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部分 |
第 3 頁:第二部分 |
參考答案
1.C 分析:燥邪犯肺證屬于外感病證,兼有外感表證特點,而肺陰虛證屬內傷虛證,且有陰虛內熱的特點,故有無惡寒發(fā)熱是兩者的鑒別點。
2.C 分析:肺熱壅盛證是以熱邪熾盛,內壅于肺為主要病機,故邪熱犯肺,肺失清肅是其病機的特點。
3.B 分析:肺陰虛證常由久咳傷陰,癆蟲襲肺,燥熱傷肺,熱病之后傷津等所引起的,痰濁壅肺一般不會引起肺陰虛證。
4.A 分析:脾的病變常見癥狀有腹脹腹痛、泄瀉或便溏、浮腫、出血、肢體倦怠、噯氣等為胃病常見的癥狀。
5.B 分析:脾陽虛、脾氣下陷、脾不統(tǒng)血三證都是在脾氣虛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故脾氣虛,運化無力導致的食少便溏是它們的共見癥狀。
6.E 分析:脾氣虛證以納少、腹脹、便溏等脾病和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無華、舌淡苔白、脈緩弱等氣虛證并見為辨證依據(jù)。
7.B 分析:脾不統(tǒng)血證、脾胃氣虛證、脾虛氣陷證、脾陽虛證四證都是在脾氣虛證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脾氣虛證是脾病虛證的基礎證型。
8.E 分析:脾虛氣陷證可見有納少、肢體倦怠、聲低懶言、頭暈目眩、舌淡苔白、脈弱等脾氣虛證及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內臟下垂癥狀,以及便意頻數(shù),或久泄不止、小便如米泔等氣陷特征。而滑精早泄是腎病的常見癥狀。
9.C 分析:納呆脘痞, 嘔惡身重,則知病在脾胃,身熱起伏, 尿黃便溏, 苔黃膩,則知內有濕熱,故判斷為脾胃濕熱證。
10.B 分析:脾陽虛證以脾氣不足和虛寒性癥狀并見為辨證依據(jù),而月經(jīng)淋漓是脾不統(tǒng)血的出血癥狀。
11.A 分析:脾不統(tǒng)血證、脾陽虛證、心脾兩虛證、中氣下陷證都是在脾氣虛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的,皆為虛癥,而脾胃濕熱證為實證,常由感受濕熱邪氣,或過食肥甘,積濕化熱所引起。
12.C 分析:兩證都屬中焦的實性證候,都具有濕盛的特征,區(qū)別在于脾胃濕熱證為熱性證候,黃疸色鮮明,寒濕困脾證則以濕盛為主,為寒性證候,黃疸色晦暗。
13.C 分析:脾不統(tǒng)血證以出血和脾氣虛癥狀并見為辨證依據(jù),為虛證,而牙齦腫痛的出血為實證,可見于胃熱證。
14.B 分析:脾陽虛證有腹脹納少、大便稀溏、肢體困倦,或周身浮腫、小便不利或白帶量多清稀等脾病的證候,以及腹痛喜溫喜按、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等虛寒的證候。
15.D 分析:脾氣虛,水濕不運,泛溢肌膚,可見浮腫,但脾氣虛未傷及陽氣,無形寒肢冷。故形寒肢冷是鑒別點。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