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最佳選擇題 |
第 5 頁:配伍選擇題 |
第 9 頁:綜合分析選擇題 |
第 11 頁:多項選擇題 |
11.大出血時,同時伴隨少氣乏力的表現(xiàn),其原理是
A.氣能生血 B.氣能行血
C.氣能攝血 D.血能生氣
E.血能載氣
11. 【答案】E
【解析】血為氣之母,是指血是氣的載體,并給氣以充分的營養(yǎng),概括為血能載氣和血能生氣。由于氣的活力很強,易于逸脫,所以氣必須依附于血和津液,方能存在于體內(nèi),氣不能離開血液而自行存在。如果氣失去依附,則浮散無根而發(fā)生氣脫。因此,血虛者,可以進一步引起氣虛;血脫者,氣亦隨脫。在治療大出血時,往往采用益氣固脫之法,其機理亦在于此。
12.十二經(jīng)脈中,相為表里的陰經(jīng)與陽經(jīng)的交接部位
A.胸 B.腹C.頭面 D.后背 E.四肢
12. 【答案】E
【解析】相為表里的陰經(jīng)與陽經(jīng)在四肢部交接
手太陰肺經(jīng)在食指端與手陽明大腸經(jīng)交接
手少陰心經(jīng)在小指端與手太陽小腸經(jīng)交接
手厥陰心包經(jīng)在無名指端與手少陽三焦經(jīng)交接
足陽明胃經(jīng)在足大趾與足太陰脾經(jīng)交接
足太陽膀胱經(jīng)在足小趾與足少陰腎經(jīng)交接
足少陽膽經(jīng)在足大趾爪甲后叢毛處與足厥陰肝經(jīng)交接。
13.下絡小腸,上連“目系”的經(jīng)脈是
A.足少陰腎經(jīng) B.足陽明胃經(jīng)
C.足厥陰肝經(jīng) D.手少陰心經(jīng)
E.手少陽三焦經(jīng)
13. 【答案】D
14.有約束縱行諸經(jīng)作用的經(jīng)脈是
A.沖脈 B.任脈 C.帶脈 D.督脈 E.蹺脈
14. 【答案】C
【解析】帶脈的基本功能
(1)約束縱行諸經(jīng)。
(2)主司婦女的帶下。
15.風邪不具有的性質(zhì)和致病特點是
A.升發(fā)開泄 B.耗氣傷津
C.善行數(shù)變 D.百病之長
E.易襲陽位
15. 【答案】B
【解析】風邪的性質(zhì)及致病特點
1.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易襲陽位
3.風為百病之長
2.風邪善行而數(shù)變
16.舌胖大,有齒痕,所屬的是( )
A.肺氣虛 B.脾氣虛 C.腎陰虛
D.肝血虛 E.心血虛
16. 【答案】B
【解析】齒痕: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跡,即為齒痕舌。多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故齒痕舌常與胖大舌同見,多屬脾虛。若舌質(zhì)淡白而濕潤,多為脾虛而寒濕壅盛。
17.中風或中風先兆的舌態(tài)是
A.舌短 B.舌縮 C.舌痿 D.舌軟 E.舌歪
17. 【答案】E
【解析】歪斜:舌體偏斜于一側,稱為歪斜。多是中風或中風之先兆。
18.但熱不寒不包括
A.陰虛潮熱 B.寒熱往來
C.陽明潮熱 D.濕溫潮熱
E.高熱不退
18. 【答案】B
【解析】但熱不寒的臨床意義
在疾病過程中,病人唯感有熱而沒有寒象,同時怕熱,此類癥狀多屬熱證的表現(xiàn)。發(fā)熱不惡寒而但惡熱,臨床常見有以下幾種情況:(1)壯熱 (2)潮熱 ①陰虛潮熱 ②濕溫潮熱 ③陽明潮熱(3)長期低熱。
19.濕溫潮熱不具有的癥狀是
A.身熱不揚 B.午后熱甚
C.頭身困重 D.胸悶嘔惡
E.盜汗
19. 【答案】E
【解析】濕溫潮熱:以午后熱甚,身熱不揚為特征。其病多在脾胃,因濕遏熱伏,熱難透達,所以身熱不揚,初捫之不覺很熱,捫之稍久則覺灼手。多伴有胸悶嘔惡、頭身困重、大便溏薄、苔膩等癥。
20.盜汗的特點是
A.大汗淋漓 B.經(jīng)常出汗,動則更甚
C.手足心出汗 D.入睡出汗,醒后汗止
E.半側身體出汗
20. 【答案】D
【解析】盜汗:入睡則汗出,醒后則汗止,謂之盜汗,多因陰虛而致。陰虛則陽亢,陽熱亢盛,蒸發(fā)陰津而為汗,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顴紅、口咽干燥等癥。
相關推薦:
考試吧:2017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沖刺備考專題