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國家機關共有103個部門的8400余個職位公開面向社會招考,競爭激烈不言而喻,但是不要忘記“敢于當將軍的士兵才是好士兵”,F在距離國家公務員公共科目考試很近了,如何在最后時刻“磨刀霍霍”,順利通過筆試第一關,成為了眾多備考者談論的熱點。記者采訪了幾位在2003年筆試中成績驕人的佼佼者,請他們談談自己考前的“秘訣寶典”。
速度決定一切
田某某在2003年的筆試中,取得了79分的好成績。他認為公務員公共科目考試“考題比較靈活、實際,題量有點大。有點像智商測試題,題目不算難,但是答題速度要快,一般來說,4分鐘答5道題目是正常速度。”他為了節(jié)省時間,改變了以前考試中先答題、后涂卡的習慣,“邊答題邊涂卡,這樣不至于在最后收卷時手忙腳亂。”
據青島市分管國家公務員招考工作的青島市委組織部干部處和青島市人事局調配處負責人介紹,目前的國家公務員公共科目的考試中,主要包括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常識判斷(側重法律知識運用)、言語理解與表達和資料分析等5個部分,考的主要是反應判斷能力,看你靈敏程度和快速反應的能力如何。130道題目全部為四擇一的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20分鐘,滿分100分。而且,每一部分試題都標出了參考時限,以幫助考生分配好答題時間。田某某告訴記者在試題中有一些很容易,但很難保證答對所有的題目,因此最好不要在一道題上思考太久!耙谎蹧]掃出答案就應該馬上跳過去,否則可能沒有時間去答后面的題目,空著幾十道題卻可能導致全軍潰敗。”
“其實提前準備一下還是大有益處的。而且公務員考試的題量大,涉及面太廣了,尤其是時政、數學占的比例要大一些,光靠自己的知識貯備很難勝出!碧锬衬痴J為,在最后的時間里,抓緊時間對一些經典例題的答案解析進行認真研究,無需埋頭于“題!敝,只要知道考試題目是什么類型、用什么樣的思路去解決就行了。“練出感覺,考場上才能拼出速度!
復習講求積累
很多人認為,《行政職業(yè)能力傾向測驗》和《申論》兩門科目不需要做復習和準備工作,完全靠的是自身的能力和素質。考場“過來人”告訴記者,復習、準備工作還是要做一做,相對購買幾本有關輔導材料、考試大綱,要擠時間做一下練習題,俗話說“臨陣磨刀不光也亮”。
國家公務員考試的題不是特別難,但是它的特點是題量比較多,考生如果不經過系統(tǒng)訓練很難實現答題速度和反應速度的突破。文科背景的考生不會做數理化方面的考題,理科背景的考生不知道古文的種種典故,這樣的“攔路虎”擋住了不少人。許多“過來人”建議備考者,要多讀報、多看新聞,“爭取走在時政前沿”,不能死背條條框框,而要結合國內外近期重要事件加深理解。對于《申論》這一部分應該多關注一些社會的熱點,多看一些相關的政治性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同時,在備考的過程中選擇性地做些題目,熟悉題型。尤其數字推理和邏輯判斷,這些考題都應該做一下專項的訓練,才能在考試的過程中加強。而在《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中的判斷、推理等題目,主要靠平時的積累,不管是知識的積累,還是實踐的積累,都很重要。招考部門告訴考生:“只要認真準備,國家公務員考試其實并不難!
放松迎接筆試
考生要想成為一個公務員必須過兩個檻,一個筆試,一個面試。而筆試錄用率很低,中等和中上成績都無緣面試,如果只求穩(wěn)那必敗無疑。
考生要認真研讀各個考試科目對考生的要求,從而避免走彎路。這在《申論》考試中表現尤其突出。首先要認真審題,考試時要注意答題技巧,合理分配時間,不要盲目求快,一定要拿出足夠的時間認真仔細地閱讀給定資料(閱讀資料一定要花40分鐘);其次要緊扣材料答題,一定要注意申論考試的限制性要求,即無論是概括主題,陳述看法,還是提出對策,都限于試卷的給定資料;另外,還要注意申論考試中對字數的限制性要求,這一點是極為重要而又是經常容易被考生所忽視的。同時,考試答題要想方設法以新、奇求勝,換句話說就是要讓閱卷者感到耳目一新。
國家人事部近日宣布,今年中央、國家機關錄用機關工作人員和國家公務員考試不指定考試復習用書,也不舉辦任何考前培訓班。這則消息讓許多寄希望于輔導班的備考者大失所望,似乎“沒戲了”。筆試實際考的是知識能力,許多“過來人”提醒欲參加考試者,在考試過程中一定要沉著細心,很多題并不是很難,只是“轉彎兒”特別多,只要細心還是很容易選出答案,其中對一些數字題應該注意一些運算的技巧。
采訪后記:從1998年國家公務員開始實行統(tǒng)一招考算起,公務員考試已經經歷了六年時間,題量大、涉及面廣、筆試淘汰率高,也造就了面試一比三的“神話”比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復習方法和簡單記憶知識點,不僅不能適應考試的需要,更不能適應公務員崗位的需要。因此,考生要增強對各種社會熱點的敏銳性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如何打破神話、順利闖關,最后時間的備考相當重要?荚嚫杏X、考試心態(tài)、考試策略,一個都不能少。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