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從2015年1月開始,北京市中小學陸續(xù)進入期末考試時間。本學期期末是北京實施各學科改進意見、要求小學階段禁止統(tǒng)考和統(tǒng)測的首次期末考試,很多小學都在低年級改變了埋頭答卷的傳統(tǒng)方式,而是用“樂考”游戲取而代之。北京市東城區(qū)教委負責人表示,“樂考”方式是為了讓學生從“學霸”向綜合素質人才轉變的一種形式。
所謂“樂考”,就是取消各學科的紙筆統(tǒng)一測試,轉而以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進行,可以簡單地理解成“歡樂的考試”。比如,有學校將“樂考”的主題命名為“逛廟會”,孩子們在“拼音小能手、小小朗誦家、小小演說家、時間大轉盤、辨方向撿福袋、摘燈籠說思路、我會認、我會談、我會演”等項目中,完成了人生第一個期末考。在“樂考”模式中,打分靠“點贊”、沒考好可復測等新規(guī),新意倍出。
【深度解析】
[綜合分析]
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給出過答案:全面教育。他提倡在教學中“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育家晏陽初先生,亦有相仿的觀點,他認為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做“整個的人”。時代發(fā)展到今天,大眾教育的本義,首先應該是教人成人,成為一個有文化人格、健康健全的人。
然而,現(xiàn)實往往很“骨感”,甚至很殘酷。教育似乎鉆進了一條逼仄且幽深的胡同,不再是關注整個人的全面成長,而是變成了“唯分數(shù)論”。孩子們被訓練成一臺臺做題的“小機器”,講究精準無誤,出錯或者做事有瑕疵,是任何成人都不可避免的,但活潑好動的孩子們被要求在一張試卷中不能出絲毫紕漏……
從工具價值的角度看,教育需要培養(yǎng)人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但是,無論怎樣“高大上”的訴求,都首先要培育孩子們的學習樂趣,告訴他們讀書是有用的。否則,失去了興趣所在,丟棄了快樂的成分,所有的訴求都不過是凌空蹈虛。教育是小到一個人的文化人格、大到關乎民族競爭力的承載支點,命題很宏重,但卻需要從快樂而“自由的生活”起步。在這個意義上,“樂考”讓教育重拾了出發(fā)的本義。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一個國家和民族對教育的態(tài)度能決定其命運。發(fā)展高質量的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既是現(xiàn)實需要,也是實現(xiàn)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讓學生們學有所樂、學有所成,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對策建議]
“樂考”不能局限于表面的熱熱鬧鬧,要有實質的內涵。
一是不能脫離課標要求,也不要完全拒絕傳統(tǒng)的筆試。最好是筆試、口試、操作等相結合,平時與期終相結合,升級與招錄相統(tǒng)一。
二是還要把小學減負“國十條”與素質教育精神綜合起來后推行“樂考”。如此,“樂考”方能走得更遠。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信息,請關注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