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自知力:對自己精神疾病認識和判斷的能力。
9.腦衰竭綜合征:易興奮、易疲勞,最缺乏特異性。
10.急性腦綜合征(譫妄):急性、一過性、廣泛性認知障礙,以晝輕夜重的意識障礙為主要特征。最多見的幻覺:幻視。
11.慢性腦綜合征(癡呆):緩慢出現的智能減退。早期近記憶障礙。
12.阿爾茨海默病AD:退行性變,腦皮質彌漫性萎縮,溝回增寬,腦室擴大,神經元大量減少。病程緩慢不可逆,近記憶障礙為首發(fā)最明顯,智能損害為核心。早期人格改變,喪失自知力。Hachinski評分>7分。
13.血管性癡呆VD:常有腦卒中或TIA病史,病程較急,呈階梯式惡化且波動較大,早期近記憶障礙,人格改變少見,自知力存在,妄想、抑郁最常見,Hachinski評分<4分。
14.以近記憶障礙為主:譫妄,癡呆,遺忘綜合征,AD。
無意識障礙:癡呆,遺忘綜合征,AD。
有意識障礙:譫妄,VD(短暫)。
15.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共同特點:與原發(fā)病嚴重程度呈平行關系,時間上先后關系;急性→意識障礙,慢性→智能障礙和人格改變;缺少獨特癥狀;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并及時處理精神障礙可使癥狀好轉;晝輕夜重。
16.甲亢→精神運動性興奮;甲減→抑郁癥;糖尿病→抑郁和焦慮。
17.精神活性物質:阿片類最常見。
依賴性:軀體(生理)+心理(精神)。
耐受性:增加使用劑量。
美沙酮替代脫毒治療。
18.戒斷綜合征:6~8h出現,24~48h高峰,72h后減輕。
戒酒綜合征:6~28h出現,72~96h達極限。
19.慢性酒中毒:遺忘綜合征(記憶障礙、虛構、定向障礙),Wernicke腦病(Vit B1缺乏)。
治療:地西泮+氟哌啶醇。
20.精神分裂癥:多基因遺傳疾病,多發(fā)于青壯年,一般無意識障礙和智能障礙。
陽性癥狀:幻覺,妄想,思維聯想障礙,不協調的情志活動。
陰性癥狀: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減弱。
有診斷意義:言語性幻聽,原發(fā)性妄想,情感反應與外界刺激不相符。
21.單純型:陰性癥狀為主。
青春型:陽性癥狀為主。
緊張型
偏執(zhí)型:最常見,妄想伴幻聽,治療效果好。
22.抗精神病藥物:早期、足量、足療程、單一、個體化、小劑量逐漸增至有效治療量。
第一代:作用于錐體外系,多用于陽性癥狀。氯丙嗪→急性躁動;舒必利→伴抑郁;三氟拉嗪→陰性癥狀;安坦→副作用(震顫麻痹、**不能、運動障礙)。
第二代:“酮、平”,副作用小,多用于陰性癥狀。利培酮為首選。
急性治療期(至少6周)、鞏固治療期(3~6個月)、維持治療期(1年以上)。6周無效換藥。
23.躁狂癥:三高癥狀:情感高漲(基本)、思維奔逸、活動增多。
治療:首選碳酸鋰,抗精神病藥,苯二氮卓類,電抽搐。
24.抑郁癥:三低:情緒低落(基本)、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弱。三無:無望、無助、無價值。三自:自責、自罪、自殺。精神運動性遲緩或激越,早醒性失眠。
藥物治療為主: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最常用(“米”),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氟西汀、舍曲林),電抽搐(用于自殺、木僵)。
25.雙向障礙:反復發(fā)作(≥2次),躁狂抑郁交替,發(fā)作間歇完全緩解。
26.驚恐障礙:急性焦慮障礙,突發(fā)突止,有瀕死感,間歇期正常,發(fā)作期意識清晰。
治療: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氯丙帕明效果最好),苯二氮卓。
27.廣泛性焦慮障礙:慢性焦慮障礙,焦慮癥最常見形式,過度擔心為核心。常用β阻(心得安)。
28.強迫障礙:強迫觀念(最主要)+強迫行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反強迫并存。氯米帕明最常用。
29.癔癥:分離障礙+轉換障礙。解離癥狀:喪失對自我身份識別和對過去的記憶。轉換癥狀:遭遇無法解決的問題和沖突時,產生的不快心情以轉化為軀體癥狀的方式出現。暗示治療,清醒后再心理治療。
30.夜驚:兒童夜間睡眠后較短時間內發(fā)作,持續(xù)1~10min,不能回憶。
關注"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zhí)業(yè)醫(y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
2015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前必做試題匯總(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