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匯總
第二章 中學課程
內容簡介
本章主要介紹了中學課程的相關知識,主要以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進行考查。
考生需掌握基本的課程類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課程、綜合課程、活動課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顯性課程、隱性課程等。了解不同課程流派的基本觀點,包括學科中心課程論、活動中心課程論、社會中心課程論等;理解課程開發(fā)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兒童、社會以及學科特征等;了解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涵義和相關理論;了解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標及其基本的實施狀況。
第一節(jié) 課程概述
高頻考點提要
1.課程的概念;2.課程的類型;3.課程理論流派。
高頻考點速記_
一、課程的概念
“課程”指課業(yè)及其進程。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英國教育家斯賓塞。
二、課程的類型
(一)分科課程、綜合課程與活動課程
從課程的組織方式來劃分,課程可分為分科課程、綜合課程與活動課程。
分科課程又叫做學科課程,是一種單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它強調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強調一門學科的邏輯體系的完整性,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使學生獲得邏輯嚴密和條理清晰的文化知識。
綜合課程是打破傳統的學科課程的知識領域,組合兩門以上學科領域而構成的一門學科。它由懷特海率先提出,強調學科之間的關聯性、統一性和內在聯系,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相關學科的整合,促進學生認識的整體性發(fā)展并把握解決問題的全面的視野與方法。
活動課程,又稱兒童中心課程、經驗課程,是為打破學科邏輯組織的界限,從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以活動為中心組織的課程;顒诱n程的代表是杜威。
(二)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
從對學生的學習要求的角度來劃分,課程可分為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
必修課程是指國家、地方或學校規(guī)定,學生必須學習的公共課程,是為了保證所有學生的基礎學習而開發(fā)的課程。其主導價值在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共性,體現對學生基本的要求。
選修課程是指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與發(fā)展方向,容許個人選擇的課程,是為了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而開發(fā)的課程。其主導價值在于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良好個性。
(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
從課程設計、開發(fā)和管理主體來區(qū)分,可將課程劃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國家課程是根據所有公民基本素質發(fā)展的一般要求設計的,它反映了國家教育的基本標準,體現了國家對各個地方、社區(qū)的中小學教育的共同要求。
國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體現國家的教育意志,確保所有國民的共同基本素質。它對政治方向的把握、教育方針的貫徹、培養(yǎng)目標的落實,起著決定性作用。
地方課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以國家課程標準為基礎,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課程觀念的指導下。根據地方經濟、特點和文化發(fā)展等實際情況而設計的課程,它是不同地方對國家課程的補充,反映了地方社會發(fā)展狀況對學生素質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同時,地方課程對該地方的中小學課程實施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它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滿足地方社會發(fā)展的現實需要。
校本課程實質上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fā)的民主決策的過程,即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學生以及家長和社區(qū)人士共同參與學校課程計劃的制定、實施和評價活動。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體是教師。
校本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通過課程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
(四)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
從課程的呈現方式來劃分,課程可分為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
顯性課程亦稱公開課程,是指在學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顯的方式呈現的課程。顯性課程的主要特征是計劃性,這是區(qū)分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主要標志。
隱性課程亦稱潛在課程、自發(fā)課程,是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如師生關系、校風、學風等。隱性課程是伴隨著顯性課程而生的,沒有顯性課程也就沒有隱性課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