者咖啡,保持適度的興奮狀態(tài),F(xiàn)在四六級考試從2005年6月開始采用710分的成績報告方式,所以同學們不必擔心58、59分的現(xiàn)象。
問:最后幾天,要力爭某一個方面有所突破。是這樣嗎?
答:最后兩天時間有限,我認為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最能有所提高得分的題型上面。如詞匯題。我剛才也說過因為詞匯題復現(xiàn)率比較高,而其他部分短期的效應并不明顯。作文可以背一些各種體裁的范文以及優(yōu)秀的句型等等。短期內(nèi)也比較有效。
問:寫作文時在考試的時候想到了一個詞,但是不知道英文怎么寫,那怎么辦?
答:如果不知道怎么拼寫,我建議馬上換一種說法。例如有一年考作文出了這樣的題目《My idea job》,如果你想當一位工程師 engineer ,如果engineer當時不會拼寫,我建議馬上改換主題,比如說當一個老師 a teacher ,畢竟teacher的拼寫比engineer好拼。再例如,extensive reading is beneficial to us.如果beneficial單詞不會拼,不妨換一種方式,用good for us,或do us good, 或bring us many benefits等等?傊忌邆渑R場應變、變通的能力,這樣不會因為一個單詞的不會而影響到作文整體的寫作。
問:字跡清晰是不是影響到得分情況?
答:個人認為這個并不影響得分,反之字跡不清晰一定會影響得分,所以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寫作字跡一定要清晰、字跡要工整。
問:模擬試卷已經(jīng)做了好多套,每次做都在六十五分左右,現(xiàn)在想再提高一些,但感覺不知怎么安排最后幾天,不知看些什么?
答:最后幾天還是以做真題為主,要盡量做最近幾年的真題。做完后要分析總結,歸納自己答錯率高的是哪些。比如詞匯題是搭配錯誤呢還是詞義辨析錯誤或者是形式相同意義不同的詞。例如閱讀理解題,是細節(jié)題容易錯還是判斷推理題容易錯。用有限的時候來專攻自己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問:夾敘夾議文章如何寫?
答:夾敘夾議,顧名思義就是議論文和敘述文的一個混合版。敘述某個現(xiàn)象、事件后對其進行評論,或者分析其原因。記敘文部分可以根據(jù)事情發(fā)展的時空順序來進行了解,就發(fā)生的現(xiàn)象或者事情進行點評。可以寫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或發(fā)生這種事情的原因,或建議以后采取什么方法來解決這類問題或消除這類現(xiàn)象。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