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近年來估算類試題在各地的中考試卷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成為中考新寵。試題通常以選擇題形式出現(xiàn),估算題考查的知識點主要有長度、速度、時間、溫度、體積和容積、質(zhì)量和重力、溫度和熱量、壓力和壓強、功和功率等,此外還涉及一些估算方法類題目。估算題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的掌握情況,避免那種“題海戰(zhàn)術(shù)”的僵化學(xué)習(xí)方法,重點要活學(xué)活用,學(xué)會方法。
解答估算題通常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從估算你熟悉的物理量入手,再結(jié)合相關(guān)公式,推算出你所不熟悉的物理量。二是將不熟悉的物理量,通過相關(guān)公式轉(zhuǎn)換成你熟悉的物理量,然后除將不合理的答案一一排除。
點擊中考
例1 意大利的比薩斜塔600多年來“斜而不倒”。300多年前物理學(xué)家伽利略在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使其更加充滿了神奇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游客紛至沓來。斜塔究竟有多高呢?圖1為比薩斜塔的正面照片,請你仔細觀察圖片,利用圖片所提供的信息,推斷測算出斜塔實際高度,并簡單說出推斷理由。
解析: “通過照片分析物體大小”是航空測量及軍事探測中經(jīng)常使用的方法。本題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確從圖片背景中提取有用信息,即選取游客作為推測對象,關(guān)鍵是方法是否正確,因圖片的清晰度的問題,對實際測量結(jié)果并不作過高的要求。
觀察圖片,選取人的身高作為推算的依據(jù),取人的身高為1.7m。
測量圖片中最*近斜塔的人的高度約為2.0mm,實際測量圖片塔高64.6mm ,
根據(jù)比例知識可知:塔高H= 64.6mm1.7m / 2.0mm = 54.9 m
在測量中,對于不便直接測量的物理量,常常轉(zhuǎn)化為與“大小可測量,已知或熟悉”的物理量進行比較,“轉(zhuǎn)化測量對象”的思路常能使人的思維有“柳暗花明”、“豁然開朗”之妙。但運用時要注意選擇的比較對象要有可比性。
例2 人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請你估算一下一個中學(xué)生的體積最接近于下面哪一個值(。
A.50m3 B. 50dm3 C.50cm3 D.50 mm3
解析:本題可以從中學(xué)生的質(zhì)量約為50Kg入手,迅速運用密度公式計算出中學(xué)生的大致體積為50dm3,顯然正確答案:B
本題也可以從對體積大小的認識入手,將不合理的答案一一排除。比如50m3的物體差不多是2m5m5m,遠遠大于人體的體積。同理50cm3的物體,僅僅是2cm5cm5cm,遠遠小于人體的體積。顯然選項“A”“C”“D”錯誤,選項“B”正確。
例3 我國選手羅雪娟在雅典奧運會上以1分6秒64的成績刷新了奧運會女子100m蛙泳紀錄,為中國隊贏得了一枚期盼8年之久的游泳金牌。羅雪娟在比賽中,每次從水中伸出整個頭部時,她受到的浮力將大約減小( )
A.0.36N B.3.6N C.36N D.360N
解析: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排開的液體的體積有關(guān),本題中水的密度一定,身體盡量浸泡水中,盡量增加排開的液體的體積達到增加浮力的目的。由于抬頭而產(chǎn)生的浮力的變化主要是估計頭部占整個身體的體積,一般約占十分之一,因而浮力變化大約是整個身體浸沒水中時浮力的十分之一左右,由于人體的密度與水的密度差不多,浸沒時受到的浮力接近人的體重。因此產(chǎn)生的浮力變化大約是20N~80N范圍內(nèi)。故正確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