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近日,北京市豐臺區(qū)某幼兒園,一些孩子拽著家長衣服不讓走,起因是沒有為地震捐款。而在豐臺另一所初中,老師拿本登記學生捐款數(shù),很多學生跟風捐款超百元。這種行為已經(jīng)讓募捐變了味兒,屬于學校和老師強制孩子多捐款。
一些學;蚶蠋熞阅季瓒嗌僬撚⑿,認為自己的學校和班級捐款不能比別人少,進而采取攤派、勒令、挖苦等方式強制學生捐款,更有甚者竟然直接對幼兒園小朋友說下次要捐“紅色的錢”。同時也將這種錯誤的信息傳遞給了學生,致使一些學生通過捐款進行攀比,全然讓捐款變了味道,更失去了意義。
【預(yù)測題目】
一些學校或老師以募捐多少論英雄,認為自己的學校和班級捐款不能比別人少,進而采取攤派、勒令、挖苦等方式強制學生捐款,對此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慈善是自愿的,也唯有自愿才讓慈善變得人性十足,富有號召力?墒,靠行政命令的強制性捐助,卻是酸痛的,是一種變味變質(zhì)的“偽慈善”,是一種“道德勒索”。
其一,學生并沒有這種支付能力。動輒上百元的捐款,明顯超出了孩子們的承受能力。孩子們并沒有這個能力,他們只能求助于自己的家長。有些家長在單位已經(jīng)獻了愛心,如果再另外付給孩子們一份,將會成為家長們的一筆沉重的負擔。當下社會,學校名目繁多的收費已經(jīng)令家長們叫苦不迭,如果再繼續(xù)“獻愛心”,有些家庭恐怕難以承受。
其二,這種走調(diào)變形的強捐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孩子們正處于道德和情感的成型時期,應(yīng)該從小就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品格,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長會有很大幫助。如果進行強捐,很容易造成負面影響,讓孩子的心靈受到一種莫名的傷害,這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
其三,這種強捐違背了慈善的初衷與本意。當慈善被一種變相的道德進行“綁架”之后,留給人們的并不是慈善帶來的人心溫暖,而是演化成了攫取。顯然,這與慈善的初衷南轅北轍。強行募捐如果成了一種社會常態(tài),慈善的品質(zhì)將會大打折扣,這一點不容置疑。
為了讓募捐更加人性十足,更有號召力,也更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應(yīng)該從如下方面入手:
一方面,應(yīng)多給學生一些愛心教育,教給學生真、善、美的思想。一位教育家說過,“學生需要的不是我們教他怎樣去幫助別人,他們需要的是為什么要幫助別人!比绻覀儾荒軓乃枷肷献寣W生理解愛的內(nèi)涵,他們永遠無法明白愛的存在。
另一方面,規(guī)范和約束捐款行為,杜絕強捐。我們要倡導大家獻愛心,更要尊重大家捐款自由,用真誠去感動大家,用善良去關(guān)愛他人,讓我們攜起手來,建設(shè)我們更加美好的社會。
公務(wù)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wù)員"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