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外治
(1)初起:實證用金黃膏、黃連膏外敷,位置深隱者,可用金黃散調糊灌腸;虛證用沖和膏或陽和解凝膏外敷。
(2)成膿:早期切開引流。
(3)潰后:九一丹紗條引流,膿盡改用生肌散紗條。
6.其他療法 ①膿腫一次切開法:適用于淺部膿腫。②一次切開掛線法:適用于高位膿腫及馬蹄形膿腫。③分次手術:適用于體質虛弱或不愿住院治療的深部膿腫病人。
肛漏
1.概述 肛漏多是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后遺癥。一般由原發(fā)性內口、瘺管和繼發(fā)性外口3部分組成。
2.病因病機 肛癰潰后,余毒未盡,蘊結不散,血行不暢,瘡口不合,日久成瘺;亦有虛勞久嗽,肺、脾、腎虧損,邪乘于下,郁久肉腐成膿,潰后成瘺。
3.臨床表現(xiàn)
(1)主要癥狀:流膿、疼痛、瘙癢。
(2)查體:外口凸起較小者多為化膿性;外口較大,凹陷,周圍皮膚暗紫,皮下有穿鑿性者,應考慮復雜性或結核性肛漏。低位肛漏可在肛周皮下觸及硬索,高位或結核性者一般不易觸及。以探針探查,?烧业絻瓤。
4.分類 低位單純性肛漏、低位復雜性肛漏、高位單純性肛漏、高位復雜性肛漏。
5.發(fā)展規(guī)律 將肛門兩側的坐骨結節(jié)劃一條橫線,當瘺管外口在橫線之前距離肛緣4 cm以內,內口在齒線處于外口位置相對,其管道多直行;如外口在距離肛緣4 cm以外,或外口在橫線之后,內口多在后正中齒線處,其瘺管多為彎曲或馬蹄形。
6.內治 濕熱下注 清熱利濕。二妙丸合萆薢滲濕湯加減。
(1)正虛邪戀:托里透毒。托里消毒散加減。
(2)陰液虧損:養(yǎng)陰清熱。青蒿鱉甲湯(執(zhí)業(yè)2005,助理2005)加減。
7.掛線療法
(1)適應證:距離肛門4 cm以內,有內外口的低位肛漏;也作為復雜性肛漏切開療法或切除療法的輔助療法。
(2)禁忌證:肛門周圍有皮膚病病人;瘺管仍有釀膿現(xiàn)象存在者;有嚴重的肺結核病,梅毒或極度虛弱者;癌癥病人。
8.切開療法
(1)適應證:低位單純性肛漏和低位復雜性肛漏。高位肛漏切開時必須配合掛線療法。
(2)禁忌證:同掛線療法。
9.手術時注意事項、侬浌茉诟毓苤蹦c環(huán)下方通過,可一次全部切開瘺管。瘺管在肛管直腸環(huán)上方通過,必須加用掛線療法。肛管直腸環(huán)已纖維化者,也可全部切開無需掛線。②瘺管于外括約肌深淺兩部之間通過,該處肌肉未纖維化者,不能同時切斷兩處外括約肌淺部。切斷肌纖維時,應與之成直角。③高位肛漏通過肛尾韌帶,可縱行切開,不能橫切。
肛裂
1.概述 肛管的皮膚全層裂開,并形成感染性潰瘍者稱肛裂。好發(fā)于6、12點位。
2.病因病機
(1)外傷因素:干硬糞便裂傷肛管是產生肛裂的基礎。
(2)感染因素:肛隱窩感染致皮下膿腫,破潰而成肛裂。
(3)肛門內括約肌痙攣因素:慢性刺激使肛門內括約肌痙攣,黏膜肌層和肛管皮膚彈性減弱,緊張力增強,致肛管皮膚撕裂。
3.主要癥狀 疼痛、出血、便秘。
4.早期肛裂 發(fā)病時間較短,僅在肛管皮膚見一小的潰瘍,創(chuàng)面淺而色鮮紅,邊緣整齊而有彈性(執(zhí)業(yè)2001/2003,助理2001/2003)。
5.陳舊性肛裂的特征 裂口;櫛膜帶;贅皮外痔;單口內瘺;肛竇炎、肛乳頭炎和乳頭肥大。
6.內治 以通便為主。
(1)血熱腸燥:清熱潤腸通便。涼血地黃湯合脾約麻仁丸。
(2)陰虛津虧:養(yǎng)陰清熱潤腸。潤腸湯(助理2006)。
(3)氣滯血瘀:理氣活血,潤腸通便。六磨湯加減。
7.外治
(1)早期肛裂:生肌玉紅膏蘸生肌散外涂。
(2)陳舊性肛裂:七三丹或枯痔散,腐脫后,用生肌玉紅膏、生肌散。
8.手術 見表7-44 。
表7-44 各種肛裂手術的適應證
|
適應證 |
擴肛法 |
早期肛裂,無結締組織外痔、肛乳頭肥大等并發(fā)癥者 |
切開療法 |
陳舊性肛裂,伴有結締組織外痔、肛乳頭肥大者 |
縱切橫縫法 |
陳舊性肛裂,伴有肛管狹窄者(執(zhí)業(yè)2002/2003/2004,助理2002/2003/2004) |
脫肛
1.概述 脫肛,又稱肛管直腸脫垂,是直腸黏膜、肛管、直腸、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
2.病因病機 小兒血氣未旺,老年人氣血衰退,中氣不足,或婦女分娩用力耗氣,氣血虧損,以及慢性瀉痢、習慣性便秘、長期咳嗽均易導致氣虛下陷,固攝失司,以致肛管直腸向外脫出。
3.脫肛的癥狀與分類 見表7-45
表7-45 脫肛的癥狀與分類
|
年齡 |
長度 |
脫出部位 |
脫出物形狀 |
一度脫垂 |
多見于兒童 |
3~5 cm |
直腸黏膜觸之柔軟,無彈性,便后可自行還納 |
|
二度脫垂 |
多見于青年人 |
5~10 cm(執(zhí)業(yè)2005,助理2005) |
直腸全層 |
圓錐形,觸之較厚,有彈性,肛門松弛,便后手托回復 |
三度脫垂 |
多見于老年人 |
10 cm以上 |
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 |
圓柱形,觸之很厚,肛門松弛無力 |
4.一度直腸黏膜脫垂與內痔脫出的鑒別 見表7-46。
表7-46 一度直腸黏膜脫垂與內痔脫出的鑒別
|
形狀 |
顏色 |
出血 |
一度直腸黏膜脫垂 |
呈環(huán)狀黏膜皺襞 |
鮮紅或淡紅色 |
不易出血 |
內痔脫出 |
痔核分顆脫出 |
暗紅或青紫色 |
容易出血 |
5.內治
(1)脾虛氣陷:補中益氣,收斂固澀,補中益氣湯加減。
(2)濕熱下注:清熱利濕,萆薢滲濕湯加減。
6.外治
(1)熏洗:苦參湯加石榴皮、枯礬、五倍子。
(2)外敷:五倍子散或馬勃散。
7.注射法 見表7-47
表7-47 脫肛注射法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
適應證 |
禁忌證 |
黏膜下注射法 |
一、二度直腸脫垂,一度效果最好 |
直腸炎、腹瀉、肛周炎及持續(xù)性腹壓增加疾病 |
直腸周圍注射法 |
二、三度直腸脫垂 |
腸炎、腹瀉、肛周急性炎癥 |
鎖肛痔
1.概述 本病是發(fā)生在肛管直腸的惡性腫瘤,病至后期,肛門狹窄,猶如鎖住肛門一樣,故稱為鎖肛痔。相當于西醫(yī)學的直腸癌、肛管癌。
2.主要癥狀 早期表現(xiàn)為排便習慣改變(執(zhí)業(yè)2001/2003,助理2001/2003);便血。病程后期出現(xiàn)大便變形,轉移征象。轉移至肝臟,有肝腫大和黃疸;侵及骶叢時,在直腸內或骶骨部有劇烈持續(xù)性疼痛。侵及膀胱、尿道時有排尿不暢及疼痛。
3.常用檢查
(1)直腸指檢:在直腸癌早期診斷上有重要意義(執(zhí)業(yè)2000/2005,助理2000/2005)。指檢時可觸到腸壁上硬結節(jié)性腫塊或潰瘍,指套上染有污穢血液。
(2)內鏡檢查:鏡下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可確診。
4.治療原則 一經診斷,應盡早手術。
活學活用
齒線是肛門直腸疾病中重要的生理結構,在肛門直腸疾病的分類和治療中均具有重要意義,是臨床上重要的標志線。其主要區(qū)別如下(表7-48)
表7-48 齒線上下的區(qū)別
|
齒線以上 |
齒線以下 |
組織 |
黏膜 |
皮膚 |
神經支配 |
自主神經 |
體神經 |
血液供應 |
直腸上動、靜脈 |
直腸下動、靜脈 |
淋巴回流 |
回流到腹主動脈周圍及髂內淋巴結 |
回流到腹股溝淋巴結 |
痔 |
內痔 |
外痔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