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網校 - 萬題庫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導航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考試吧 > 公務員考試 > 考試動態(tài) > 考試資訊 > 內蒙古 > 正文

2014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考生關注六大問題

來源:考試吧 2014-03-09 9:37:40 要考試,上考試吧! 公務員萬題庫
2014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報名采用網絡報名方式進行,報名網站為內蒙古人事考試信息網,報考人員提交報名申請的時間為2014年3月12日8:00至3月19日18:00。

  關注一:報考職位中哪些崗位要求身高和視力:

  報考法院、檢察院系統(tǒng)初任法官、初任檢察官職位的人員,還要求體型端正,無口吃,無色盲,無聽力障礙,矯正視力達到0.8以上,面部無明顯斑痕,男性身高達到1.65米以上,女性身高達到1.55米以上。

  關注二:招考職位中基層工作經驗怎么核算?哪些職位要求?

  報考自治區(qū)本級機關(不含參公單位)的職位,要求報考者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

  招考職位明確要求有基層工作經歷的,報考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基層或生產一線工作經歷;鶎雍蜕a一線工作經歷是指,具有在縣級及以下黨政群機關(參公單位)、企事業(yè)單位、村(社區(qū))組織及其他社會組織、經濟組織等工作的經歷。曾在軍隊團和相當于團以下單位工作的經歷,也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鶎庸ぷ鹘洑v起始時間按照人社部《關于公務員考錄中基層工作經歷起始時間界定的意見》(人社廳發(fā)〔2010〕59號)界定。

  關注三:畢業(yè)生在校期間的社會工作算工作經歷嗎?

  畢業(yè)后未就業(yè)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yè)生到實習見習基地(該基地為基層單位)參加見習或者到企事業(yè)單位參與項目研究的經歷,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全日制專科、本科或研究生在校就讀期間參與的社會工作,屬于社會實踐,不視為工作經歷。

  關注四:可以用蒙文答卷嗎?

  選擇漢文試卷的考生必須用漢文作答,公共科目選擇蒙古文試卷(部分內容加注漢語)的考生必須用蒙古文作答;報考蒙漢兼通職位的考生,筆試公共科目必須選用蒙古文試卷并用蒙古文作答,面試時必須用漢語回答。

  關注五:筆試綜合成績怎么核算?

  按照《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和《申論》成績各 占50%的比 例合成考生筆試綜合成績。

  考生筆試綜合成績=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成績×50%+申論成績×50%

  報考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位的考生,按照《行政職業(yè)能 力測驗》、《申論》和公安專業(yè)成績 分別占40%、40%、20%的比例合成考生筆試綜合成績。

  報考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位考生筆試綜合成績=行政 職業(yè)能力測驗成績×40%+申論成 績×40%+公安專業(yè)成績×20%

  對于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考生,在合成筆試綜 合成績前在每科成績上加2.5分。

  關注六:2014年應屆畢業(yè)生能報名嗎?區(qū)外考生可以報考嗎?

  2014年內蒙古公務員招考條件:

  (一)具有內蒙古戶籍;

  (二)區(qū)外全日制普通高校內蒙古生源的畢業(yè)生(含2014年應屆畢業(yè)生);

  (三)不具有內蒙古常住戶口、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可以報考:

  1.戶籍和檔案保留在原就讀學校、內蒙古各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或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指導服務機構的內蒙古所屬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yè)生(含2014年應屆畢業(yè)生);

  2.2014年應屆畢業(yè)或已畢業(yè)的全日制碩士以上學位研究生;

  3.在內蒙古服務2年期滿、考核合格的服務基層項目人員。

  除2014年應屆畢業(yè)生外,以上其他條件的取得時間要求為2014年3月12日之前。

  相關推薦:

  2014年內蒙古公務員報名時間:3月12日-19日

  2014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時間:4月12日-13日

  2014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報考條件

0
收藏該文章
文章搜索
萬題庫小程序
萬題庫小程序
·章節(jié)視頻 ·章節(jié)練習
·免費真題 ·?荚囶}
微信掃碼,立即獲取!
掃碼免費使用
版權聲明:如果公務員考試網所轉載內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800@exam8.com,我們將會及時處理。如轉載本公務員考試網內容,請注明出處。
Copyright © 2004- 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新出發(fā)京批字第直170033號 
京ICP證060677 京ICP備05005269號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權威支持(北京)
在線
咨詢
官方
微信
掃描關注公務員微信
領《大數據寶典》
報名
查分
掃描二維碼
關注公務員報名查分
下載
APP
下載萬題庫
領精選6套卷
萬題庫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