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5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綜合筆試沖刺復習資料匯總
骨科
1、肱骨髁上骨折
肱髁上折多兒童、伸屈兩型前者眾。 后上前下斜折線、尺撓側(cè)偏兩端重。 側(cè)觀肘部呈靴形,但與肘脫實不同。 牽引反旋再橫擠,端提屈肘骨合攏。 屈肘固定三四周,末端血運防不通。 屈型移位側(cè)觀反,手法復位亦不同。
2、骨折需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指證:
畸神不入關(guān),陳手放血多
解釋:畸形愈合,合并神經(jīng)損傷,不穩(wěn)定骨折,骨折斷端內(nèi)有軟組織嵌入,關(guān)節(jié)內(nèi)骨折,陳舊性骨折,手法復位失敗,開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損傷,多發(fā)性骨折.
3、頸椎病速記口訣
脊髓型
下肢先緊麻 走路如踩花 胸腹如束帶 手麻握力差 反射均亢進 病理征有倆[hoffmann.babinski]
神經(jīng)根型
頸臂疼、睡不成咳嗽、噴嚏能加重頸手活動差 壓頭臂從要牽拉 麻木、感覺反射要檢查
椎動脈型
頭痛、頭暈易猝倒肢體疼麻神智清惡心、嘔吐也常見 耳鳴、視物也不清 動脈照影診斷明
交感神經(jīng)型
偏頭痛、枕后痛、視物不清眼發(fā)病面麻耳聾聽力差
判斷某溶液的張力,是以它的滲透壓與血漿
滲透壓正常值(280~320mosm/l,計
算時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
比值,它是一個沒有單位但卻能夠反映物質(zhì)
濃度的一個數(shù)值。
溶液滲透壓=(百分比濃度×10×1000×每個分
子所能離解的離子數(shù))/分子量。如0.9%n
acl溶液滲透壓=(0.9×10×1000×2)
/58.5=308mosm/l(794.2kpa)該滲
透壓與血漿正常滲透壓相比,比值約為1,
故該溶液張力為1 張。
又如5%nahco3 溶液滲透壓=
(5×10×1000×2)/84=1190.4mosm/l
(3069.7kpa)該滲透壓與血漿正常滲透
壓相比,比值約為4,故該溶液張力為4 張。
對以上復雜的計算過程,不要求學生掌握,
但要記住張力是物質(zhì)濃度的一種表達方式,
其換算自然亦遵循稀釋定律:c1×v1=c2×
v2.
然后列出課本上已標明相應張力的幾種常
用溶液:
10%(nacl)11 張(臨床上可按10 張計算)
0.9%(nacl)1 張
5%(nahco3)4 張
10%(kcl)9 張
10%(gs)0 張(無張力,相當于水)
并指出,臨床上多數(shù)情況下就是用以上幾種
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體進行治療,只需
記住此幾種溶液的張力,便可靈活自如地進
行配制與計算所需溶液及張力;而不必去追
究為什么10%nacl張力是10 張這一復
雜的計算過程。
4、舉例說明混合溶液張力的計算
例2、10%nacl(10ml)+10%gs(90
ml),請問該組溶液張力。
同學們很快能夠根據(jù)c1×v1=c2×v2 列
出算式:10×10=x×100,x=1 張
例3、10%nacl(20ml)+5%nah
co3(25ml)+10%gs(255ml),請
問該組溶液張力。
10×20+4×25=x×300,x=1 張。
例4、欲配制一組300ml,2/3 張液體,現(xiàn)
已使用5%nahco3(15ml),還需10%
nacl多少毫升。
10×x+4×15=2/3×300,x=14ml
那么,再加入10%gs271(270)ml后即可
配制成所需液體(300-15-14=271ml,gs為0 張)
5、2∶1 等張液是搶救休克時擴容的首選溶
液,其有固定組份,由2 份等滲鹽溶液+1
份等滲堿溶液配制而成。學生對配制2∶1
液感到十分困難,為了便于學生記憶,快速
計算、配制,便給出一個簡單的計算公式(推
導過程較為復雜,不必闡述)
配制2∶1 液mml,則需
10%nacl=m/15ml————a
5%nahco3=m/12ml———b
10%gs=m-a-bml
例5、配制2∶1 液300ml,需10%nac
l、5%nahco3、10%gs各多少毫升。
10%nacl=300/15=20ml
5%nahco3=300/12=25ml
10%gs=300-20-25=255ml
這樣,似乎很玄的2∶1 液通過一個簡單的
公式便可快速配制出來。
關(guān)注"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nèi)部資料信息!
執(zhí)業(yè)醫(y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guān)推薦:
萬題庫: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真題每日一練匯總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