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2018國考報名時間及入口|職位查詢| 報名遇到問題怎么辦?
|背景鏈接*
2017年10月中旬,浙江省博物館進行的“藍瑛作品及其師承影響特展”上,現場20余位志愿者輪番上崗講解,被熱情的觀眾明星般簇擁著,成為亮眼的景觀。展覽中《富春山居圖·剩山圖》這樣的名作,因為志愿者的講述而更加立體、更為動人。
事實上,故宮博物院自2004年開始,累計注冊志愿者近3000人次,服務公眾60萬人次、13萬小時。有一位高中生根據自己當志愿者的經歷,為故宮導覽提出“分眾化”講解、“大文化”視野、“思辨性”互動的建議。在世界范圍內,大英博物館的志愿者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的幾個人增加到現在的600多人;日本也在持續(xù)建設文化志愿者隊伍,推廣終身學習理念。
當前,志愿者已成為大型博物館服務公眾的重要力量,也體現著公共文化機構的社會性和公益性。很多地方都通過各種方式讓志愿者擁有更多獲得感,這種發(fā)展趨勢令人欣慰。
|綜合分析*
志愿服務在社會上已經常態(tài)化,志愿者也越來越得到社會認同,他們就像溝通文化與公眾的一座橋,促進全社會文化建設的共識與自覺。但是中國的博物館志愿者隊伍還在發(fā)展中,各地、各館水平仍是參差不齊。有些展覽館的展覽卻難覓專業(yè)講解。
[意義]
既讓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又讓有興趣的人更多地參與其中,志愿者為博物館注入了鮮活而多元的力量。其實,每一次志愿服務都是綜合性文化服務。比如講解絲綢的歷史,不能只懂得絲織技藝、蠶桑文化等,還要掌握語言表達、服務技巧甚至應急處置能力。志愿服務不僅是服務人數的“物理疊加”,更有服務內涵延伸、文化影響力和感染力提升的“化學作用”。在向外輻射文化光芒的過程中,博物館與志愿者一起,提升了整個社會的文化水位。
文化志愿者傳遞著知識,也傳遞著精神。實際上,志愿者存在的價值不僅在于文化服務,而且是要讓觀眾“共同參與學習并享受樂趣”,這樣才有更精彩、更深刻的文化體驗。志愿者就像溝通文化與公眾的一座橋,促進全社會文化建設的共識和自覺。這些志愿者的服務活動,是公民參與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也讓“文化”二字,更有了現代文明的意蘊。
[對策]
對于公共文化機構而言,公眾的需求既是努力方向,也是發(fā)展契機。利用文化的魅力,創(chuàng)新更好的方式,把更多人吸引過來,一起進行文化建設、文化推廣,培厚整個社會的文化土層,公共文化機構也能在這個過程中收獲更多掌聲。當更多人成為文化建設的“義工”,就一定會有文化的發(fā)展繁榮、文化的自信自強。
從精神層面來說,志愿服務需要一種社會認同感。要在社會上樹立志愿服務精神,形成崇德向善、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社會氛圍,同時要對志愿者進行精神層面的激勵,增強志愿者的榮譽感,必要時對優(yōu)秀志愿者進行評選和表彰,進而激發(fā)全社會更強烈、更廣泛的志愿服務熱情,這非常有利于志愿服務精神的傳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