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向改革在路上學規(guī)范表達
第一集:時代之問
1.自我完善和發(fā)展
我們的改革,是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在中國“往哪兒改”的問題上,不能有絲毫含糊。
2.兩句話都講才完整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即“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前一句規(guī)定了根本方向,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它什么道路。后一句規(guī)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兩句話都講,才是完整的。
3.改革的五大關系
即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wěn)的關系,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
4.全面深化改革之“全面”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tǒng)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就需要有管總的目標,也要回答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樣的整體結果這個問題。一是強調必須構建起豐富全面的改革目標體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統(tǒng)領下,中央明確了各領域的分目標,改革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和協(xié)同性特征凸顯。二是強調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的重要性。各領域改革緊密聯(lián)系、相互交融,任何一個領域的改革都會牽動其它領域,同時也需要其它領域改革密切配合。唯有強有力的頂層設計,才能開辟改革新局面。三是強調要構建一整套更完備、更穩(wěn)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全面,體現(xiàn)在各領域改革的聯(lián)動和集成里,體現(xiàn)在改革的總體效應、總體效果里。
5.全面深化改革之“深化”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難在深化。一是強調改革不能浮于表面,必須向縱深推進。必須在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再上層樓、再進一步、再深一層。二是強調要具備攻堅克難的堅定意志。改革越入縱深,各種矛盾問題越交織疊加、錯綜復雜。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三是強調改革者要敢于觸碰深層利益,敢于改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割自己的肉、動一些人的奶酪。改革者要敢闖敢試,能盡責,敢擔當。
6.改革的問題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能否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fā)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標準。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多來,堅持“問題導向”是其鮮明特征。堅持問題導向,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讓全面深化改革既形成統(tǒng)籌推進之勢,又展現(xiàn)重點突破之力。在一些重大改革領域,中央既作出整體推進的部署,又選準重點,鮮明提出改革的先手棋是什么、當頭炮打哪里。在一些復雜的改革難題面前,中央引導大家去準確判斷問題的主與次、輕與重、急與緩,用符合實際情況、符合改革內在規(guī)律的時間表、路線圖,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攻堅克難。
7.改革與法治
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注重法治引領、強化制度創(chuàng)新的根本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fā)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這一論斷,鮮明定義了“改革”與“法治”的辯證關系,即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jù),立法要主動適應改革發(fā)展需要。
8.制度創(chuàng)新引領改革
以制度創(chuàng)新來推動改革,更能越過事物的表象,擊中改革的要害,抓住改革的根本;更能使改革態(tài)勢躍出局部,延展到全局;更能使改革力度穿透表面,抵達矛盾匯聚的深處和利益交錯的樞紐。以制度創(chuàng)新來推動改革,更能體現(xiàn)國家長治久安的現(xiàn)實需要,有利于在改革的破與立之間,在此項改革與彼項改革之間,在改革與法治之間,構建起穩(wěn)定的連接體系。
9.法治引領制度創(chuàng)新
在法治引領下的制度創(chuàng)新,極大地提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含量,讓改革中的“破”更有分量,讓改革中的“立”更加穩(wěn)固。
10.人民才是改革主體
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宏大布局。“獲得感”一詞,詮釋著改革永恒不變的價值底色。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中,“人民是改革的主體”這一論斷,格外醒目。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煥發(fā)改革熱情、投身改革實踐、分享改革成果,人民始終是改革的主體。
11.搭建改革“四梁八柱”
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廈的話,頭三年是夯基壘臺、選材備料、立柱架梁的三年,這個重要的階段性目標達到了,實現(xiàn)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就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放眼今日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已基本確立。
12.新的改革思想
以戰(zhàn)略思維謀全局,以辯證思維解矛盾,以法治思維圖善治,以系統(tǒng)思維聚合力,以底線思維定邊界,以創(chuàng)新思維增活力,以開放思維拓視野……這些新的改革思想,夯筑著一個國家治國理政的基石,并正在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
13.回答時代之問
全面深化改革,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它透過一個個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和制度創(chuàng)新,回應了全面深化改革“為什么改”“往哪兒改”“為誰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時代關切,也深刻作答著新的歷史時期如何走好中國道路,如何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等一系列重大課題。
第二集:引領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
14.改革解決發(fā)展中的問題
近四十年來,中國經濟滾滾向前、洪流不息,最寶貴的經驗之一,就是不斷改革——用改革激發(fā)活力,讓人民群眾從改革與發(fā)展中受益。今天,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用更高質量的發(fā)展來解決;發(fā)展中遇到的難題,要用更堅定更深入的改革來破解。
15.新常態(tài)的三個特點
中國經濟呈現(xiàn)出新常態(tài),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yōu)化升級;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chuàng)新驅動。速度、結構、動力,六個字,三個關鍵詞,勾勒出“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的基本內涵。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悉中國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作出的重大判斷。
16.因時而變和隨事而制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改革家總是能從紛繁復雜的現(xiàn)象中,以簡潔凝練而又內涵豐富的語言,揭示事物本質。用“新常態(tài)”來定義當下中國經濟所處的階段,這當中透射出的深邃的歷史眼光和戰(zhàn)略定力,掃清了人們思維上的迷霧,對中國經濟“怎么看”的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作出了鮮明回答。明者因時而變,智者隨事而制。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的重大判斷,帶來的是黨中央經濟工作思路的重大調整。
17.標本兼治的藥方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中央繼而開出了一劑標本兼治的藥方。去產能,讓絕對過剩的產能退燒去熱;去杠桿,消除瘀堵虛腫,讓資金血脈暢行;去庫存,消除困擾發(fā)展的炎癥病痛;降成本,減稅降費,為企業(yè)休養(yǎng)生息創(chuàng)造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補短板,提升基礎設施、加強公共服務、培育發(fā)展新產業(yè),讓經濟社會發(fā)展強身健體。
18.結構之變的關鍵
結構之變,是追求質量效益之變,更是經濟發(fā)展方式之變。結構之變,是全面之變,更是深層之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層次著力點,就是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也是結構之變的關鍵。
19.國企改革的變與不變
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篇章,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有之義。國企改革,不是要把國企改散了、改垮了、改沒了,而是體現(xiàn)“兩個毫不動搖”,優(yōu)化國有企業(yè)布局,提高國有企業(yè)競爭力,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攜手共同發(fā)展。改革的內在哲學,就是“變與不變”。不能變的,是“兩個毫不動搖”。能變的,是有利于增強國有企業(yè)活力的體制機制。
20.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的重大判斷,回答了對中國經濟“怎么看”的問題。以新發(fā)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體系,則為“干什么”勾勒了前行路徑。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為“怎么干”提供了思想方法。這一系列重要思想,展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光芒,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第三集:人民民主新境界
21.制度優(yōu)勢和關鍵在黨
帶領這樣一個大國跨過關鍵的歷史關口,有效應對重大風險挑戰(zhàn),猶如在浩瀚大海中劈浪前行,掌舵人至關重要。既能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又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社會資源、提高國家效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22.集中領導和正確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黨的領導,特別是堅持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從根本上保證了深化政治領域改革的正確方向。始終堅持把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和執(zhí)政基礎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涉及道路、理論、制度等根本性問題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不斷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向縱深發(fā)展。
23.巨輪的力量之源
如果說,堅持黨的領導,讓中國這艘巨輪在駛向復興彼岸之時有了堅定而正確的掌舵人,那么人民當家作主,就是巨輪航行的力量之源。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充分發(fā)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yōu)越性。這是全面深化改革對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提出的總目標。
24.廣泛參與的權利
古今中外的實踐都表明,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通過依法選舉、讓人民的代表來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選舉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讓人民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權利而沒有廣泛參與的權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這樣的民主是形式主義的。
25.基層協(xié)商和社區(qū)治理
全面深化改革起于頂層設計,達于廣袤鄉(xiāng)野。生長于城鄉(xiāng)社區(qū)的基層協(xié)商,為發(fā)展基層民主探索著新路徑。城鄉(xiāng)社區(qū)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群眾的實際困難、矛盾糾紛,多數(shù)要在這個基本單元里解決。
26.劃定權力范圍與政治體制改革
在法律框架下深化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一個極為重要的方向就是依法劃定權力行使范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把所有規(guī)范性文件納入備案審查范圍,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guī)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發(fā)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
第四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27.公平正義之意義
公平正義,是雕刻在我們內心深處的價值坐標。它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積淀傳承的精神基因,是今天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的一貫主張。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平正義是人民群眾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在一個現(xiàn)代文明國家里,司法就是守護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在老百姓的心里,法就是天。如果這道防線失守,受傷的將不只是公正。公平正義如同空氣與水。它不能缺席、不應遲到。
28.司法責任制是牛鼻子
2015年3月24日下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進行了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給出了推進司法改革的關鍵一招——“要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司法責任制,短短5個字,直指要害。針對“審者不判、判者不審”的頑疾,司法責任制改革對癥下藥,明確要求法官、檢察官要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落實司法責任制,就是要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
29.作為最后關口的法庭
圍繞“審判”這個中心,錨定訴訟制度的短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完善權力運行和監(jiān)督制約機制、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訴調對接,一系列改革措施從頂層陸續(xù)推向了基層。法庭,作為最后一道防線上的最后一個關口,正在改革的“破”與“立”中,成為守護公正的一扇鐵壁。
30.改革船到江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改革追風踏浪,如今已經船到江心。不是小修小補,不怕傷筋動骨。這是一場廣度、深度、難度遠超以往的司法改革。
31.四個堅持與人心所向
為什么這場波瀾壯闊的司法體制改革能夠取得歷史足以銘記、老百姓十分有感的成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司法規(guī)律,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正是這“四個堅持”,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人民心田,讓老百姓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
32.三個事關與時代使命
在與中國政法大學師生和法學專家代表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事關”論述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時代使命,“事關我們黨執(zhí)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信仰法治、堅守法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作為黨的歷史上第一個加強法治建設的專門決定,開啟了中國法治的新時代與新高度。司法體制改革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與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呼喚和聲共振,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同步向前。
第五集:延續(xù)中華文脈
33.規(guī)矩與生面
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
34.立國、立人和立德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35.文藝正確方向
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對文藝工作者來說,這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第六集:守住綠水青山
36.割舍利益和統(tǒng)一治理
改革,就是要沖破傳統(tǒng)的博弈思維,割舍已固化的部門利益,通過更高層面的協(xié)調機制,把各類生態(tài)資源納入統(tǒng)一治理的框架之中。
第七、八集:強軍之路
37.發(fā)展史就是創(chuàng)新史
一部人民軍隊發(fā)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創(chuàng)新的歷史。從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創(chuàng)立“黨指揮槍”等一整套建軍原則制度,到抗戰(zhàn)時期實行精兵簡政;從新中國成立后多次調整體制編制,到改革開放新時期百萬大裁軍,僅建國后大的改革就有13次……我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改革創(chuàng)新的步伐從未停歇。
38.改革路上勇者勝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中流擊水,勇進者勝。我們不僅要趕上潮流、趕上時代,還要力爭走在時代前列。改革,是弄潮的歷史自覺,也是直面問題的政治勇氣。
39.方案設計決定改革成敗
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故宮角樓,之所以成為建筑史上的奇跡,在于設計的科學精巧。作為一項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改革方案設計得科學不科學、精準不精準,直接關系改革成敗。
40.總體效應催生總體效果
還在謀劃改革之初,習近平就指出,要把握改革舉措的關聯(lián)性和耦合性,使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相得益彰,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
41.改革再造領導體制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千頭萬緒,必須牽住牛鼻子。習近平把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打破總部體制、大軍區(qū)體制和大陸軍體制上,下的第一手重棋就是再造領導指揮體制。軍委機關調整組建是整個領導指揮體制改革的龍頭,是這輪改革中最具革命性的改革舉措。
42.改革之難
難在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難在突破既得利益的羈絆。
43.體制一變天地寬
抓住治權這個關鍵,高懸紀檢、巡視、審計“三把利劍”,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中國軍隊治軍方式正在發(fā)生根本性轉變。
44.改革首戰(zhàn)定局
“軍委—戰(zhàn)區(qū)—部隊”作戰(zhàn)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領導管理體系,立起了人民軍隊新體制的“四梁八柱”。
45.歷史風雨孕育改革
改革的雷電,總是在歷史的風雨中孕育。當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束后,讓人民軍隊認識到了現(xiàn)代后勤的重要性。周恩來總理當時就提出實行三軍聯(lián)勤體制的設想。
46.防止穿老鞋走新路
要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改轉并行,主動來一場思想上的革命,從一切不合時宜的思維定勢、固有模式、路徑依賴中解放出來,防止穿新鞋走老路。
第九集:黨的自我革新
47.黨建改革目標的中心要素
破藩籬,去頑疾,立規(guī)矩,建制度,正風氣,全面深化黨的建設領域改革大幕由此拉開。這項改革總目標的中心要素有兩個,一個是制度,一個是能力。這都取決于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取決于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正因為如此,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48.改革選人用人體制機制
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充分發(fā)揮黨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改進推薦考察辦法,多從談話調研中聽民意,多從口碑中看德行,真實了解民意,正確集中民意。這樣才能提高民主質量,也才能把更多的好干部選出來。
49.改革領導者與革新者
實踐反復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者,同時也是在這場偉大深化改革中的自我革新者。治亂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
第十集:人民的獲得感
50.直面問題和自我革命
作為一個具有96年歷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從不諱疾忌醫(yī),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始終保持了承認并改正錯誤的勇氣,一次次拿起手術刀來革除自身的病癥、解決自身的問題。
51.活力與難題
進不去的城市,回不了的鄉(xiāng)村。在億萬農業(yè)轉移人口的身上,既體現(xiàn)著中國社會變革的活力,也體現(xiàn)著變革進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2014年6月,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構建新型戶籍制度的綱領性文件,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提速。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有了更深刻的內涵,不是讓農民簡單地進城,而是要真正共享城市公共服務。
52.知易行難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53.教育改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改革推公平、以改革提質量,成為共識。改革貫穿了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繼續(xù)教育各個領域,著力建立起現(xiàn)代教育體系。
54.真刀真槍和大刀闊斧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真刀真槍、大刀闊斧,突破了一些過去認為不可能突破的關口,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大脈絡日益清晰,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tài)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全面發(fā)力,各領域標志性、支柱性改革基本推出,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取得突破,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55.改革永遠在路上
全面深化改革既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不斷夯基壘臺、積厚成勢,又始終面對新的挑戰(zhàn),始終面對更艱巨的任務,始終行進在偉大征程上,永無止境,永不停步。
語言晉級:
通過“不”字所造出來的排比句,通過否定之否定的辦法,強化了肯定的意義,在論點論據(jù)論證,開頭結尾中都能夠起到潤色文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五分鐘不嫌短,三五句話不嫌少,三五個人不嫌散。
職務高不等于覺悟高,黨齡長不等于黨性強,年齡大不等于格局大。
戀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親但不以公濟私。
不以位高而忘本,不以權重而忘形,不以名利而迷失自我。
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挑戰(zhàn)面前退縮,不拿原則做交易,不在任何壓力下吞下?lián)p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
決不允許合意的就執(zhí)行、不合意的就不執(zhí)行,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聽黨指揮不含糊、練兵打仗不懈怠、改革創(chuàng)新不畏難、永葆本色不變質。
堅持零容忍的態(tài)度不變、猛藥去疴的決心不減、刮骨療毒的勇氣不泄、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
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xiàn),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
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
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責他人,不要放棄信心,不要逃避責任。
不搞先表揚、后建議,不搞避實就虛、言之無物,不搞只擺現(xiàn)象、不查本質,不搞一團和氣、你好我好,不搞穿靴戴帽、虛晃一槍。
思想不能疲、勁頭不能松、措施不能軟。
決不允許對群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zhí)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
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體、又不能以整體代替局部,既不能以靈活性損害原則性、又不能以原則性束縛靈活性。
多看主流,不受支流支配;多看光明面,不受陰暗點影響;多看本質,不受表面現(xiàn)象迷惑。
不和于國,不可以出軍;不和于軍,不可以出陳;不和于陳,不可以進戰(zhàn);不和于戰(zhàn),不可以決勝。
羽毛不豐滿的不能高飛上天,法令不完備的不能懲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驅使百姓,政教不順民心的不能煩勞大臣。
上天不會因為人們害怕寒冷而使冬天消失,大地不會因為人們厭惡險峻而停止其廣大,君子不會因為小人的喧囂而改變自己的品行。
泉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長,根底不穩(wěn)固卻要求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國家的安定。
喊口號不走心、表態(tài)快不落實、貼標簽不真改。
堅定信心不動搖,面對紛擾不走神,直面得失不糾結,落實責任不懈怠。
就沒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就沒有什么風險不能渡過、就沒有什么任務不能完成。
立場不移、本色不改、初心不變,讓留就留、讓走就走、讓調就調,不提條件、不講價錢、不打折扣。
趕不上步伐、跟不上節(jié)奏、攆不上進程。
心思不分散,精力不游移,干勁不松懈。
把不準時代脈搏、摸不準官兵思想、找不準問題“穴位”。
工作不拖泥帶水、辦事無差錯漏情、事不隔天案不積卷。
傳導壓力不夠到位、指令性要求落實不夠到位、日常教育管理不夠到位。
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不是簡單了,而是更復雜了;標準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
靠不上去、說不上話、站不上位。
不仁之事不為、不義之財不取、不正之風不染、不法之事不干。
在大事大非問題上不糊涂,做明白人;在體制轉換關口上不迷茫,干明白事;在作風形象考驗上不丟分,交明白賬。
不講條件、不搞變通、不講價錢、不打折扣。
感情上融洽不隔閡,職責上分工不分家,問題上齊抓不推諉,工作上補臺不拆臺,權力上負責不獨攬,原則上堅持不違背,責任上承擔不回避。
不善于容人之長,不懂得容人之短,不愿意容人之失。
不為私欲所動、不為私利所惑、不為私情所困。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
不為噪音所擾,不為流言所惑,不為暗流所動。
走程序不是走過場,走程序不能搞拖推,走程序不容“潛規(guī)則”。
越是身處重要歷史關口,越要立起思想旗幟“不迷航”;越是面臨重大歷史考驗,越要挺起精神脊梁“不缺鈣”。
不讓老實肯干者吃虧,不讓夸夸其談者占先,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真正讓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脫穎而出。
目標不變,勁頭不松,步調不亂,底線不失。
“四個意識”不能淡,焦點方向不能偏,節(jié)奏力度不能變,工作落點不能空。
錢不亂花、事不亂辦、權不亂用、脾氣不亂發(fā)。
改革轉型,體能素質能不能跟上?換崗交流,融入新單位會不會受排斥?從零開始,成長進步空間有多大?
戰(zhàn)斗力建設不存在波動期、體系運行不存在磨合期、管理教育不存在空檔期。
不斷否定自我、不斷提升自我、不斷完善自我。
領導沒有說過的不敢干,文件沒有規(guī)定的不敢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不敢試。
不搞門戶之見,不搞厚此薄彼,不搞親疏遠近。
訓練不怕苦,任務不怕險,奉獻不怕虧。
當兵不怕苦、訓練不怕累、打仗不怕死。
學習教育的自我加壓改造不夠,整改問題的有效攻關施策不夠,踐行合格的嚴實作風標準不夠,檢查指導的精準糾偏正向不夠。
思想上不松緊,意識上不越位,能力上不缺乏。
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距離再遠決不忘忠誠,氧氣再少決不缺精神,海拔再高決不辱使命,環(huán)境再苦決不破規(guī)矩。
骨頭再難啃也不回避,敵人再強大也不畏懼,戰(zhàn)爭再難打也不退縮。
工作標準一點不降、訓練內容一項不少、安全工作一件不松、事故安全一個不出。
沒有一股子韌勁,沒有一股子干勁,沒有一股子狠勁,必然闖不出一條新路,等不到“春暖花開”,也到達不了“遠方”。
“練為戰(zhàn)”是融入血脈永不能忘的訓練指導,“打勝仗”是實戰(zhàn)訓練永不能丟的核心目標,“供給側”是訓練改革永不能偏的著力重點,“磨利刃”是錘煉拳頭永不能虛的實在舉措,“走出去”是引入活水永不能斷的渠道源泉。
跟不上去、做不到位、落不到底。
不是淘汰,而是奉獻;不是失落,而是榮譽;不能忘記,而應銘記。
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不失信仰、不丟理想。
有些課目訓了,不代表訓精了;有些內容練了,不代表練實了;有的訓練時間夠了,不代表訓強了。
放眼全局不為細節(jié)所累,立足長遠不為現(xiàn)實所擾,抓住本質不為表面所惑,順應形勢不為身份所限。
移的是駐地,不移的是忠誠;換的是任務,不換的是使命;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責任。
戰(zhàn)士問題不出班排、黨員問題不出小組、干部問題不出支部。
經濟發(fā)展不忘國防建設、財政預算不忘國防投入、重大事項不忘國防工程、人才培養(yǎng)不忘部隊官兵。
作風不散、秩序不亂、工作不減、標準不降。
是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是系統(tǒng)的而不是瑣碎的,是深入的而不是淺顯的。
不寫匯報材料、不搞超標接待、不搞層層陪同。
不喊空洞口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應景工程。
解決黨的意識不強問題、解決組織觀念不強的問題、解決作用發(fā)揮不好的問題。
不因獨處而無視,不因事小而輕視,不因私欲而漠視。
維護核心不動搖、執(zhí)行命令不含糊、落實指示不走樣。
學習不深入、言行不一致、運用不恰當。
備戰(zhàn)工作不松、訓練水平不降、打仗能力不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