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言語理解 |
第 9 頁:數(shù)量關系 |
第 12 頁:判斷推理 |
第 19 頁:資料分析 |
第 24 頁:常識判斷 |
第 27 頁:參考答案 |
31.【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大多數(shù)人一般選擇夏季旅行”這一事實,接著筆鋒一轉指出夏季是最沒有旅行質量的季節(jié),然后擺出這一論斷的理由,A項“建議大家盡量避開夏季出游”正是這段文字的意圖。B項的“季節(jié)變化”在文段中并未提及,C項的“各方面因素”、D項的“認識誤區(qū)”則超出了文段的討論范圍,文段只涉及到夏季的情況。
32.【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論述了城市化的概念,其次簡單介紹了中國城市化的發(fā)展,最后指出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即由“偽城市化躍進”引起了新農村建設中的諸多問題,作者主要想說明的是要謹防“偽城市化躍進”,因此本題答案為C。
33.【答案】A。解析:④句的“它”指代的是永恒,由“又是……”的句式可知,其前一句應為對永恒解釋的⑧句,即這兩句是緊密相連的,且順序為⑧④,據(jù)此可排除C、D。⑦句的“盡管如此”對應②句的“面對永恒,我們又何其短暫”,故⑦應緊接在②后面。故本題答案為A。
34.【答案】C。解析:先看③④⑤,正因為“國家主權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國家破產(chǎn)”才更像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動詞,故③句應排在④、⑤句的前面,排除A、B。①句的“體現(xiàn)……的狀況”是對④中“形容詞”的解釋,②句的“預示著……”是對⑤中“動詞”的解釋,故①句應跟在④句之后,②句應跟在⑤句之后。本題答案為C。
35.【答案】A。解析:“自知”是自我認知的意思,故A項正確。B項不正確,文章主旨是想說明“自知”與“他知”的迥然不同,徐文長的“怪”只是作為論證這一主旨的一個例子而存在的。C項表述錯誤,“徐文長的字排第一”是“自知”。D項中“并不奇怪”的說法也不正確,文段開頭即明確提出,“自知”與“他知”的不同是多種怪之中最突出的。故本題答案選A。
36.【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影響一個地區(qū)氣候變化的因素多而復雜,接著用“但是”做轉折說明——即使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今天,自然因素仍然是影響氣候的主導因素。由此可知,本題答案為B。A項不是文段的主要內容;C項說法錯誤,并不是“不足以對一個地區(qū)的氣候產(chǎn)生影響”,而是“不足以影響地區(qū)性氣候的基本屬性”;D項是文段默認的一個事實,并非文段重點所在。
37.【答案】C。解析:由關鍵詞“因此”的指示作用可知,文段的論述重點是文化中其他因素之綜合對法的產(chǎn)生與存在的作用,即C項所說的“文化中其他因素之綜合與法的關系”。
38.【答案】C。解析:題干主要說明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A、B兩項只說明了一方面,不夠全面。D項說法無中生有。
39.【答案】D。解析:文段中,乘務員通過不斷給人驚喜的語言巧妙地化解了乘客們因飛機誤點而引起的不穩(wěn)定情緒,傳達了“適當?shù)难哉Z有利于穩(wěn)定情緒”的道理。
40.【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對推理進行了分類,然后對這兩類推理進行了介紹和比較,末句是對這兩類推理的區(qū)別進行歸納表述。C項與此相符,當選。A、D兩項的論述對象都是推理本身,未涉及推理的分類及不同分類的區(qū)別,排除。B項“唯一”表述絕對,明顯錯誤。
41.【答案】A。解析:3×3-1=8、8×3-2=22、22×3-4=62、62×3-8=178、178×3-16=(518),其中減數(shù)1、2、4、8、(16)是公比為2的等比數(shù)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